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民国文坛遍布我马甲 金非鸽

5. 读书事宜

小说:

民国文坛遍布我马甲

作者:

金非鸽

分类:

古典言情

写完武侠故事,一个上午就过去了,杨金穗请杨大叔帮她把这些稿子分别往不同报社送去,她之前已经从报纸上抄下了邮寄地址。

杨地主也是这个时候才知道闺女不是在学习,而是在写东西。

不同于杨大金的反对,他很支持这件事,在他看来,女孩读书其实没什么大用处,就是嫁人的时候名头好看点,又不能出去当官,但闺女想读,家里也供得起,读就读了。

而写东西是能挣钱的,那么多男人读书,不也是为了挣钱么,最后也没挣到多少,还得家里跟着赔钱,现在闺女一步到位了,读了小学,就挣了钱,那读多读少,也无所谓了。

而且他来北平这段时间,也知道了,现在一些进步人士,很推崇才女,不少还闹着要和原配离婚娶女学生、才女,这说明什么,有个才女名头的确管用啊,能让男人忘了恩义。

虽然杨地主看不上那些人,都有老婆了,还要离婚,还要娶,多吃多占,还浪费钱。但是,想必总有喜欢才女的有本事的有良心的男人。

来了天子脚下,杨地主自觉自己也开了眼界,那如周家、钱家之类的土地主家庭的女婿,他已经不看在眼里了,他现在看上的,是那种有能力留洋的新式文人家庭。

必须得说,杨地主这人,表面看起来跟清朝老僵尸似的,古板又顽固,其实心思也很活,很会变通,这么快就改变女婿人选了,真是人往高处走啊。

想来杨大金折腾着做生意,也是遗传了杨地主的灵活身段。

下午时,杨金穗又开始冥思苦想现实题材的故事。

以这个世道的诸多问题,现实题材,基本上等同于讽刺、劝告、呼吁、呐喊。

也难怪民国时期写文章的作家们多数有苦大仇深的文字,实在是,问题太多了。

说实话,恢复记忆之前,杨金穗对很多地方都隐隐看不惯,因此没少做一些在周围人看来“不规矩”的事情,而恢复记忆之后,可想而知,让她看不惯的事就更多了。

尤其是在农村,偏僻,交通不便,宗族力量强大,政令不下乡,什么主义,什么理论的风,都吹不透这里,往往是刮一阵过去了,大家还按照旧时代的惯性继续生活着。

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杨金穗写了一个农村女性被社会结构、宗族、家庭层层盘剥的悲剧,又写了一个农村佃农辛苦劳作却家破人亡的悲剧。这两个故事根本不用杨金穗怎么构思怎么想象,在农村简直俯仰皆是啊。

像他们村,就有一个女人,被婆家上上下下欺负,跑回娘家好几次,又被娘家送回来,甚至娘家还放话“这女儿他们管不了,麻烦亲家多管教”,这简直给了婆家尚方宝剑,一时间连宗族都没法劝阻这婆家“别太过分打死了人”,毕竟,娘家都放话了。

这就是此时父权和夫权随意决定一个女人命运的典型案例。

杨金穗恢复记忆之前就觉得这女人可怜,但不知道该怎么帮她,她可以过去阻止,那家人看在杨地主面子上会停下来,但事后会打得更狠。

甚至这女人年长的两个儿子也觉得没什么所谓,因为这个家里他们娘的地位最低了,潜移默化之下,他们也更偏向亲爹和爷爷奶奶,希望亲娘“不要闹腾,别人家女人不都是这么过来的么”。

也就是对方年幼的两个孩子没被荼毒得太狠,还懂得心疼亲娘,但能做的也很有限,只能偷偷给亲娘塞点吃的,或者在亲爹又开始打人的时候转移一下对方注意力。

但也就仅此而已了,他们同样不敢违背父亲和祖辈。

后来,后来发生了什么呢?

那个女人上吊了。

正值她大儿子议亲的时候,她就这么吊死在自家的房梁上,身上还有破旧衣服也遮不住的累累伤口,以及被饿得皮包骨头的身形。

此事一出,那些被遮掩在家庭、宗族下的暴力行为终于传了出去,但并没有人为她主持正义,大家觉得她可怜,命不好,但没人说,那家人该受惩罚。

好在,她成功阻止了一个女孩进入这样的家庭。

当然,这是杨金穗猜测的她的用意,也有可能她没法想那么多,可能她还不足以想到另一个女人的命运,只是受不了了而已。

杨金穗这次依然沿用了灵乌的笔名,并让小枣抄写。

几份稿子投递出去后,还没等来报社的来信,杨地主那边就先收到了李老头想来家里拜访的口信。

那当然是同意了,李老头别看有个读书人儿子,其实和杨地主这种没什么学问的土地主还挺聊得来的,杨家也很愿意维持好这段关系。

李老头带着一家子都来了,包括儿子李教授及他的妻子孩子,两个正在读大学的儿子,一个在女子中学读书的女儿。

李家几个孩子几年前就投奔了大哥,为了能在北平读书,而李老头在老家奉养长辈,等着长辈去世了,李老头在老家也没什么牵挂,就也上北平了。

这浩浩荡荡一大家子,看得杨地主羡慕极了,这才是人丁兴旺啊。

其实杨金穗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姐姐,甚至杨大金上面还有个哥哥,但都没养活,年龄很小就没了,最后就剩了他们兄妹这两根苗。

李教授一家带来了更多关于学校的消息,很认可杨家打算选的那两个学校,还一口应下要帮杨金穗和杨满福找一些课本和课后作业。

李教授的两个弟弟略有些清高,自觉只和接受过新式教育的杨满福和杨金穗有些话题可聊,对旁人都比较冷淡,但这兄弟俩人不坏,还给杨满福解答了一点科学问题。

李教授的妹妹李婉很温柔,她是十一岁起随着两个哥哥来北平起才开始读了新式学堂,之前在家接受了旧式教育,课业成绩不是很好,读的就是杨金穗认为的“淑女培训学校”。

她们学校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