阅读记录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第125章 要保护好(月票加更99)


商妍后退了两步,瞳孔微缩,双眼迷离。

圆口丰肩,腹部浑圆,纹饰流畅,发色淡雅……

只凭肉眼,找不出任何一丝修复过的迹像。真就是之前长什么样,现在仍旧长什么样。

但往前凑到近处,再用高倍镜,就能清楚的看到修复后的痕迹。

并非林思成手艺不高,而是基于文物修复的“可识别性原则”,必须要补成这样。

既视觉可识别性、检测技术的兼容性、修复材料的可逆性。

说简单点:眼睛可以看不出来,但用放大镜必须能看的出来,用机器更要能检测得出来。

这是国际公约的文物修复核心准则,国内《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等权威文件更有详之又详的明确规定。

但正因为这样,修复难度才高:商妍绝对算是内行中的内行,用眼睛,咋看咋像真的。但拿放大境一瞄,外行中的外行也能看出来,这是补好的残器……

而更让商妍惊叹的是,林思成对于“传统”、“复古”原则的苛求程度。

所有的技术全部用古法:拼接用古法,雕胎用古法、补绘用古法、烤釉更用古法。包括各种原料:胎泥、釉料、钴料、胶水……但凡和现代科学沾边的,能不用就不用。

算来算去,也就检测观察、入炉复烧用的是现代的手段。

所以,为了确保能过审,就这一樽成化大罐,林思成补了近五天。

先不说水平有多高,就这份用心、专注,力求完美的精神,她手底下的学生加起来都比不上。

但商妍已经不嫉妒王齐志了,因为从今天开始,她也能对别人说:这是我学生。

虽然不是导师,只是指导老师……

正儿八经的导师正满面红光,手里攥着厚厚的一沓红包。王齐志一个一个的发,连声道谢:“辛苦……这几天辛苦了……辛苦辛苦……”

商妍也有,包括王齐志自个也有。不算多,但绝不算少:一人两千,抵李贞冯琳一个半月的工资。

轮到林思成,王齐志把红包往他手里一放,又重重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休息,缓缓脑子,这一周什么都别干,什么都别想,就吃、喝、玩……剩下的交给老师!”

林思成点点头。

连轴转了五天,虽然不至于到废寝忘食的程度,但大脑基本是满负荷,甚至连梦里都梦到的是修大罐。

一直保持超高强度的亢奋状态,精神一直紧绷,偶尔的时候甚至会出现现实和想像分不清的幻觉。

很正常,但确实得休息,不过顶多缓个一两天。

一看就知道他在想什么,王齐志叹口气:“十一了,我的傻徒弟!”

林思成怔了怔,恍然大悟:今天三十号?

“先回工作室洗一洗,我派车送你,回家先好好睡一觉……”王齐志推了推他,“去吧!”

林思成点点头,又挨个打招呼,一如往常:礼貌、谦恭、温和,如沐春风。

和台上时相比,好像没什么区别。但一旦进入工作状态,林思成身上散发的那种专业、肃然、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气机,却如实质。

几人连忙回应,脸上堆满笑,腰不自主的勾了起来。

唯有李贞,心不在焉,如有所失。

目送林思成出了实验室,她本能的回过头来,盯着装着大罐的囊匣。

再想起这几天以来,就感觉,两人之间……隔着一个银河系?

商妍看在眼里,暗暗一叹,想起了之前王齐志忽悠她的那句话:林思成到了你那里,就如鹤立鸡群,你那几个学生就别想好……

果不然?

她拍拍手:“好了,都回去吧,这几天挺辛苦,好好休息几天!”

几个学生一一道别,包括冯琳。但她刚到门口,王齐志喊了一声:“冯琳,你回来!”

冯琳脸一红:连着几天都是高强度,脑子有些犯迷糊。忘了她早不是学生,而是王教授的助研。

还以为有什么交待,王齐志却拍给她一把钥匙:“顺路帮我送回家!”

“好的王教授,还有呢?”

“哪有什么还有?好好休息……”

“哦哦~”

撵走冯琳,王齐志拿起录像带,又提起囊匣:“领导我全都通知了,校长、**、副校长、院长,全在会议室等着……你敢不敢去?”

稍一顿,他又斜了斜眼睛:“商妍,别怪我没提醒你:机会就这一次,过时不候!”

商妍“嗤”的一声:还用得着你用激将法?谁不去谁傻子。

别说敢不敢,现在谁跟她抢,她跟谁急。

她重重点头,紧跟着王齐志出了实验室。刚下楼梯,眉头稍稍皱了一下:“领导要是不同意,怎么办?”

“不可能!”王齐志断然摇头,“领导又不是傻子?”

“我说的不是项目,我说的是人……”商妍有点担心,“比如我,比如林教授!”

顶多三个指导老师的名额,全被王齐志指定了,学校会不会有意见?

再者,论能力她确实挺强,但要论资历,她在院里还真排不上号。

最关键的是,林教授都退体了……

“杞人忧天!”王齐志“呵”的一声:“当我是吃素的,还是当林思成是泥捏的?信不信我带着林思成辞职?”

商妍猛的愣住:对啊?

之前林思成修复景泰蓝的时候,自己都还想:就凭林思成这手艺,哪里去不了?

再加上青花瓷呢?

北大大门常打开,你会喜欢这里……领导敢出妖蛾子,王齐志真敢走!

商妍心里顿然一松。

就在隔壁栋的教研楼,三分钟就到。

推开会议室的门,人坐的满满当当:校长、**、副校长、院长,副院长、团委**……林林总总十多位,校、院两级领导几乎到齐了。

照惯例打了一圈的招呼,王齐志先取出大罐,又打开投影和录像。

商妍上台,同步讲解。

整整两个多小时,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但领导们脸上的表情却格外精彩:震惊、愕然、不可思议,以及不敢置信。

这是……林长青那个草包孙子?

这是北大、复旦都不敢涉及的“无痕分层修复”?

还是雕胎,甚至是榫卯结构修复……这技术除了故宫和文研院,就没第三家懂。

会用,且会教的,就故宫一家。

也别说学校有没有教过,就问商妍,就问学校的那些瓷器教授,他们有没有学过?

直到商妍讲完,投影关闭,领导们都没回过神来。

双眼盯着大罐,脑海中回荡着商妍最后那一句:

经王教授的不懈努力,以文研院(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历代青花瓷修复技术为核心,经团队大力协助,林思成完美修复明成化御窑青花龙纹天字罐……

王齐志能弄来文研院的核心技术资料,他们当然信。但剩下的,他们一个字都不信。

原因很简单:王齐志到学校才几天?

别说一个月,也别说林思成。就把资料给商妍,给她十年,她能不能研究明白?

但问题是,录像记录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直是林思成主导……哦不,几乎九成以上的技术性工序,全是由他完成。

包括商妍,也只是从第四天开始,才做了一些辅助性的协助。其它的博士、硕士,全程都是基本辅助。

雕胎没怎么接触过,领导们确实不太懂,但剩下的他们至少会看:

补绘时的双勾填色,勾靳纹饰时的“一笔龙”技法,喧染青花时的“青花五水”,这些全是只存在于古籍中的绝技。

哦不,故宫也会,但只限故宫……

但这些,全是林思成独立完成,全程录像就摆在这里,这个还能做得了假?

王齐志也说的更清楚:全程一百零一个小时,一镜到底,一帧未剪,领导如果想看,他现在就放。

更有甚者,全程补了五天,林思成就做了五天的实践性教学,上台就讲,基本没停过。先不说技术层面,就这条理,这逻辑性,这讲授水平,比学校好多教授还要高。

因为好几位金属系、乃至考古系出身的领导,竟然都能听懂好多,甚至能理解。

这就离了个大谱:这教学水平,得有多高?

不夸张,如果闭上眼睛,他们还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