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九襄传 半山闲人

34. 清平县·空城计

小说:

九襄传

作者:

半山闲人

分类:

穿越架空

吴县令双手高拱,脸上混杂着羞愧与绝望的焦急:

“下官…下官唐突!朝廷今年的赈灾粮迟迟不到,官仓早已见底,城外施粥的锅里米粒都能数得清了!百姓易子而食…已是旦夕之间!”

他抬起头,仿佛抓住救命稻草般望着九襄:

“小菩萨!您神通广大……下官斗胆,恳请您慈悲,在太后面前为这满城灾民,美言一句,催一催那救命粮啊!”

九襄看着眼前的父母官情辞恳切,那份为民请命的急迫,做不得假。

(冯宝莲OS:好家伙!这饭吃得……竟把你这尊“菩萨”架到火上烤了!得,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菩萨也接活。)

九襄俯身扶起两位官员:“大人言重了。小女不过比常人多读几卷经文,既见苍生疾苦,便不敢忘菩萨教诲,岂能袖手旁观?此事,定当竭尽所能。”

(冯宝莲OS:找太后,那不可能,咱也不认识人家,但说起粮食,我倒是想起一个人来,小九襄可还随身带着那块白玉平安扣?)

九襄想起小粮仓离开寺院时,拿着自制扩音器的样子,忍不住笑了,心念道:十年了,如今他应该是个英俊的少年郎了吧。

第二日,九襄与冯鸿在县城转了一圈。

城隍庙前的空地上,黑压压挤满了面黄肌瘦的灾民。

施粥棚下,几只破桶里晃荡着稀薄的米汤,掌勺的汉子舀起一勺,清汤寡水里勉强浮着几粒黄粟。排队的人群伸长了脖子,每双眼睛都死死盯着那勺与碗相接的瞬间,仿佛在等待救命甘霖。有人饿得实在站不住,靠着墙根瘫坐,连碗都端不稳。

“给、给多一勺吧……这么稀溜的粥……”一个老翁声音颤抖,碗沿磕在木桶边沿咯咯作响。

“后面去!一人就一勺!”

街市的粮铺前,歪歪扭扭的队伍排到了街角。铺门紧闭,只开一扇小窗,窗口挂着“新米五百文”的木牌。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汉捏着空瘪的米袋,手指抖得厉害:“五百文一斗……这是要逼死人啊……”

他身旁的妇人突然瘫软在地,攥着空米袋哭嚎:“昨日还是三百文,我借了一夜的钱……怎、怎就五百文了?”

她怀里的小孩饿得连哭的力气都没了,只张着嘴发出小猫似的呜咽。掌柜揣着手冷眼看着他们。伙计凑过来低声道:“东家,是不是太贵了……”

“贵什么?”掌柜撇嘴,“他们饿死是命,我们发财也是命。”

风里飘来麸皮和树根煮熟的酸腐气,混着绝望的叹息。几个半大孩子蹲在墙角,拼命舔着早已干净的碗底。更暗的巷子里,有人一动不动靠着墙,不知是睡是死。

……

九襄回到县衙时,暮色已浸透檐角。

吴县令见她神色便知来意,未等开口先长叹一声:“小菩萨可是要说沈氏米铺之事?”他推开西窗,指着远处灯火通明的沈府宅院,“那沈家为高门,其嫡亲叔父乃是婺州东阳太守,得罪不起啊。”

“三日前下官亲去沈府,刚说了句可否暂缓涨价,便被他家护院连人带礼‘请’出府门。说七品县令也配指摘我沈家生意?”吴县令捋起袖口,露出手臂一道青紫。

“那本县其他豪族呢?”九襄追问,“他们定有屯粮。”

吴县令苦笑:“他们皆以沈家马首是瞻。沈家不捐,他们也不敢啊,谁若此时捐粮,坏了沈家米铺涨价的好事,那便是自触霉头。便是得罪了沈家人。您还不明白吗?他们看的不是官府的告示,是沈家的脸色!沈家不捐,一粒米也流不出来。”他俯身凑近,“谁敢捐,断的不是米价,是自己的仕途,甚至是…全族的身家性命啊!”

九襄其实已有主意,她眸光微凝:“既如此,我们便让这‘马首’自己先动起来。”

(冯宝莲OS:看咱小菩萨钓鱼……愿者上钩!)

当夜,月隐星稀,河雾弥漫。

三艘悬挂“苏”字旗的粮船悄然抵岸。

船上麻包层层垒砌,在夜色中宛如移动的山峦。精壮汉子们沉默地将粮袋抬入县衙后院那早已见底的粮仓,整个过程迅捷无声,仿佛一场精心编排的默剧。唯有麻袋落地时沉闷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传出老远。更有人窥见,吴县令深夜便服出城,在苏家粮船主舱密会一位贵人。

次日清晨,沈府门外忽有孩童传唱童谣:“沈家米,贵如金,苏家粮,济万民。贵人至,恶龙惊,平粜法,清平清!”沈府君惊怒交加,正欲派人驱赶,却见管家匆忙来报:“老爷!收到县衙暗探密报,说金陵苏家要来本县开粮铺,昨夜已先派人送来三船粮食,赠送县衙,赈灾济贫,投石问路,表示他的诚意,只要县衙点头,立刻会再派十艘船过来。”

沈府君听着张县丞回报,指节叩着黄花梨桌面发出沉闷声响。

“三船粮食?苏家?”他冷笑,“去,让沈武带两个好手,亲自去县衙粮仓看看虚实。”

入夜,县衙内。

沈家人偷偷溜进县衙粮仓。

月光从掀开的粮仓瓦片漏下,沈府君派来的心腹沈武,伸手探入表层,抓起一把冰凉圆润的米粒,放入口中咀嚼——那确是新米的清甜!他心中巨震,慌忙回去禀报。

“员外,粮仓…确实是满的!属下亲眼所见,亲口所尝,皆是新米,比咱们仓里的陈米品质好上太多!”沈武的声音因惊惧而发颤。

沈府君手中的茶盏“啪”地碎裂,瓷片混着茶水溅了一地。他脸色铁青,胸膛剧烈起伏。万万没想到,这金陵苏家如此有野心,竟真舍得下如此血本,不仅要插手这县城米业,更是要凭借贡米的品质和低价,一举将他沈家根基彻底摧毁!恐慌与愤怒交织,他绝不能坐以待毙!

次日清晨,沈府君带着四个家丁直闯县衙二堂。他不再虚与委蛇,径直将一沓银票拍在案上:“明人不说暗话!苏家这过江龙,县尊是非要引进来?”

吴县令目光扫过银票,神色不变,将银票慢条斯理地推回:“沈府君,这是何意?”

他平和却疏离,慢言道:“您这是要陷本官于不义啊。朝廷律法森严,我这个小小的芝麻官,俸禄虽薄,却也知有些银子烫手,接不住,更花不起。”

沈府君没料到对方拒绝得如此干脆,脸色顿时阴沉下来:“县尊这是铁了心,不给我沈某人面子了?”

“沈府君此言差矣。您沈家乃本县高门,在清平这一亩三分地上,自然无人敢拂您的面子。可那苏家远在金陵,毗邻皇城,消息灵通得很哪!怕是早从朝廷听闻本县粮荒,这才动了心思,主动雪中送炭。三船顶米,分文未取啊。直言为解民困而来。这份‘诚意’,本官若断然拒绝,岂非不识抬举,亦有负圣恩?”吴县令这一番话,语气从容。

“他苏家是做善事还是抢地盘,你我都心知肚明!”沈府君倾身压低声音,“他苏家不过是近两年靠着贡米得脸的商贾,我沈氏却是百年望族!莫非大人觉得,太后会为了个新晋皇商,寒了世代簪缨的清流门第之心?大人……多为自己的前程思量思量啊。”

“本官这把椅子虽小,却是朝廷所授。雷霆雨露俱是天恩,沈府君就不必替圣心操劳了。”

吴县令忽然从袖中抽出一封密信与一个白玉平安扣推过去:“府君不妨看看这个。这白玉扣你可认得?”

沈府君拈起玉扣,指尖传来温润触感。他借着光细看,神色蓦然一凝,只见那莹白脂玉之上,竟以绝细工笔阴刻着蜿蜒水路,脉络精微,正是一幅缩略的运河漕运详图。

不待他开口,吴县令已倾身向前取回玉扣,语含深意:“沈府君可曾听闻此物……出自苏家。”

再看那封密信,言明已备足千石粮米,若此地官府允准设铺,愿将今岁米价定为往年的八成,且“首批万石,皆贡米品质”。

沈府君盯着“贡米品质”四字,眼角抽搐。他沈家米铺这些年以次充好,全靠垄断维持,若真让苏家这等品质的米以低价入市……他沈家粮仓里堆积如山的米还有谁买!

僵持之际,张县丞端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