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刚刚升起,洛阳城内,回春堂里学徒和伙计们就已起床,各自打水洗漱,忙碌起来。
没多会儿,这家药铺的掌柜孙有善和坐诊的大夫柳春也起来了。
孙掌柜下到厨房来,看到新来的伙计七斤已经在灶下扇着火了,边上桌上放着已经几块揉过的面团。蒸笼已经在边上准备就绪了。
“七斤,今个儿早上吃啥呀?”
“掌柜的,今天准备做面条吃呢。”七斤。
柳春一边往后远里晒药材的方向走一边喊着话,“小沫,大牛,药材晒出去了吗?”
“柳先生,我们正在晒哩,快翻完啦。”林沫沫一边手脚利落的翻检药材一边回话,偶尔将因为雨季受潮而变质的药材挑出来单放到边上的竹篓里。
忽然瞥见竹篓旁蜷缩着一只翅膀受伤的麻雀,她立刻放下药铲,小心翼翼捧起小鸟,用干净的药棉蘸了温水轻轻擦拭伤口,又从怀中摸出随身携带的金疮药敷上,找了片宽大的桐叶将其裹好,安置在药铺后院的草棚下。
大牛忙进忙出,很快就将仓库里的药材都搬了出来,有林沫沫回了话,他就不吭声了,蹲在那里一点一点轻柔地给药材翻面。他翻检的速度不比林沫沫,但动作也很稳。
林沫沫今年十四岁,是个孤儿,一年多前流浪到这城里时,得镇上药铺老板的善心,被其收留,在药铺里打杂、跑腿、弄药。还有两个月就是她十四岁生日了。
掌柜让她跟着柳春辨识药草,柳春见她手脚麻利、胆大心细又聪慧伶俐,便有心收为徒弟。一番考察后,便和掌柜的说了一声后正式收了她做徒弟,认真教她。
日子久了,城里的夫人小姐们都知道这回春堂的柳大夫收了个可心的小姑娘做徒弟。这个小姑娘才十一二岁,姓林。随着林沫沫学得越多,柳大夫在妇人或者姑娘找上门时就会让林沫沫出诊。林沫沫的行医经验越来越丰富。
一日,柳春讲授炮制黄连时,林沫沫突然提出:“先生,若用蜂蜜炒制黄连后再以竹笼蒸制,既能减其苦寒,又可引药入脾。”柳春半信半疑试做,果然发现经此改良的黄连不仅苦味大减,调理脾胃的药效竟提升三成。他望着案头那盘色泽金黄的蜜制黄连,第一次在医案批注中写下:“沫沫此法,可补《炮炙大法》之缺。”
逐渐的,林沫沫也长大了一点,不在时刚开始的干瘪瘦小的模样。去周边村子出诊腾不开手时,柳春也放心她在旁边单独给人看诊了。
大牛姓王,是城东十里外的王家村猎户家的小儿子。不爱说话,但有一把子力气。林沫沫和王大牛是同一个月里一前一后来的铺子。
他爹和哥哥有次进山打猎一去不回,家里只剩下他娘和早已经嫁人的姐姐,他娘怕小儿子进山也跟着没了,就花了大半的积蓄拜托村长将小儿子送进了城,帮小儿子在这回春堂里找了个活计。
不用担心被野狼熊瞎子吃了去,在这里不仅包吃包住,有一钱月钱银子,干得好了,掌柜还会给赏银。家里有个头疼脑热的,王大牛跟掌柜说一声就能用月钱在店里买了药材回家。王大牛他娘很高兴,回头就给了村长送了一只野鸡一只野兔作为谢礼。
鸡和兔子是王大牛他哥哥生前从山里打回来养在家里的。当时兔子有两只,一公一母,如今已经生了一窝崽。
两个月后,王大牛回乡探亲时奉他娘的话,在回药铺去时拎着一笼兔子给掌柜。没几天王大牛就被安排去跟着账房宋云做事。
又过了三个月,王大牛就成了宋云手下的学徒,然后按照宋云的意思跟着林沫沫晒药、整理药材库存,在这过程中,王大牛跟着林沫沫认识了常见的药材和字,也了解了药材的耗用情况。而有王大牛这样有力气又干活利索的帮忙,林沫沫每天休息时间也都能多一些出来,从而能用更多的精力跟着柳春学医。
慢慢地,王大牛和林沫沫私下里关系到还不错。
林沫沫时不时会替柳春去周边人家送药拿回银钱。相较于别的姑娘家喜欢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她更愿意攒着钱。她有一个梦想,她想攒钱买块地,然后上面建一座房子。也不必多大,一亩地,两间房。一个厨房一个卧室。
王大牛知道林沫沫总是舍不得花钱,所以在看到林沫沫发绳磨损的厉害,就算断了也不过是换个发型,将头发分开绑,都不想花钱换发绳后,王大牛自己回家时找村里的木匠帮忙打了一根桃花木簪回来送给了她。
当然药铺里也还有两个伙计,那两个家就在附近,所以平日并不在这里吃住。
残阳如血,最后的一抹日光洒在城郊的小树林里。
林沫沫蜷缩在一棵老槐树下,一只手捂着嘴不敢出声,一只手按在树干上,指甲掐进了树皮,因为太过用力还出了血。
今日她替柳春送药去邻村,抄近路返回时撞见了这辈子最恐怖的一幕——不远处,一个穿着玄色锦袍的男人正蹲在地上,手里捏着一块流光溢彩的铁块。那铁块约莫巴掌大,却泛着奇异的寒气,连空气都仿佛被冻结了几分。男人身前,躺着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胸口插着一把匕首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