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上,就南方水患由谁押送粮草赈灾吵得不可开交。
昔日的五皇子党、也就是如今的齐王一派和太子一派为了这个能博得名声、树立威望的差事互不相让,最终草草收场。
退朝之后,汤成砚和时大人一路说笑着走出了宫门,言语间多有抱歉之意。
时家老大已知道了昨夜发生的一切,然而应答间丝毫没有火气,反而夸赞汤家及时伸出援手,办事漂亮。
宫门外两家马车并排立着,汤成砚上车前似是才忽然想起:“救命之恩,还是要登门拜谢,时大人回见。”
“却之不恭,时某静候来访。”时家大哥冲他点点头,没有丝毫推辞。
汤成砚归家已经辰时末(九点前),管家前一夜就知道要去时家,早早便备好了东西等着了。
“大人,二小姐还跪着呢,可要让小姐先梳洗一番?”
昨日家中为了给时二公子留个好印象,在汤芫的穿着妆容上下足了功夫,一夜过去不知道成什么样了。
汤成砚停下脚步:“拾掇拾掇,穿着打扮要素雅,略施一层淡粉,让芫儿瞧着憔悴柔弱些。”
“是,老爷今日可要去刑部点卯?”管家关切道。
“暂时不用,明日、明日先去宫中谢恩,再去中书门下述职领官印勘合...最后才是去刑部拜上谒下,先用膳吧,夫人呢?”
管家顿了顿:“夫人去探望二小姐了。”
“唉、罢了罢了随她去吧。”
汤成砚有些恨铁不成钢,慈母多败儿这句话放在女儿身上也一样,自家夫人平日里十分拎得清,府里府外打理得井井有条,可碰上处罚孩子的事儿就总是不合时宜的心软。
祠堂中,母慈女孝。
封氏起床后才得知夫君晾了女儿一夜,还命人盯着她不让打盹,到了祠堂才发现看管之下,女儿不仅没睡还水米未进。
一时间心疼坏了,悄摸带了吃的进祠堂。
“夫人,”门外的丫鬟通传:“老爷命小姐收拾收拾,去公府一趟。”
封氏一愣,这是婚事继续的意思?
“知道了,一会儿就来。”
吃了些点心垫肚子的汤芫勉强打起几分精神,被人搀扶着回了自己院子。
汤成砚在前厅来回踱步,心里想着今日朝堂上的事有些入神,没留意自家闺女儿已经收拾妥帖。
“爹爹,女儿给爹爹请安。”
看着勉励维持行礼姿势的女儿,再打量打量她的装束和脸色,汤成砚总觉得女儿哪儿变了,往日这种时候女儿一定会拉着自己撒娇,大倒苦水。
今日倒是乖。
但这些细微的变化他并没有放在心上,只当时昨夜被吓着了。
“走吧,你娘已经在车上等着了。”
汤府门前静静地停着两辆马车,汤成砚放慢脚步和女儿一起出了门,看着女儿上了后面那一辆,他才放下帘子。
“走吧。”
“驾——”车夫挥鞭平稳的驾车向前。
时家。
“连廊那边去个人,地上的灰尘没扫干净。”外院的管事正盯着下人洒扫庭院:“皮都绷紧些、招子放亮点儿,今日登门的这位可容不得半点有失。”
“快点!”
国公府规矩森严,虽然疑惑今日是谁要登门但没人多嘴。
门房急步进门,逮着人就问:“管家在哪儿?”
管事一看这架势就知道正主来了,指向一旁:“管家在那边。”
“...时间有限、手上活儿都勤快些!”
汤成砚被迎进偏厅等候,汤芫和母亲去了内院,三人就此分开。
奉茶的丫鬟很快上茶:“二位稍等,先用茶,管家一会儿就来。”
汤芫回想着刚刚父亲的叮嘱,今日主要是登门致谢,顺带关心一下自己未婚夫的病情,行为举止收敛些,不要太过唐突。
于是安静的欣赏起了屋里的陈设。
头上悬挂着一幅赤金匾额,上书‘荣恩堂’,字迹苍劲有力,最要紧的事一旁的小字‘书赐时国公府’下方只留了年月,没有落款,年月处盖着一个醒目的红色印章。
...这字必定是出自皇帝之手,只是汤芫不清楚天干地支的年份分布,不知道这是出自哪一位皇帝的手笔。
但这份荣耀已经昭示了这公府和皇家的关系非同寻常。
——哪怕是外祖家都没有这样的殊荣。
这屋内的陈设算不得多豪华,却处处透着古朴大气,牌匾的正下方,还供着一根长枪,这杆枪和这厅堂格格不入,显得十分突兀。
“小姐可是有些好奇?”
见客人的视线落到枪上,伺候的小丫鬟浅浅一笑,见客人点头,立时无比自豪地介绍起这杆枪的来历。
“这枪名朱雀长八尺三寸,重六十二斤,是太祖早年征战天下时所用的配枪,荡平天下后,感念时家先祖的一路扶持,将这杆枪赏给了公府。”
封氏放下茶盏补充:“据说此杆枪上可打昏君宗亲、下可斩奸佞之臣,普天之下只此一杆。”
“原来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朱雀,”汤芫眼里流露出赞赏,虽然此前并没有听说过这枪,但也不妨碍她赞不绝口:“闻名不如见面,这枪确实威武霸气雄浑苍劲。”
这话门外的时夫人听得真切,好话谁也不嫌多,于是在丫鬟的搀扶下笑意盈盈的进了门。
“汤姑娘才是好眼光,”时夫人挺着微微显怀的肚子,十分热切的的邀请:“男人们说男人们的事儿,咱们去后院坐坐?”
本来就是上门谢恩的,自然是客随主便,无所谓去哪儿的。
但封氏却赶紧站起来,一把将人扶住:“你怎么亲自来了,不是害喜得厉害吗?怎地不好生歇着?”
“去什么后院,你快些坐下,莫折煞我们母女,照我看咱们就在这儿说说话也挺好。”
她本就在生育一事上吃够了苦头,对着孕妇格外紧张,更何况这还是自己女儿未来的嫂子,更得看重些。
时夫人握着封氏的手,笑意不减:“谢过夫人体贴,咱们俩就在这儿说说话吧,女儿家的总归喜爱热闹些,院子里的秋菊开的正好,二姑娘不妨去赏赏花,别在这儿陪我们闷着了。”
汤芫还没忘记今日来此的目的,婉拒道:“不瞒时夫人,今日登门是为感谢贵府公子的救命之恩。”
她低下头,有些惭愧:“不知二公子可有好些?”
“这些事莫放在心上,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