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朝文气南重北轻,一个来自北方的学子中了会元,在京中引起轩然大波,虽然在得知杜云瑟的恩师是文晖阳后,质疑的人少了许多,但仍有不少人想亲眼看看杜云瑟是谁。
杜云瑟没有管外界嘈杂的声音,专心在寸金院中读书,准备最后的殿试。
殿试在皇城内举行,只考一题,由皇帝亲自出题,考的是策略,但这并不代表它不要求文采和对经义的通熟。
古代所有学问都建立在四书五经上,每讲一个自己的观点,都要从经义中找到立足点,借圣人之言谏君,类比到现代就是写论文要引注专著和其他有学术价值的论文。
还有文采,殿试答卷虽然不用写八股文格式,但也要骈散结合,对偶工整,文辞精妙自然少不了。
就算你的观点再好,如果文章写得一塌糊涂,文义不通,也拿不到什么好名次。
所以考试前继续熟读经义,温习美文是很有必要的。
否则就算皇上有心提拔,也要顾及些自己的脸面,杜云瑟想要的是万无一失。
王引智也上了杏榜,排名在二百名开外,对他来说上榜已经心满意足,和杜云瑟一样认真准备着殿试,争取殿试后能外放个好地方。
秋华年和杜云瑟到达京城以来,太子一直没有见杜云瑟,秋华年不知道这两人到底在心照不宣地计划着什么,只知道十六某日傍晚上了次门,交给杜云瑟数封书信。
十六没有走正门,直接在半路上拦了秋华年的马车,他脸上戴着银丝打底的皮质面具,如鬼魅一般,吓了秋华年一大跳。
“是我。”听见十六的声音,秋华年才松了口气。
他让星觅去外面,邀请十六上了马车,十六默不作声地坐在车角,秋华年的眼睛不停往面具上瞟。
“……”
十六沉默了一下,抬手把面具取下来了。
秋华年觉得这样顺眼多了,笑了起来。
马车一路驶入宅子,下车之时十六重新戴上面具,秋华年让下人们各自去忙各自的事。
把书信交给杜云瑟后,十六与秋华年一起在宅子里走了一段路。
“杜云瑟已中会元,殿试应在一甲之中,授官之后,你便要在京中生活了。”
秋华年愣了一下后笑道,“
是啊以后在京中生活十六你可以常来串门九九和春生都很想你呢。”
“你……”十六停顿了一下最终什么都没说。
时近傍晚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拖得很长很长。
两人一路穿过夹道和主院来到西边的玉竹院里的侧门前。
临出门前十六突然转头看他。
夕阳有些晃眼那一瞬间十六眼中复杂的情绪让秋华年下意识屏住呼吸。
克制、不忍、悲伤、怜惜……
秋华年有些恍惚这些似乎都不该是十六应该有的情绪。
下一秒
秋华年眉头不自觉皱起他从不相信错觉也不会自欺欺人地装傻忽视不对劲的细节。
一定有什么问题他心想。
然而十六摆明了不想多说秋华年暂时找不到了解真相的突破口。
除了十六另一个上门拜访的人是太平侯与十六不同他是直接大摇大摆来敲门的。
太平侯被元化帝赐名为康忠并未随康贵妃的本姓他有些做事的手腕封侯以来被元化帝派出去办了不少差事俨然是位有圣眷的实权侯爷。
康忠上门理由是问秋华年特制清凉油做得怎么样了。
秋华年本来都忘了这事没想到正主直接上门来问只好花些心思正好缓解一下殿试前的紧张心情。
康忠的症状和晕船不一样是下船之后的晕陆地也可以叫做晕动后遗症。
不过一般人下船后感到头晕恶心短则持续一两天长则持续半个月康忠却断断续续的一年多了还没好。
这是因为作为疍民他此前人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摇晃的海船上度过的陆地对他而言反而很陌生。
“侯爷之前怎么治这病?”秋华年问。
“太医院开了四物汤和杞菊地黄丸犯病了就吃一剂。”
秋华年点头他算是久病成良医因为自己天天吃药所以对中医产生了兴趣穿越来这两三年读了不少医书知道这两剂药都是对症的。
而清凉油也是对症的把它抹在太阳穴上可以有效治疗眩晕和恶心“万金油”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
秋华年想了一下让康
忠把他之前用的清凉油拿出来。
东西确实是秋记六陈出品,不过去年秋冬以后,清凉油的销量大幅下降,秋华年就再没怎么做过,铺子里只剩一些旧货。
康忠手里的清凉油还是去年夏天的批次,虽然并未失效,但毕竟没加成熟的化学药剂,效果肯定没有刚做出来的好。
秋华年索性买了原材料,在京城动手做了一批出来,让康忠试试新的是不是效果更好些。
康忠拿去后,过了两天再次上门,拿了一大堆价格高昂的礼物。
除了各色宫绸,还有一大堆珍贵的珠宝,圆润明亮的大珍珠就有足足一斛。
“乡君不必客气,本侯如今别的没有,就是钱多。
光是元化帝和康贵妃源源不断给予的赏赐,就能堆满几个大库房了。
秋华年不动声色地磨了磨牙,糟糕,被炫富了。
康忠坐下笑着说道,“这清凉油真是好东西,当初在海上要是有它,不知能少吃多少苦头。乡君的方子好好留着,日后有大用处呢。
秋华年看了眼杜云瑟,总觉得康忠似乎话里有话。
但康忠只是又讲了下京城哪家的海鱼好吃,哪家的珍珠货真,便告辞离开了,临走前还说改日要请他们去吃海津镇的顶级鱼鲜。
康忠离开后,秋华年和杜云瑟一起回到后堂。
“太平侯今日话里话外都在提海港,是我的错觉吗?
杜云瑟摇了摇头,“朝廷有意新设海港。
“新设海港?
裕朝目前只允许福州一带的几个港口与海外各国通商贸易,秋华年一直想了解目前世界各国的情况,却没有机会。
“新海港会在哪里?
杜云瑟展开一幅京畿及附近地区的简易地图,端详片刻后,在一处地方指了指。
“太子已知晓要新设海港,却不确定具体位置,从太平侯的话中看,应当是在这里。
杜云瑟指的正是海津镇。
秋华年愣了一下后意识到,这块地差不多是现代的天津嘛。
天津作为大城市是较为年轻的,这块地区设立行政机构,最早是南宋时期的直沽寨,元朝改为海津镇,明朝永乐时期才设立天津卫,后来陆续增加天津左卫和
天津右卫,清朝时三卫合一,正式成为天津府。
如今的裕朝,那个位于“三会海口”在另一个时空无比繁华的天津,还只是一个以海鲜闻名附近地区的小镇。
康忠为什么要给杜云瑟和太子透露海津镇建港之事,秋华年没有多纠结,这不是他负责的领域,他的关注点在海港本身上。
如果海津镇以后有外国商船来往,他能办的事情就多了。
蚝油、清凉油和许多还没做出来的东西可以卖出去大赚一笔,还能搜寻海外的机械、器具、植物种子。
他馋土豆很久了!
杜云瑟见秋华年对兴建海港如此重视,忍不住问道,“华哥儿可有独到见解?”
秋华年于是拉着杜云瑟说了一堆有的没的,从寻找新粮食作物,讲到居安思危,讲到自鸣钟和步
枪,大
炮和鸦
片,吧嗒吧嗒到最后,连师夷长技以制夷都来了一句。
“……”
秋华年和杜云瑟对视,眨了眨眼。
“咳咳。你就当是我做梦梦见的,遇见老神仙听见的,突发奇想瞎想的……随便想个理由好啦。”
杜云瑟失笑摇头,很快神色变得正经。
“华哥儿说的我都记下了,但今日之言除我以外,华哥儿切莫对任何人提及。”
秋华年连连点头,“我知道,如果不是遇到你,这些话我只会带进棺材里。”
杜云瑟屈指刮了下他的鼻尖,“华哥儿年纪轻轻,不要做不祥之语。”
秋华年笑道,“是人都会死……不过我会陪你到长命百岁的。”
杜云瑟将秋华年揽入怀中,深深吸了口气,有些怕怀里的人下一刻就随风飞走。
他早就察觉到华哥儿身上有许多奇异之处,这是两人心照不宣的秘密,他也一直在帮忙掩饰。
对他来说,秋华年是自己的夫郎,是自己此生认定的人,便足够了。
他会紧紧站在他身边,永远陪伴他,保护他。
杜云瑟垂眸深思,华哥儿说的这些东西,乍一听天方夜谭,细想却不无道理,他要好好捋一捋,厘清其中的利害关系,想到能落到实处的策略……
……
时间过得飞快,十几日一晃而过,三月十八日这天,牵动着无数人的心的殿试终于要
开始了。
杜云瑟提前一日禁了荤食和有味道的食物仔细沐浴洁发刚到戌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