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重生后皇后咸鱼了 客舟听雨声

14. 科考

小说:

重生后皇后咸鱼了

作者:

客舟听雨声

分类:

穿越架空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间便是年末。

大房的谢琮、二房的谢时从集贤书院回来后,府上比先前热闹了几分。

谢泠小院却一反常态的安静。

冬槐和银瓶立在屋角,目光掠过案上摞起的一沓雕版,神色微惊,疑心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真要扔吗?”

冬槐心痛道。

这些笺版尺幅仅巴掌大,制作得极精美,上刻禽类羽毛、植物根茎、钟鼎山石等细微之物,线条浮凸,迎光一照,细节纤毫毕现。

她一看便爱上了,哪知谢泠竟要丢弃它们,忍不住道:“姑娘可是不满意这些笺版?”

谢泠摇头,“版太糙了,拓印得不清晰。”

她扬扬手中的几张纸,示意二人过来瞧。

四寸见方的白纸,尺幅比市面上常见的纸小一半,其上暗纹若隐若现。起初银瓶没看出什么特殊,端详半晌后,忽“啊”出声:

“这暗纹怎么是凸起的!”

银瓶没见过这种纸,一脸惊喜。爱不释手地摩挲着细腻的纹路,只觉那翎毛根根分明,仿若翠鸟真翎。

谢泠却不太满意。

这砑光笺是她上辈子琢磨出的新式纸样。

制法相对简单,先以沉香木刻折枝花果、草叶茎脉、钟鼎文等图案,再挑选光滑如膜的白纸,对印上水,均匀施压,纸面便会产生立体效果,好似浮雕。

前世谢泠物质优渥,没想靠它获利,如今既重回到了清贫的少女时期,她自不会“视金钱如粪土”,制砑光笺便成了她细水长流的赚钱之道。

赛马此类投机行为获利虽丰,风险更大,还容易被人盯上,弊端尤为明显,售卖砑光笺却不会惹人怀疑。

她善画,画好十来幅原图,便委托京城匠人按图制版,谁知匠人制版手艺远不如宫中大家,连带着她的纸也不如前世惊艳。

当然,在两个丫鬟眼里,这纸珍贵极了。

“姑娘好生巧思。这纸若拿出去卖,定会赚不少银子。”

银瓶立即意识到了它的价值。

京城富庶繁华,稀罕物件不少见,纸的种类更是有十数种。越州剡藤纸,蜀地麻面纸,扬州六合笺,洒金纸,临川滑薄纸,或细薄光润,或绝细坚韧,或坚厚如板,都是纸中名品。

与此相关的制纸工艺亦是多样。匠人们在颜色、气味、纹理上不断改进,新型纸式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

耳濡目染多年,银瓶自觉免疫了各种新鲜玩意,可见到谢泠的砑光纸后,她仍是眼前一亮。

谢泠淡笑,“版好的话,纸的浮凸感会更明显。”

制纸工序中最重要的是雕版,版雕得好,纸就成功了一半。上好的砑光板,镂刻的鹰羽、蝉翼、虫须栩栩如生,指尖轻轻一划,鱼虫鸟兽便跃然纸上。

还是得再找几个大家试试。试成功了,她再拿出来。

谢泠暗忖,将废纸揉成一团,丢在篓中。

谢时、谢容进屋时,正好瞧见这一幕,并没多想,只招呼她去院中吃串。

廊下,谢泠、谢容正眼巴巴地看着谢时烤串。

谢时刚及冠,面容俊秀,一双桃花眼脉脉含情,很得年轻娘子的芳心。

明年二月便是春闱,京城无数举子点灯熬油地温书,偏偏他和个没事人似的整日晃荡,谢二爷这几日没少骂他。

下人们在廊下支了铁炉子,又用竹签串了几十串鹿肉、牛肉、羊肉,供主子自炊。

谢时学业一般,对吃喝却很感兴趣,自告奋勇地扛起烤串重任。

肉事先用油、姜片、葱段腌过,切成拇指大那般大,炭火一烤,“滋啦啦”地冒着香气。

“二哥,多加点孜然。”

谢泠大声道。

“我要多点辣。”

谢容也提出要求。

“好。”

谢时哈哈大笑,往肉串刷上孜然,抹了干料,乐呵呵地烤着串。

“真不把大哥喊过来吗?”

咸香油辣的肉串入口,口舌生津之余,谢容不忘书房苦读的谢琮。

“不行!”

谢时当场拒绝。

谢琮这种“老学究”他避之不及,哪会让对方打扰自己的雅兴。

“他不会来的。”

谢泠幽幽道。

谢琮不重口腹之欲,又极少和家中兄弟姊妹玩乐,回家后只把自己锁在屋中,整日苦读。先前谢泠喊过他几回,被婉拒后,也就歇了念头。

“也是,再过两月就是科考,大哥忙着温书,哪有时间和我们过来吃串。”

谢容眼风扫过自家兄长,略带嫌弃。

人比人气死人,她哥怎么一点都不上进!

又拉拉谢泠的袖子,兴奋道:“夫子说大哥今年三甲有望!”

集贤书院的夫子,俱是当世大儒,能得他们夸赞,谢琮才华毋庸置疑。

谢容双目放光,仿佛谢琮蟾桂折桂触手可及。

谢泠心下微窒——事实是他表现不佳,不仅没挤进前三甲,还险些名落孙山。事后谢琮不仅名声大跌,更被举子们讥笑: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谢泠分析过谢琮科考失利的原因,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得落在他的策论上。

大魏科考考官三年一换,今年按例应由礼部尚书宋瑞继续担任,考前他忽生急病,魏帝只好派人接替他的职位,此事秘而不宣,考后众人方才知晓。

谢琮成了这一变故下的牺牲者。

新考官偏好辞藻华丽、工整精巧的文章,谢琮行文朴实无华,并不讨他喜欢。

策论失利倒罢了,可偏偏他考前生了重病,考场上汗如浆出,影响了算学题目计算和卷面字迹,种种不利因素叠加,他考出了有史以来最差的成绩。

重活一世,谢泠改变了一些东西,可对两位兄长的科考,她并无太多把握。

大魏科考,只考帖经、算理、杂论三类题目。

帖经最为简单,死记硬背即可。

举子要是能把十三经背得滚瓜烂熟,且浅知其义,那么便能在此项上取得优胜。听着不难,可只要丈量一下十三经的厚度,常人便没有不吃惊的。

皓首穷经,便是用来形容经义学习的艰涩。

算理中的的题目大多出自《九章算术》、《周髀算术》以及《汲古算术》等算学名著。修堤筑坝、开沟建仓等量度用功的实用题目常出现在考题中,此外还包括民食、军需计算。

这是考的举子实务能力,能筛选出治世能臣。

最后一项是杂论。

杂论共计五道,形式多样,无固定解。

有的考官喜欢从四书中出题,让举子谈谈对某句话、某篇文看法;有的考官看重实际,出题多与民生、边疆、兵政相关。有的笃好佛法,出题多有禅意。

杂论考察内容极广,举子作答时不仅要引经据典,博采史料,更要联系日常,以小见大。总之,是极考验学识、功底的一科。

十道帖经,三道算理,五道杂论,便是天下学子孜孜以求多年的科考题目!

说不上幸还是不幸,春闺题目,上辈子谢泠闲时看过一回,记得其中的几道。

为何不是全部?追究起来,这锅要扣在萧曜头上。

前世谢泠和萧曜感情冷淡,除每月初一十五,他很少踏入雪宁宫。单对她冷淡也就罢了,可看彤史,他也没幸别的妃嫔。

一个正值壮年的男子哪会对女人没兴趣,除非是……

谢泠疑他不举。

其他妃子也这么想。

良嫔姚氏素来胆大,为验证猜测,竟在他吃的粥中添了些补身药材,想看他的反应。

谢泠懵然无知,更不料到萧曜中药后会来找她。

萧曜进门时,她正捧着那份考卷细细研究。见男人双目充血、粗喘着气,她傻傻迎了上去,以为他生了病——

那份未看完的卷子便被她抛在了脑后。

之后琐事缠身,谢泠将此事忘得干净。

这几日,谢泠努力回忆卷上内容,只默写出了几道题,且不能保证准确,心里把萧曜骂了无数遍。

且不论谢泠,谢容对科考的种种看法,当事人谢时却是悠闲得紧。

直至除夕这日。

炉火正旺的厅内,谢家人正在贺岁。

谢琮、谢时明年便要下场恩科,是以,聊天重心多在二人身上。

谢二爷国子监祭酒出身,学识、眼界自不必说。兴致一来,便想着出题考校子侄。

谢琮性情沉稳,回答都切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