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念认为刘屈氂的表现,也可以证明汉武帝与皇后太子断开联系,并非臣子联手欺骗君王。
刘据造反时,杀完江充就带兵去杀丞相。
刘屈氂此时的反应是“屈氂挺身逃,亡其印绶”,丞相官印都丢了。
汉武帝得知太子造反后,问丞相在干嘛,丞相长史回答:“丞相秘之,未敢发兵。”
——刘屈氂在太子造反时,并没有借机直接发兵去杀刘据,以借此干掉太子帮刘髆上位。相反,他居然在试图帮太子封锁消息,也不敢发兵。
反而是汉武帝怒骂:“丞相无周公之风矣。周公不诛管、蔡乎?”
汉武帝下诏让丞相捕杀反叛者之后,刘屈氂才带兵去镇压太子。
把这段史实和汉使的回答结合起来,就不难得出结论:
刘屈氂之死,就是跟他当初听从汉武帝的命令镇压刘据有关。
【刘彻:……】
刘屈氂,中山靖王刘胜之子,刘彻的侄子。
时年九岁。
刘彻不可能去找九岁孩童的麻烦。
刘彻也不打算问李夫人是谁。
李广利是个废物,李夫人生的儿子——
秦念此前说过,他的六个儿子除了刘据和刘弗陵,其他人不是早夭就是蠢货。
至于丞相……
都到第十二任了,现在还活着的“丞相”中竟然只有公孙贺既非无能、也未曾犯下重罪。
其下狱而死,只不过是卷入巫蛊之祸。
待公孙贺归来,就让他取代李蔡担任丞相。
再等等。
或许善终的第十三任丞相是真正的人才。
刘彻不死心。
他可太想要萧何这样的丞相了。
公孙贺还不知道这个噩耗,正一门心思想着如何教育好儿子。
【秦念:巫蛊之祸可还没说完呢,刘弗陵,怎么不继续了?】
【刘弗陵:……】
【刘彻:……】
刘彻的沉默,是他没想到都死了两任丞相,巫蛊之祸居然还没有结束。
刘弗陵的沉默,是因为他知道秦念在说什么。
那件事,他是真的不敢说。
何况那也不能完全算是巫蛊之祸的后续!
【秦念:真不说?刘病已,你来说?】
【刘询:……】
刘弗陵都不说,刘询当然也不会说。
【秦念:看来只能朕来嘲笑你了,刘彘。】
【刘彻:……】
【秦念:你以各种理由报复参与镇压刘据的人,侍中仆射马何罗害怕被株连,与其兄弟合谋持刀入室行刺——要不是金日磾护主,你就被砍死了。】
【刘彻:马何罗是谁?!!】
从这问号加感叹号,秦念仿佛能看到猪猪震怒!
她发现其他群成员对标点符号用得极为谨慎,也因此特别能表现出其心态起伏。
比如之前江充是何人之后的句号,应该就是表达刘彻的冷漠,在他眼里江充已经是个死人。
而如今的三个符号,就是猪猪震怒。
巫蛊之祸死那么多人,刘彻虽怒却也没到这种地步。
但这很符合汉武帝的冷血人设。
美貌的李夫人年少早死,死前不肯以病容相见,汉武帝以皇后的礼仪将她安葬。
李夫人算得上他的白月光吧?
结果李广利掺和进皇储之争,最终宗族被灭,汉武帝丝毫没有顾及李夫人的情谊。
她的儿子刘髆也死于汉武帝去世前一年或者当年,死亡时间在《汉书》两处有矛盾,死因没记载。
秦念相当怀疑他的死因。
刘据死后,刘彻修思子宫、望思台都在表达他的后悔与对长子的哀思。
结果刘病已在监狱长到近五岁,刘彻都没管过他。
有种说法是汉武帝不知道刘病已的存在,但“天子气”事件之后,刘彻总该知道这个皇曾孙的存在了吧?
结果刘彻还是没管他,丙吉依旧需要拿自己的俸禄去供养刘病已。
刘彻临终前才留下遗诏,将刘病已收养于掖庭。
不久后,刘弗陵报出了马何罗三兄弟所在之地。
秦念记忆中这三人在史书上并未记载其详细的出生地,只记载马通封侯后全家被迁徙到扶风茂陵。
她打开搜索引擎,经过搜索再度确定史书没有相关记载。
应该就是刘弗陵编的。
秦念切回聊天群,见刘彻又在喊话当地官员抓人。
怪有意思的。
【秦念:这金日磾是霍去病抓回来的,也得算进卫子夫的嫁妆里。】
【刘彻:……】
金日磾原本是匈奴休屠王太子,降汉后刘彻赐其金姓,如今十六岁,正在黄门署养马。
刘彻沉思片刻,决定先封他为马监。
去病果然是他的帝国双璧,连抓回来的俘虏都忠心耿耿。
金日磾也没想到,自己安安静静养着马,突然会被天幕所提及。
所幸不是坏事。
【秦念:你的最后一任丞相也与巫蛊之祸相关。】
【刘彻:?】
【秦念:刘据死后,守卫汉高祖祭庙的郎官田千秋为刘据鸣冤,说“子弄父兵,罪当笞”,还说是他梦见的一个白头翁教他这么上奏。】
【秦念:刘邦,是你托的梦吗?】
“是朕!”
刘邦当即高声答道。
可惜天幕认为这是谎言,只有这时的人能看到他的回答。
萧何:“……”
【刘邦:可以是朕!】
秦念乐不可支。
这刘邦也很有意思啊。
田千秋看着汉高祖祭庙,只觉冷汗涔涔。
【秦念:刘小猪,子弄父兵之说深得你意。刘屈氂死后,田千秋就成了最后一任丞相。这次不到两年你就死了,他得以善终。】
【刘彻:……】
作为皇帝,刘彻本不可能接受被人言死事。
但已经知道自己享年七十,似乎就没那么难以接受。
现在刘彻不甘心的只有一件事:
【刘彻:朕就没有治政的顶级文臣吗?】
“顶级”一词,是秦念之前对卫青三人的评价。
刘彻不甘心他能任用的文臣之中,能力最高的会是哭哭啼啼的公孙贺。
【秦念:有,卫子夫的嫁妆——霍光。】
卫子夫得宠后,卫氏家族的显贵震动天下。
天下歌之曰:“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霸天下”一词其实带有明显的贬义。
或许并不只是在讥讽卫子夫,更多是在嘲讽“外戚得势”的现实。
后世皇帝秦念不断提起“卫子夫的嫁妆”,各朝百姓不知不觉间已经被带偏——
“卫皇后的嫁妆真是丰厚啊!”
甚至不少皇帝都被带偏,叹自己为何娶不到有着如此嫁妆的皇后。
不再是卫氏因卫子夫而显贵,而是“卫子夫的嫁妆”成就了汉武帝许多功绩。
【刘彻:他才十六。】
刘弗陵时期的霍光和刘询时期的霍光皆怔然。
元狩四年的自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