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介绍叶辰时,我们曾经提起过乌啼夜,但是许多观众可能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个机构对于整个大盛官员体系的影响和威慑。乌啼夜监管百官,体察民情,探析真相,触角遍布大盛。发现官员的贪腐行为,调查证据,正是乌啼夜的职责之一。】
【因为特殊的职能,文武百官对乌啼夜极尽提防,但即便如此也无法阻挡其脚步。贪污也好渎职也罢,做了就一定会留下痕迹。而无论你行事多么缜密,都不可能逃出乌啼夜的耳目。】
【据史料记载,仅圣明帝在位时期,由乌啼夜查办的大大小小贪官就有成百上千之数,其中有心存侥幸的蠢货,也有自以为位高权重的小丑。无一例外,他们全都在切实的证据中被严肃处理了。】
【每查抄一位贪官,圣明帝便会将他的罪行公告天下。百姓最恨贪官,对这些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好听的话,别说清名,连他家祖坟里的老祖宗都会被骂两句。古人多重视名声啊,被全天下这样骂一遭比杀了他们还痛苦,连死了都没脸去见祖宗。】
听见这样的惩罚,大大小小的官吏们都打了个冷颤。虽然他们没有贪,但是这个下场惨到让他们毛骨悚然,鸡皮疙瘩都冒出来了。
“这番行事有些过了。”茶室中有人评价道。
古人看重名声,文人学士就更视其为信仰,古往今来为求美名而不惜生命者不知凡几,如今听到盛蕴安故意毁人名声,难免冒出些不满。
“欸,要说也是他们有错在先,算是咎由自取吧。”有人打了哈哈。
“话不能这样讲,他们贪墨钱粮,圣上斩首抄家自有定论,怎可刻意宣导毁人名声,过于拘泥于小节。”这人很执着。
其余人不说话了,心中对这人也有些不满。来这里的谁没有点小心思,本来大家好好的歌功颂德一番,就算有想法也留到私下里去商讨,你现在把场子搞成这样,大家要怎么接话。
众人心中将这人骂了一通,纷纷移开视线。包房中的盛蕴安觉得有趣,看热闹看得津津有味。叶辰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来了句:“干得好。”
盛蕴安:?
叶辰举手:“我很支持你的,那些个贪官就该这样治他们。”说着他还颇为得意地看了一眼齐清渊。
齐清渊没理他,往下方茶室望了一眼,说“天幕言之简单,真实行事应当会更为困难一些。”
整个大盛像这人一般固执的不在少数,他们若是联合起来也会引导一股让人头疼的风向,从古至今文人的笔杆子都是当权者忌惮又需要笼络的。
“嗯——”盛蕴安拉着长长的尾音。他一时也不清楚未来的自己是如何操作这一系列步骤的,不过以他对自己的了解,既然做了这样的举动就必然不是为了单纯的让他们背上骂名而已。
昭告天下不说劳民伤财也是繁琐至极的,就为了几个贪官不应该会做到这个地步。让他们名声不好受到惩罚,顺便震慑其余官吏应该只是一个小部分。这之外一定有什么他目前还没想到的事。
会是什么呢?
盛蕴安思绪稍微飘远了些,下方的茶室有了新的发展。
“兄台真是字字珠玑,想必你家娘子一定很欣慰她的嫁妆成全了兄台的一番豪言。”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突然说话的那人,对这番话有些不明所以。原先还十分坚定固执的人瞬间有些慌乱:“你这话什么意思。”
那人一脸无辜:“啊?我就是突然想起先前在这附近遇见兄台,当时你与娘子正在争执想要她的嫁妆镯子来换进茶室的银两,我就听了一耳朵。”
他十分善解人意:“大丈夫自有一番事业,虽然这行为有些……但能成全今日,不枉兄台一番筹谋。”
话说的态度很好,就是内容过于扎心。茶室中的其余人原本还只是嘀咕这人有些不懂变通,听到这番话瞬间转为鄙夷。这人穿着颇为得体,没想到却是用着妻子的嫁妆,真是令人不齿。
被说的那人恼羞成怒,一时不知道该反驳还是该怒骂,憋得脸红。盛蕴安被逗笑了:“这人和陛下一定聊得来。”都是死要面子型的。
盛蕴安看向那个出言嘲讽他的人,正是之前引起他注意的那个。他好像没有惹到人的自觉,看着挺悠然自得。
盛蕴安偏头问叶辰:“那人你认识吗?”
叶辰探头看一眼:“巧了,讲过两句话,好像是太学的。”
“这人挺有意思的,各种细枝末节的小事知道的一清二楚。”叶辰咂咂嘴:“并且他一照面就认出了我是谁。”
叶辰只有一次在天幕上的露脸,没有专门介绍,一般人不会刻意去记他的长相才对,这人还真是有点意思。
“他认出你,有说什么吗?”
“没有。不过我感觉他对我还挺感兴趣?”叶辰懂了:“看来你对他也挺有兴趣的。”
盛蕴安专门跑到这里来看天幕,打的什么主意叶辰很清楚,这不就是瞌睡来了送枕头,可不能放过他。
盛蕴安计上心头,神秘兮兮地说:“我有一个设想,说不定他正好能成为其中的关键。”
盛蕴安的想法今天必然是无法落实的,因为天幕还在讲述着:
【这样的措施既惩罚了那些贪官们,又有很强的震慑力,越到后期,就越没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了。不过世上总有作死的人,总有些人觉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越是这样的人越是巨贪,也越难祛除。】
【给大家举个例子,当时有个人叫刘田英,是科考出身,官职一路做到了正三品工部尚书。工部主管工程建设,是贪腐的重灾区,刘田英一直在工部耕耘,到圣明帝登基时他贪墨的银两已经数都数不清了。】
目前才担任工部侍郎一职的刘田英一口茶喷了出来,不知道天幕怎么会突然说起自己。
他知道自己贪墨的事实,如今被点了出来,短暂的慌乱过后立刻冷静下来。朝中的口风是天幕为假,没人能用天幕说的话来弹劾他。至于陛下的手段,他一个人无法应对,得找个帮手。
刘田英赶紧招呼人备车,匆匆离开府邸。
【刘田英作为六部尚书之一,是响当当的实权人物,但他的底气不止因为实权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