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澜原先以为,系统给她留下的金手指特别大,属于那种自己一飞冲天世人无敌的类型。
后来她才发现,想多了。
不过也正常,她的系统本来就不是好高骛远的种类。
晚上的加练对丛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里面完整的科学训练模式、偌大的质量极佳的冰面、不管什么时候都会出现的专属教练,还有可以重复刷新基础数据的躯体模型,这些都是运动员做梦都梦不到的好东西。
因为不是自己的真实躯体进行的训练,尽管丛澜在虚拟空间里的感受完全真实,时间也是一比一流动,但实际上,她第二日醒来,仍然需要重新刻苦训练,才能将昨晚的经验刻入自己的肌肉记忆中。
并不存在她晚上练出来了四周,第二天上冰“唰”的一下就能完整复刻。
丛澜:我倒是很想啊!
她得把“精神”里会的,挪到“身体”里。
简单来说就是,脑子会了,身体不会。
区别在于,她亲自练过,没有假手他人,所以要在现实生活里练出来,是绝对可以达成的。
丛澜思考过,她觉着,可能是锻炼了脑子但没锻炼身体,所以身体缺乏了这节“记忆”,没赶上趟。
刚才的那个连跳只能说是一般吧,反正没她昨晚上在虚拟空间里跳得好。
但老黄已经很满足了。
他趴在围栏上,嘴里不住地感慨:“这个勾手三周真好看啊!贼漂亮!”
3Lz的全称就是勾手三周跳,Lz也就是所谓的勾手跳,名字是由创造这个跳跃的奥地利选手Alois Lutz命名的。
Lutz跳被简写成为了Lz跳。
就像是A跳阿克塞尔跳,来源也是Axel Paulsen这位选手。
比较神奇的是,命名者当时跳出这个一周的A跳时,用的是速滑刀而非花滑刀,这两种刀差别很大,不过早先的滑冰运动与现代的很不一样,那会儿这位Axel Paulsen不仅是花滑运动员还是速滑运动员。
国际滑联ISU在后续的发展中,逐渐对六种跳跃进行了规范,技术也在不断精进,加上冰刀冰鞋的变化,项目也有了很大不同。
老黄左右扭头,看见了荀永易,立刻眼睛发光地伸手招呼他过来。
正在掏手机的荀永易:“???”
搞咩啊?
见他走过来了,老黄冲场地里的丛澜吼了一声:“你再跳一个!勾手三周接外点三!”
就是3Lz+3T。
冰场里除了丛澜以外还有两只互为支撑的业余路人,他俩小腿肚都在打颤,嘴里碎碎念着“扒好我啊千万别摔了”,可怜极了。
看着丛澜在冰上飞来飞去,两人艳羡不已。
小妹妹好厉害哦!
又见她做跳跃动作,若不是实在不能放开彼此,他俩就要给丛澜鼓掌了。
可惜,摔屁股墩太疼,两人真的不想再经历一次。
丛澜听到老黄的招呼后,远远地比了一个OK的手势。
只见她后压步起速,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状态,蓦地,她以外向点冰起跳,支撑脚呈现了深外刃的姿态,如一只雨燕冲天,她跃起旋转又落下,不等周围的人反应过来,跟在3Lz后的3T立刻出现。
3Lz连3T,基础分大于10分的高级三三连跳。
荀永易呆了:“卧槽!”
怎么比昨天还稳!
居然不是蒙出来的连跳吗?!
训练时有可能会突然跳出来某种技术动作,但在之后无法复现,这种就是蒙出来的,不能说选手真正掌握了。
大家都明白这一点,也会在蒙出来的动作之后同样兴奋,因为这代表了孩子具备这个难度天赋。
是以,张简方在收到于谨申请时,才会觉得离谱——不写那个3A,他还信两分,写上以后就完全不信了。
不是张简方看不起国内的运动员们,是真的没有这类运动员。
小孩子也不行。
丛澜双手平举,浮腿高抬,稳稳滑出。
她笑了一声,摇头晃脑地,老黄隔着大半个冰场给她比了个大拇指。
丛澜:“耶!”
不远处,刚进来的于谨满头大汗,视线牢牢地定在了场中那个黑色身影上。
夏日外界炎热,商场冷气冰凉,于谨被激得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很难说是因为冷气,还是刚才的丛澜33连跳。
“3A和3Lz3T……”他低声呢喃。
有这两个跳跃,她可以横扫女单了吧?
别说3A了,成年组一线女单里,3Lz3T也是只有一小撮儿人才掌握的难度连跳。
老黄还在跟荀永易显摆:“看看,干干净净的勾手跳,外刃、深刃,点冰脚多干错利落啊!”
荀永易:“起跳姿势也好,你教的?”
老黄摆摆手:“一直会,我不敢居功。”
荀永易:“……”
丛澜的启蒙教练过于厉害了吧?
也不是启蒙教练的功劳,丛澜至今都在捡拾她曾经的技术,目前来说还没有跟上原本的自己。
花样滑冰六种跳跃,单跳之外的连跳,她会得很多,稳定性也不错。
如果上个世界不出意外的话,兴许她四周跳都能出。
毕竟是系统盖章的“可与女主并称双子星”花滑天赋,别说万里挑一了,丛澜就是世界级别的珍稀天才。
现在嘛,她还在恢复中,借的是“启蒙教练”的名头,说自己从ISU官网的技术教学视频里学来的。
反正这些都是ISU对外公示的资料,网上随便一搜都有,很详细,特别好找。
里面都是正确的技术教程,滑行、跳跃、旋转,什么都有。用的是建模小人,也录过真人,因为有些选手的技术漂亮得足以当做教科书。
老黄还在跟荀永易显摆丛澜这个3Lz3T有多漂亮,后面传来了一声“老师”,他扭头,看见了还气喘吁吁的于谨。
“啊,来了?”老黄道,“行吧,找个位置看着。”
于谨用手背擦了擦汗,应道:“昂!您忙您忙!”
老黄去找了冰鞋上冰,于谨站在围栏边上,跟荀永易一起看丛澜的日常训练。
冰上另外两只可怜路人,此时已经被惊掉了下巴。
“你看看,一个小姑娘都比你强!”
“你怎么这样呢?那是比我强吗?那是甩了我八辈子远!”
两人骂骂咧咧地嫌弃对方,嘴里不留情,手下倒是抓得紧,颤巍巍地在冰上挪动着。
于谨站在这里,半点都不觉得枯燥。
荀永易从兜里掏出来了一个苹果,在一边啃得欢快。
“她跳跃很标准。”于谨喟叹,“勾手和菲利普都没有错刃出现。”
荀永易抽空回答:“冰感好,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孩子里,最好的。”
那边,丛澜3Lz摔冰了。
很正常,前面跳成功了,不代表下一次就可以顺利落冰。
老黄的手在空中比比划划,跟她讲解刚才那个跳跃出现了什么问题,要怎么去纠正。
他带丛澜的时候会特意把声音放轻,商场嘈杂,离得远听不清楚内容。
等到练习3F的时候,丛澜自1F开始,2F过渡,最后是三3F。
花滑六种跳跃,难度各不相同。
其中有两个跳跃,带点互斥的意思,就是丛澜正在练习的F跳和Lz跳。
互斥之处在于:起跳瞬间,F跳需要左脚后内刃起跳,Lz跳则是左脚后外刃。
一个“内”、一个“外”,截然相反。
分辨的话也简单,F跳(菲利普跳)要向前滑一步,紧跟着转体向后,再点冰用内刃起跳;
Lz(勾手跳)则是一个大大的S形弧线滑行,而后外刃起跳,看上去起跳时的那个支撑脚有点像是要崴脚的感觉。
当然,仅从起跳瞬间判定跳跃类型不太稳妥,在之前还有其他的技术动作可以甄别,以及最关键的是看冰面上的弧线,这个是最准确的。
于谨想起来了队内的孩子们:“两个刃都对的,少见。”
荀永易咔咔咔地吃完了整个苹果,将果核扔到了旁边的垃圾桶里。
“难练嘛!女孩子不方便压外刃,滑着滑着就变平变内了,晓彤是不是就有这个毛病?”他问。
褚晓彤,国内女单一姐。
她的3Lz一直有进入时外刃变平刃的毛病,参赛时候常常会被抓。
于谨“啊”了一声。
F和Lz刃都跳对的运动员不算多,但是双错的反而不少。
更多的是一对(正确的用刃)一平(平刃)这样子。
丛澜不一样,她两个跳跃都格外标准,而且都是大深刃。
这很难得。
深刃其实就是,花滑动作中的冰刀是U型的双刃,实际上滑行、跳跃时用的是单侧刃,并且与冰面的夹角很夸张。
单刃滑行的速度会很快。
目前,在国际赛场上活跃的运动员们,别说深刃了,能做到浅刃正确就不错了。
等今日课程差不多结束的时候,老黄招招手,让丛澜先别忙着跑去找俱乐部的医生做推拿按摩。
丛澜的抽纸盒跟毛巾就在老黄位置那边,她干脆滑了过去,拿着毛巾擦汗,手上的动作粗糙随意,脸颊的肉被她揉变形了。
“怎么了?”她问,声音带着含糊。
老黄:“有点事情跟你说。”
他指了指出口,道:“我跟你一起过去,不耽误你时间。”
丛澜茫然:“好啊。”
·
晚上回到家,一进门就是一股鸡汤的香味。
丛凛从厨房探出头:“回来啦?”
郁红叶忙完之后,从医院拐去冰场接了丛澜,母女俩一起回来的。
很多小孩子练习滑冰的时候,旁边都有家人陪着,不管是爸妈还是爷爷奶奶或者保姆,总有人不间断地陪伴。
小孩子容易出事,他们虽然是在场外等待,实际上心神一刻都没有放松,一天下来同样很累。
只不过在外人总觉得,这群人一直坐着闲聊,可太轻松自在了。
之前在东北,丛澜说想学花滑,郁红叶和丛凛都挺支持她的。
东北小孩儿嘛,冬天的平地一浇冰就是冰场,天时地利的条件。学校体育课还带滑冰呢,也是一地方特色了。
花滑、短道、大道这些冰上项目,东三省全包了,国家队里都是这三个地方来的人。
丛澜小时候也在冰场玩过,丛凛还带着她到河面上滑过野冰,狗拉雪橇不道德,丛凛把女儿放在租来的椅子上,自己拉着她往前跑。
所以,丛澜冷不丁说想学花滑,爸妈麻溜地就给她找了冰场和教练。
这也是丛澜明面上的“启蒙教练”。
郁红叶早先也打算看看找谁去陪丛澜,结果被女儿拒绝了,说是没必要。
郁红叶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丛澜适应良好,去冰场跟回到自己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