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稚气未脱的小小孩童,长成今日这幅意气风发的少年人,李玉在这里成长着,像一棵小树苗汲取着土壤的养分,终于他长成了,这幅令世人移不开眼的夺目存在。
风华正茂、意气轩昂、才华横溢,有太多美好的可以形容他的词……
今日或许还要加上一句年轻有为,李玉金榜题名,高中状元,他骑着高头大马,身着锦绣官服,胸前佩戴红花,昭示着他身为状元的荣誉和尊贵,走在街上,周围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无数鲜花手帕从姑娘们的手上,争先往后的往李玉身上砸去,她们动作匆忙,像是只要迟来一步,李玉就会被其他人抢走似的。
砸的准头却并不好,这些鲜花手帕非但没能砸中李玉,反倒砸在了周围,维持秩序的官兵们身上。
李玉见状只得无奈一笑,准备在游街结束后,给那些受了无妄之灾的官兵们,包一个大大的红包。
想到这里,李玉心中顿时产生一股不真实感,就像是他被皇帝点为状元之时,心里莫名透露出的茫然之色,就好像他的人生不该如此顺利!!
……
李玉在这里按部就班的参加科举,考的不是那些陈旧繁杂的儒家经典,而是具有生机活力的新兴科目如物理,化学等。
起初李玉十分不解,为什么这个时代的人们为什么不考孔孟之道,那可是集大家之言,若是没有了四书五经朝廷岂不是要乱套?
不教化百姓,他们能有最基本的礼义廉耻之心吗?
……
可是渐渐的随着李玉在幻境中慢慢长大,他对未来的记忆就愈发的模糊。
李玉整个人就好像做了一场美梦,这场梦境太过美好,让他不愿意醒来,只得清醒的沉沦其中,在这里他父母健康,没有因为人祸而满门抄斩!!
在这里他高中状元,有着大好的前程和未来,而不是一个无根之人,整日生活在被血海深仇包裹的仇恨之中,为了给父母报仇忍辱负重,潜伏与罪魁祸首门下,过着人不人鬼不鬼,没有未来的生活!!
有时候李玉看着,街道两旁欢呼围观着的百姓,一时间不禁感慨,他们生活在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政通人和,欣欣向荣,海晏河清,远迈汉唐。
百姓的面上没有丝毫苦涩,满是笑容的脸上充斥着自己生活在富足、衣食无忧、民安物阜,六蓄兴旺的国家,这里路不拾遗,丝毫不见乞丐和难民的身影,这里家家户户都有着多的吃不完的粮食,这里不分男女老少,贫穷或是贵贱,皆有读书识字的权利,俨然一副大同社会的模样!!
若是孔子有幸来到这里,见到了这里普通百姓们的生活,他必定会十分欣慰的笑着,终于有人实现了他的毕生所求,李玉如是想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李玉何其有幸来到这里,他在心中暗自发誓一定要再次做出一番事业!!
如他所愿,在这个与大明截然不同的世界里,他并没有遇到那种唯我独尊,刚愎自用的帝王,反倒他们还向李玉虚心求教,听得进大臣们的劝戒,却也不会被大臣们牵着鼻子走,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或是励精图治,或是知人善用,或是雄才大略,或是高瞻远瞩。
或许性格不同,或许能力不同,但李玉总是能在他们身上看见相似的一点,这些帝王们都有着一个特点,那就是爱民如子,尽管他们年年征兵,武德充沛,却不忘减轻赋税,让百姓们休养生息,经过需要百姓们去服徭役,却总是将他们的性命放在第一位。
十年徭役,百姓们胖了壮了更加结实了,他们带着这些年服徭役得来的俸禄,满载而归的回到了家中,家中老小也夹道相迎。
这里士农工商,人皆平等,他们都有让自己奔赴更好生活的权利,在百姓们服徭役的同时,他们家中亲人也得到了朝廷应有的照顾,这里可以让他们在家中没有青壮年的情况下也能很好的生活。
……
若干年后,李玉早已从一健壮,且年轻气盛的年轻人,成为了一位垂垂老矣的暮年老者,他身上原本那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也随着阅历的成熟而越发的有力量,老者身上清晰可见,属于文臣的风骨,随着他年龄的逝去,愈加明显令人震撼!!
李玉的步伐早已不似,年轻时那么沉稳有力,他如今每走一步,都不得停下歇一会,饶是如此李玉还是气喘吁吁的,来到了当时遇见母亲的大街。
前日里李玉送走了这里的母亲,母亲去世前躺在床上双眼紧闭,似是在做梦,嘴里还不断的说着什么阿玉长大了,她的嘴角满是笑意。
被母亲雪白发丝,笼罩的脸庞下,带着被时间染上的皱纹,母亲年轻之时便是个大美人,即便老去也是个慈祥的老太太。
母亲是晚上走的,在美梦中离去,生前没有痛苦,以母亲期颐之年的年龄,这算的上是喜丧。
母亲一生无病无灾,夫君爱护,儿子孝顺,这一辈子没有吃什么苦,算得上是幸福的一生!!
李玉想到这里,不禁的感慨起来,人一年纪大就爱胡思乱想,就爱想些有的没的。
又过了一会,李玉像是又想到什么好事了心情大好的,向一处茶楼走去。
坐在大堂内,李玉端着小二刚拿上来的热茶浅啄了两口,向窗外望去,入目之间只见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人挤人好不热闹,侧耳听来,到处都是小摊小贩叫卖的声音,见状李玉不由得笑了起来。
而此时茶馆内的说书人,恰好说起了他的故事。
诸位可知道,我朝的李大人?说书人揶揄的向台下看去。
我朝谁不不知道李大人啊!你这问题可太傻了!有人调侃道。
李大人可是堪比张良,萧何的治世能臣,乃是我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