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断案之河清海晏 凤久安

1. 沈知恩

小说:

断案之河清海晏

作者:

凤久安

分类:

古典言情

《断案之河清海晏》全本免费阅读 ggdowns.cc

田家少闲月。

天刚亮,京郊小林村的农户们便扛着锄头出了家门。

路上,同行的农夫们闲聊着,无非是说昨晚哪家又打孩子了,哪家夫妻吵嘴了,哪家动静大,说到一些上不来台面的荤段子,还会嘿嘿配合着两声笑。

走到村东头的王舍家门前,王舍也起了,拖着锄头,哈欠连连出门,面色疲惫,像地里晒蔫儿的枯苗,众人见了,便玩笑道:“舍大哥,您跟嫂子,昨晚劳碌啊!”

王舍摆了摆手,指了指最东边那户人家的院子,神色疲惫道:“大伙儿,别开我玩笑了。我女儿要读书赶考,我怕扰到她温书,在家连气都不敢大声喘……是隔壁李甲家,唉……还是那个疯弟弟,昨晚又犯了疯癫病,跟李家大嫂吵吵闹闹对骂了一宿,后半夜才消停。”

想到李甲家的境况,村人感叹:“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摊上个不学好又得疯病的兄弟,李甲也是苦。”

“是啊,因为这个疯弟弟,田地都赔了出去,幸而李甲一身功夫还不错,跑去给人当护院……一月到头没几天能回家歇息的。”

“也辛苦李大嫂了,洗衣做饭照顾这小叔,都是命呐!”

众人说着,拐了个弯,路过李甲家门前,见一干瘦人影站在院内,定神一瞧,齐齐被惊呆了。

灰蒙蒙的天色下,只见李甲的疯弟弟李复一身血衣站在院中,披头散发,目光浑浊,口中念念有词,此情此景,着实吓人。

“李……李二子!”有村人叫了他的名字。

李复闻声抬起头,露出一张满是血污的脸,见到村人,咧开嘴露出一口歪三倒四的黄牙,疯疯癫癫念叨着:“哈哈哈……杀了……杀了……我死了……”

声音时大时小,含糊不清。

他衣服上的血迹像是喷溅上去的,张牙舞爪的形状,触目惊心。更让人汗毛倒竖的是,这个疯子手中还提着一把菜刀,乌漆墨黑,上面的血已经干涸了。

村人道:“这傻子,不会又把家里的猪砍了吧……”

“李大嫂!”有人冲屋里喊道,“李大嫂你在吗?你家小叔又犯傻病了!”

屋里没人回应,李复却嘻嘻哈哈笑了起来,刀扔在地上,冲出来,嘴里喊叫着:“死了!她死了!嘿嘿……死了……呜呜……”

李复揪着头发,干涸的血液在发上成了结,他哇哇叫着,冲进人群:“死了!死了!”

村人们纷纷闪躲,有人趁躲闪之机,朝屋里望了一眼,顿时手脚发软,瘫坐在地。

门半开着,里头的景象惨不忍睹,墙壁上床上俱是喷溅上去的深色血污,一个妇人面朝上,倒在床边的地上,身上皮开肉绽,血肉模糊,不知被这疯子砍了多少刀,连面容都看不清了,村人大着胆子远远看了一眼,只觉她那张脸已经开了花,像猪肉铺里的一摊烂肉。

“天老爷啊……”他目光呆滞,“这、这是李……李家大嫂没了!他真把李大嫂给砍死了!”

“报官啊!快报官!作孽啊!”

“绑住他!大家伙快绑住他!”

“我去薛府找李甲回来!”

永昌六年,阳春三月,大延的昭阳京里,客栈家家满客,住的多是等待春闱揭榜的学子。

三月初七春闱揭榜,有的学子从卯时起就站在四方街主路边,等待唱榜了。

辰时三刻,马蹄声从昭阳宫方向传来,愈来愈清晰,学子们涌上街头,伸脖踮脚远眺。

第一批唱榜人驾马赶到,扯着喉咙大喊:“永昌六年,春闱揭榜——”

咣——锣声三响。

“四方街东,实务策榜揭榜,录七十三人——”

话音一落,一些学子拔腿东奔,争先看榜。

“四方街东南,经义榜揭榜,录二百六十三人——”

大部分学子也闹哄哄东去看榜。

等了几炷香,走了一波又一波,街上冷冷清清后,才有后来的唱榜人扯着喉咙叫道:

“四方街北,大理寺前,律法科揭榜,录六人——”

闻言,一个年轻女子嘴角噙笑,伸着懒腰从客房内出来,懒散行至客栈门口。

她着深蓝衣,衣裳已是洗过多次了,袖边下摆有些脱色,一条差不多旧的碎花布头系发,乱蓬蓬垂于身后,一张脸倒是生的白净,细眉长眼,眼尾缀一红痣,鼻子不大不小,挂于正当中。

所谓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这女子双眼含光,光华熠熠,精气神皆聚其中,眼眸如明珠敛着光芒,清明至极。

再看长相,皮肤白皙,天庭饱满,下巴圆润,鼻秀而挺,骨相上佳。

穿的不富,观相貌,倒像个大智大慧的人物。

门口三流看相人对着这副皮相叫了声好,破扇子一摇,合起来指着这女子说道:“这位学生,您今日一定高中!”

揭榜日这些看相的生意人观学子神色说些漂亮的吉利话,倒是常见。

通常,听了这些话,学子们无论拮据还是富裕,都要给些吉利钱的,不在乎多少,三文五文图个高兴而已。

哪知这位学生却只一笑,眉尾挑起,点了点头,背着手,不紧不慢地走了。

无他,只是没钱。

这女子走到四方街北的大理寺门前,抬头看了贴在大理寺外的律法榜,见自己的名字挂在第一位,金光闪闪。

她笑了一笑,负手而立,微微点了点头。

“不错。”

当日考试成竹在胸,答题解题均是顺畅,她知道自己肯定能中,但没想到,还能中个头名,果然运气不错。

不过大理寺律法科和其他的不同,中了不代表就能穿上大理寺的官服,还需通过复核才是。

复核就是核查中榜的学子们身份籍贯是否作假,父母亲族是否触犯过十六条大罪,以及考察他们个人的能力是否能担起大理寺重任,通过复核的中榜人,才可留在大理寺当差。

正因如此,每年考律法的人不多。

不多时,一青衫男子手持名册,从大理寺内越门而出。

虽此人未着官服,但那女学生见他手上握有名册,当即理了理衣角,上前拱手一礼。

“学生沈情,见过大人。”

青衫男子驻足,细眉挑起,狭长的眼睛半垂着,持笔翻了名册,见沈情二字正在新录的名册之上。

沈情直起身,双手送上名牌。

“沈情……沈知恩。”那青衫人接过名牌,抬眼打量她道,“律法科头名。”

“正是学生。”沈情抬起头,一笑,双目如溪水凝光,熠熠发亮。

“你是崖州人?”

“是,学生原是崖州武湖人,后在白郡青崖书院求学。”

“天顺二十二年生,生月不详,州试时报的……十七岁?”他微微惊讶,因为年纪,也因为别的。

“是。”沈情又是一笑。

因律法冗杂难考,往年合格考生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