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纵观李斯的经历,我们就可以知道为什么赵高能精准都把握住他。
明明过往他们俩也没有多大的交集和交情,赵高就敢突然对李斯说皇帝死了,我们一起矫诏扶持胡亥上位吧。”
“为什么这么说呢?从过往历史来看。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秦国自此强盛,可权势滔天的他在太子继位后的结局是什么呢?车裂。
秦惠文王的重用张仪,游走诸侯,以“横”破“纵”,改变秦国的局势,他的结局是什么呢?出走秦国,一年后死。
而和昭襄王几十年君臣相得的范雎,不用等到下一任皇帝,就已经失宠君上,病死封地。
至于秦始皇他爹的相国,结局大家就更清楚了。
这不能说全是秦王们的错,但是前辈们的事迹委实有点触目惊心,不考虑其他因素,只从结局来说,李斯见了,也要想一下,扶苏继位了,我会是什么结局?
如果我自己扶持一个皇帝上位,会不会改变秦国相邦宿命般的结局呢?”
“虽然我们都知道,并没有。甚至他反而比他前两任前辈死更凄惨,也就商君能与之一拼,但是李斯不知道啊!”
就如同赵高说:“我在秦宫服侍了二十多年,从未见过一位丞相被罢免后还能安然无恙地离开。”
“所以,赵高的提议实打实的说到他心底,尤其是秦始皇死了,而这是他当下最迫切需要面对的事情。”】
远在边境的扶苏虽然接到回都城急诏,可是还尚未动身,一种不真实的茫然还在他心头萦绕。
记忆中伟岸的身影好像就在眼前,可他却听见来自父亲的死讯。
这是他从未想过的事情。
天幕说的一桩桩一件件都仿佛颠覆他的认知。
强大的父亲也会死亡,调皮的弟弟会让大秦覆灭,厉害的左相居然背叛皇帝,那么他呢?
【“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扶苏了,都知道李斯是秦始皇的心腹重臣了,而他一个备选储君,却完全没有意识到李斯对他的忧虑。
在自己登基之前,暴露自己的政治取向,树立一个这么大的隐形对手不说,还没有半点后手。”
“赵高能一说就中,可见李斯对扶苏的忧虑已经有多深了。”
“而在自己远在边境的情况下,就更需要和这位重臣保持友好的关系。
哪怕心里有再多自己的想法,在有权利实现自己的主张前,该怎么瞒着就怎么瞒着。
说句对李斯不友好的话,等秦始皇死后,他当了皇帝,想把法家捏成什么形状都可以,想用李斯就用,想让他死得体不体面都是一句话的事情,就像他的先辈们。”】
李斯请罪之余,嘴角微抽,被这么一说,反而显得他的担忧是有那么点道理的……
嬴政满腔怒火,倒是由此消了几分。
由天幕说这些可知,李斯矫诏也没有落得好结局,得到报应了。
再听了这么一通分析,他忍不住揉眉,吕不韦什么结局都是他应得的,可几代相邦……难以寿终正寝着多,也无怪李斯忧虑。
【“而不提秦国的发家史,再说李斯其人,有一个很事情可以很好展示他的性格,就是很有名的硕鼠论。”
“据说李斯年轻的时候,在楚国的郡县里担任小吏。有一次,李斯上厕所,发现厕所里边的老鼠在吃脏东西,一看到人就连忙逃窜,甚是狼狈。
后来,李斯发现粮仓里边的仓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也不用担心人或狗惊扰,悠哉地活着。
于是李斯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意思就是说,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这种功利主义思想促使他来到了秦国,最后辅佐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但也导致他后期为保权位而放弃道德准则。”
“李斯说这话有道理吗?当然有,大家都知道环境确实相当重要。
但是,环境优劣就直接决定人生价值吗?那些在恶劣艰难环境下还做出成绩的又怎么说呢?”
“也因此,在哲学上,认为李斯是功利主义,或者说是利己主义者。”】
朱元璋撇嘴,那能是这么说吗?
【“虽然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可处在丞相的位置上,处在秦始皇的角度上,他为一己之私而与赵高同流合污,推胡亥上位,无疑是对帝王的辜负,对国家的不负责,对自己职位的渎职。”
“李斯有错吗?当然有。
李斯无辜吗?一点不。
李斯该死吗?诚然。”
“倘若他不该死,那么被胡亥屠杀的百姓大臣宗亲何其无辜?在秦末乱世中死去的千千万万人又何其无辜?”
“胡亥恶毒天真,自私愚蠢,残忍暴虐,没有任何君王风范。
但倘若他手中无剑,所能造成的杀伤力就很小。
可偏偏李斯把他捧上了帝王的宝座,给他递上至高无上的权利,让他以天子之剑,屠戮无辜。”
“都说在这场政变中,赵高是主谋,在屠戮之事上,胡亥是主动者。可是倘若没有李斯这位大秦丞相,那么赵高胡亥的阴谋从一开始就不会成功。”】
李斯闭上眼睛,是,天幕说的一点不错,如果没有他,赵高连东巡队伍都压不住,更遑论顺利回到咸阳继位。
“臣万死难赎其罪。”
嬴政看了他一眼,“说死倒是容易,起来吧。”
李斯被除去职位,留着小命以待天子择断。
【“我们都知道,李斯确实是有忠心的。
“可在见识过胡亥的“厉害”后,我们却却恨不得李斯是真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