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浸春潮 花上

18. 第 18 章

小说:

浸春潮

作者:

花上

分类:

现代言情

沈识因与江絮已有两年未见。上一回见他时,他才十八,还是个文雅阳光的小公子,每每看向她时眼中总含着笑意。

如今再度重逢,沈识因只觉他与从前有些不同了。他身量高了不少,气质也更见沉稳。许是自幼生长在江边的缘故,一双眸子竟似泛着淡淡的蓝,如湖水般漾着潋滟波光。只是那眼底深处,又隐约藏着些让她看不分明的神色。

他唤那声“因因”格外好听,嗓音较之从前低沉了许多,透着几分男子的磁性。

沈识因缓步走上前,轻轻唤了一声:“絮哥哥。”

江絮望着她,低低应了一声,随即伸出手欲与她交握。

沈识因目光掠过他递来的手,并未去接,只抬手将一缕鬓发拢至耳后,微微侧身轻声道:“絮哥哥,快请坐罢。”

江絮见她避开,手指微微一僵,缓缓收回,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落在她耳畔。今日她戴了一对不一样的耳坠,一只是如水珠般莹润的绿豆式样,另一只却是小巧圆润的珍珠。他望着那枚珍珠耳坠默然片刻,复又坐下。

沈识因扶着姨母入座,然后坐到了母亲一旁。

母亲姚舒含笑道:“你絮哥哥今秋过了乡试,明年春日便要进京参加会试。如今举家暂迁京城,好让他安心备考,盼着能金榜题名。”

姨母连忙接话道:“正是呢。我们那镇子多年都未出过秀才举人,能过乡试的更是凤毛麟角。絮儿能有今日着实不易。想着镇上诸事不便,索性举家来京住上半年。”

她说着走到一旁几个竹筐前,介绍道:“因儿瞧,这些都是姨母从镇上带来的吃食。小鱼干是姨母亲手晒的,还有当地产的甜果子和农家点心。姨母记得你从前最爱这些。”

沈识因闻言急忙起身走近,见那满筐的土产,心中又欢喜又感动。这些物什在京城富贵人家眼里或许不算什么,可在那样的小镇上,却能抵得上好些时日的口粮。

姨母讪讪笑道:“不知因儿如今可还喜欢这些?姨母没什么好东西给你,只能带这些土仪来了。”

姨母说话间神情略显局促,显然因两家门第悬殊而心生怯意。

想当年姨母也是官家千金,衣食用度何曾逊色半分,如今却被岁月磋磨得容颜沧桑,连气质都透着小门小户的畏缩模样。

太师府一处别院便抵得过他们整个家业,连下人的穿戴都比他们体面。这般云泥之别,教曾经金尊玉贵的人儿如何能不在意?

虽说外祖家时常接济,终究不能管顾一世,日子终归要自家熬炼。

沈识因望着姨母泛红的眼眶,连忙握住她粗糙的手,温声道:“姨母说的哪里话,我欢喜还来不及呢。这些心意都是京城里千金难买的,因儿感激都来不及。”

姨母听闻这话这才松了口气,拉过身旁的江灵道:“这丫头听说要来京城,一路上都雀跃不已,整日念叨着要见因姐姐。如今既来了,正好让你们姐妹多聚聚。她也到了该学规矩的年纪,还望因儿多教导教导。”

沈识因转眸看向江灵,只见小丫头两年不见出落得越发标致,眉眼间透着恬静之气,俨然是个亭亭玉立的小姑娘了。

沈识因含笑道:“我正愁平日无人作伴呢,如今妹妹来了可真好。”

姨母看了眼父亲沈智,小心翼翼地道:“我原想着在京城另寻处住所,可姐姐执意要留我们住后院的厢房。这般叨扰,实在过意不去。姐夫和意林平日那般忙碌,我们怎好添乱。”

沈识因抬眼望了望母亲,见母亲笑道:“一家人何须见外?往日因儿不也常去你们家小住吗?”

父亲沈智颔首接话:“在外赁居不如住在自家宅院,正好让意林好生指点絮儿功课。既然立志要出人头地,便该竭尽全力搏个前程。至少到了絮儿这辈,总要走出那个小镇子。”

沈智最后这话虽直白,却字字在理。穷困一世尚可勉强度日,若世代困守在那方寸之地,终究不是长远之计。

姨母连忙应声道:“姐夫说得是。此番我们横下心前来,就是盼着絮儿能搏个好前程。”

江絮上前躬身行礼:“姨丈放心,絮儿定当勤勉攻读,绝不辜负您的期望。”

沈智见一家人都明事理,又风尘仆仆远道而来,起身道:“让管家将院落收拾出来,好生安置,再备席面接风洗尘。朝中尚有要务,我先失陪了。”

姨母一家连忙躬身行礼:“多谢姐夫收留,实在叨扰了。您且先去忙正事。”

沈智颔首回礼后出了房间。

姨母望着门外轻声问道:“姐姐,怎么不见书媛?许久未见,心里惦记得紧。”

母亲回道:“书媛前些日子染了风寒,正在屋里将养着。待她好些再让她来见你们。”

姨母面露忧色:“可要紧?要不我去瞧瞧?”

“不必劳神,只是小恙,避风休养便好。”

母亲说着便引路往后院去:“我先带你们去安顿下来,好生歇歇脚。”

姨母连声应好。

母亲唤来小厮帮着搬运行李,看着自家妹妹那身粗布衣裳和饱经风霜的面容,心头阵阵发酸,一路都沉默不语。

姨丈是老实木讷的性子,亦不多言。江絮素来寡言,唯有江灵偶尔与沈识因说上几句。

小丫头初到京城,头一回见识这般气派的宅院,满眼都是新奇。沈识因紧紧握着她的手,细细为她讲解园中的景致布置。

小院在后院西侧,虽久无人居,却收拾得窗明几净。管家唤来的嬷嬷们正忙着更换崭新的锦被绣褥。

母亲仔细安排好房间:主屋留给姨母姨丈,两侧厢房分别安置江絮与江灵。待一切安顿妥当,她便往厨房打点膳食去了。

沈识因则与江絮和江灵围坐在石桌旁叙话。她细心剥了个橘子,先递给江灵,又取了一个递给江絮。

江絮接过橘子,抬眼看了看她,轻声道:“多谢。”

沈识因抿唇一笑:“絮哥哥何必客气?记得往日住在你家时,可都是你剥橘子给我吃的。”

在沈识因心里,这位姨兄始终如亲兄长般温厚。

江絮凝视着她含笑的眉眼,低声呢喃:“这些琐事……你都还记得。”

“自然记得。”沈识因颔首,“那时最爱去你家小住,还能乘着小船在河上嬉戏。”

江絮看着她,没做声,将橘子轻轻搁在石桌上。

江灵吃着橘子,歪着头好奇道:“因因姐,你怎的戴了两只不一样的耳坠?莫非京城如今盛行这般打扮?”

耳坠?沈识因这才恍然想起,今日在竹林中,陆呈辞赠她的那只珍珠耳坠,现在还戴在耳上。

江灵又凑近些细看,惊喜道:“姐姐,这只珍珠耳坠好生眼熟,仿佛从前在我家时见你戴过。那时你还说要送与我,我觉得太过贵重便推辞了。没想到姐姐还留着。”

在江灵眼中,像沈识因这般贵族家的千金,发饰首饰应该数不胜数,怎么还会戴两年前的东西。

沈识因闻言蓦地一怔,忙追问:“妹妹当真见过?可确定是同一只?”

江灵肯定地点头:“自然确定。因着你当时执意要赠我,我印象格外深刻。”

沈识因转眸望向江絮,江絮看了她一眼没说话。

她笑了声:“今日出门匆忙,随手拈来戴上的,倒没留心这些。”

她说着便岔开话头,说起小镇往日的趣事。

三人说了一会话,待江灵被姨母唤去后,沈识因正欲告辞,却被江絮叫住。

二人站在院中,江絮踌躇好一会,低声问道:“听闻……你即将与人定亲,可是真的?”

沈识因讶然看他:“絮哥哥从何处听来的?”

“今日进城采买时,在铺子里听人议论。说是当今探花郎……还是太保府的嫡长子。”

沈识因未料他初至京城便听闻此事,回道:“还在商议中,我想着待到明年春日再说,可夙阳哥哥盼着能早些定下。”

“夙阳哥哥……”江絮低喃一声,“你是真心喜欢他?还是因着他探花郎的身份?”

探花郎的身份?

沈识因没料到他问得这般直白,话中透着令人不适的意味。她拢了下秀眉道:“絮哥哥不知,我与夙阳哥哥自幼一同长大,彼此甚是了解。两家议亲并非只因门第相配,况且以我的家世,原也不必为着这些世俗之物择婿。”

不是为了身份……

“那便是真心喜欢了。”江絮轻声道。

沈识因没说话。虽说是自家姨兄,但她也不愿与他谈论这般私密之事。她浅笑一声道:“絮哥哥舟车劳顿,好生歇息罢。我去瞧瞧膳席准备得如何了。”

她说罢,不待江絮回应就离开了。

江絮立在原地望着她渐行渐远的背影,低头看了看身上那件半旧的青衫,默然回到房中。

他从行囊中取出那件始终舍不得穿的月白锦袍。这是他所有衣衫中最体面的一件。更衣后,他又将在家中为沈识因精心雕琢的竹蜻蜓从木匣中取出,小心纳入袖中。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