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刘洋再未出门。一方面她在斟酌品味那个所谓的“大贤良师”的话,另一方面,她则是想起在医馆内屋时柳娘与她所诉说的请求——
“怎么样才能让你对此事守口如瓶?”刘洋冷汗津津,极致痛楚下使她眼前产生阵阵晕眩,眼前人的脸都有些模糊。
柳娘用白净的布条将刘洋的伤口包扎好,尔后道:
“乱世飘零各有苦楚,女人于世更为艰难。你我皆为女子,我又怎会揭发你?不过,我虽不过一黔首布衣,但也知公子身份不俗。若是可以,日后能否多多帮着照顾些我这仁和堂?”
“……自然。”刘洋一抿嘴,兀地想起了她刚的话,便又问了句:“你之前说,华佗是你师叔?”
“正是,只是我已许久未曾见过他了。我这师叔一向行踪未定,喜欢四处游医,想必他定是潇洒畅快得紧吧。”
两人又沉寂了一会儿,旋即听到外屋传来一声怒喝,接着便是噼啪脚步声向这个方向走来。
二人互视一眼,皆是装作无事般立于门前……
*
刘洋斜躺在卧塌之上,构思着接下来的行动。
首先,无论那道士的话是真是假,为了回到现代她也是断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其次便是吕布等人,若她真成功回去了,他们这帮人群龙无首下难保不会大败于董卓……不妨给他们留条后路?
正当她闭目沉思之时,门外传来贾诩的呼唤声。
“陛下,可方便臣进屋?”
“是爱卿啊,快进。”
闻言,刘洋赶忙坐直身体,又将有些凌乱的发丝衣衫一一整理好。
吱呀——
贾诩推门而入,躬身一礼后便立于塌下。
“爱卿有何事寻朕啊?”
“禀陛下,孙太守托我告知陛下,自洛阳所来驿卒已抵达鲁阳,所携诏令则已被孙太守暂且扣下,并未贴于城门之上告与百姓。”
“自洛阳而来……定然又是董卓。孙太守可还说了别的?”
“太守言,他这些时日已是考虑清楚,劳驾陛下移步正厅共同商讨。”
“好。”
刘洋与贾诩一前一后朝着屋外走去,未经多久,便进到了孙坚屋内。
此时这屋中除却眉头锁死的孙坚外,还有难得肃着神色的孙策,以及一膀阔腰圆,相貌刚毅的男人。
“陛下。”
“陛下!”
三人见到信步而来的刘洋后,皆是恭谨一礼,刘洋挥手示意他们起身,尔后便落座于孙坚左上方,贾诩则是与孙策他们坐在一起。
“孙太守可是想好了?”
“陛下,实不相瞒,我这段时日之所以未留在长沙郡而选择北上至南阳,就是为了讨伐董贼。”孙坚义正词严。
“既太守有心讨董,前几日又为何不干脆答应于陛下?”贾诩笑眯眯地开口。
孙坚一顿。
有心讨董不假,但他手下兵卒皆来源于长沙郡内,又怎能直晃晃地与董卓抗衡?
“嘿你这厮!陛下与我阿父议事,哪有你吭声的道理!”孙策双眼各燃起一簇火花,动作利索拍案而起,斜了贾诩一眼。
“策儿!”
在孙坚瞪视下,孙策又冷哼一声,缓缓坐了下去。
“陛下勿怪,臣当时确有许多顾虑,便未立即应下。只不过臣之忠心天地可鉴,董卓命天下人共同揭举陛下行踪之召令也被我给扣押下了。”
“无妨,事出有因,朕不是那般小气之人。如今,太守可是愿助于朕了?”
“确是如此。在陛下未来之前,我本是已杀了那南阳太守张咨,袁术趁虚而入成了新南阳太守。为了粮草声名我无奈依附于袁术,可他面上冠冕堂皇地封我为豫州刺史,破虏将军,实则我一向他要军需他便支支吾吾推脱个不停!”
说这话时,孙坚孙策及那陌生男人表情都变得不是很好。
刘洋闻言心下想着,袁术多疑,且这二人与其说是“合作”,还不若说是相互利用。袁术为防养虎为患,定会用粮草来牵制于孙坚。
不过心下这般想,刘洋嘴上却又是一番说辞。
只见刘洋锁眉摇头,语气亦很是义愤填膺地道:“这袁术真可谓是个小人,断不可与之深交。”
“陛下,我也是这般想的!”孙策双眼一亮,尔后又被孙坚飞了记白眼。
“小人与否暂且不提,但我只知若是上了战场,仅凭袁术稳于后方定是万万不可。”
他们前脚于战场上厮杀,正十万火急之时粮草却断了供,难不成让他手下的兵饿着肚子与董卓的精锐之师对战吗?
“陛下之前和我讲过,若我愿用手下的兵力帮陛下你阻挡董卓追兵,你便会授我以足够的权力,此话可还奏效?”
“朕从不说虚言,若你愿助朕,朕便授你以豫州牧一职。”
豫州牧?!
孙坚双眼骤然放大。
别看豫州牧与豫州刺史听起来差不多,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豫州刺史虽掌一些兵权但却处处受限,可那豫州牧却可以直接掌管州内所有郡兵!
若他真成了这“豫州牧”,自是无需再从袁术那里乞求名分粮草!
只不过……
“只不过,”刘洋单手撑于颌下,另一只手落于膝上,面色变得更加肃穆严谨:
“朕虽是正道嫡统,一来无玉玺傍身,二来无宗亲臣子背书。董卓大军虎视耽耽,迟早会寻到这里,袁术又野心勃勃,恐难以会轻易顺服于朕。即使朕有心封太守以官位,但只怕是很难被世人承认。”
“那难道只能舍弃这个方法?”孙坚眉头蹙起,语气夹杂着不甘心。
大好机会摆于眼前他又岂肯轻易放弃?!
“非也,不知可容我说两句。”贾诩这时再次开口。
刘洋与其对视一眼,略一点头,示意让他畅所欲言。
贾诩站起身,慢悠悠地踱步于屋内:“若想让天下人认可陛下的所做所为,所需之物不过三样:玉玺,重臣,以及兵力。”
“我当是什么,这些谁不知晓?”孙策又轻嗤一声,他还记得刚这人顶撞自己阿父一事。
刘洋也开了口:“重臣……不知蔡邕可算?”
“蔡邕?竟是蔡公。”孙坚突地出声,“我甚是倾慕蔡公之文采,连我小子孙权之字都是由蔡公所起。”
贾诩也言:“蔡公自是可称之为重臣,他为文坛领袖声望极高,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备受士人推崇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