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尘渐渐远在天际,城楼下一片静寂,孤鸟盘旋,其鸣凄切。
林德妃木然地拨转马头,按辔徐行,携着二皇子的尸首往南郊方向行去。
青罗等人下了城楼,尚不知突嘞因何退兵,可会再来。
高见充吩咐城门守将务必时时警惕,不可松懈,忽听兵士来报,突嘞人又杀回来了。
众人立时又上城楼,果见远处烟尘遮天蔽日,马蹄声杂沓,此时此刻,除却去而复返的突嘞军,不作他想。
怎料到得近前才看出,来者无一人着军服,放眼望去,俱是寻常百姓模样,身穿灰、黑、褐等各色衣衫,褴褛脏污,遍布血痕,所执兵器亦是刀剑长枪不一,有些甚至是铁锨等农具。
当先那人白衣染红,背负长剑,因挥鞭催马时,上身俯低,无以得见其颜面,待奔至城下,那人抬起头,又是满脸血污。
高见充皱起眉,禀道:“公主,自去岁冬至今,京畿一带流民不断,眼下多半是欲趁乱生事。”
正说着,城楼下那人扬声道:“公主,杜仲回来了!”
青罗听声分辨的确是杜仲,吃了一惊,再往下看,她已抬袖拭去面上血污,随即解下马腹右侧挂着的黑布包袱,抖开,提在手中。
竟是个血淋淋的人头。
“公主,小的已将突嘞主帅斩杀!”
原来突嘞人方才兵临城下,又紧急撤军,除主将身死外,也因后方大营遇袭,主帅首级被斩,损伤惨重。
杜仲自尸山血海中杀出,待突嘞拔营撤军,才返回长安。
几日前,杜仲自东都回城,发觉突嘞人入关后,暗中探知突嘞乃是倾巢而出,后方空虚。
杜仲先是火速联络了兴州驻军,与其商定兵分两路,薛偡在兴州的部下连夜开赴突嘞王帐,发动奇袭,又传信于数年前叛出突嘞的一脉,以致其腹背受敌,前方大军得信必会回援。
杜仲则紧盯关中突嘞大军动向,今日又出其不意地领兵攻打突嘞大营,取突嘞主帅首级。
消息传至阵前,突嘞军心大乱,长安固然是块肥肉,根基却不可动摇。
突嘞虽日渐强盛,内部却算不得全然太平,与宿敌间屡有冲突,此番若被乘隙而入,后果不堪设想,是以当即撤军回援。
杜仲一直没往长安传递消息,系因顾虑突嘞人轻而易举地攻破了西啸关,恐朝中有其内应。
她所领兵丁可谓鱼龙混杂,除开沿途收编的流民,另有些招安的山匪,虽不成气候,胜在勇猛果敢,危急时,可堪一用。
今日之战,好些人身负重伤,杜仲亦挨了几刀,右脸唇角至眼角划开一道长口,刀口皮肉翻卷,煞是可怖。
杜仲却不甚在意,因用膳时反复牵动伤处,疼痛难忍,才上心些,每日换药。
突嘞围城虽则最终虚惊一场,未酿成大祸,青罗却觉劫后余生,向皇帝进谏,趁天气尚未转冷,加紧修筑城墙与各处城门。
户部东挪西腾,又将预备的禁中年底支用拨出些许,才将银钱凑足。
皇帝缓过这口气,腾出手来处理一应细务。
昔日太子府眷属迁入后宫,皇帝却迟迟未下旨册封皇后。
太子妃,也即如今的张妃,似乎并不急,将已故吴良娣所出的恒儿养在膝下,尽心教养。
恒儿到了开蒙的年纪,张妃亲自为他挑选了当朝大儒为师,这嫡母做得再妥帖没有。
皇帝待她却始终冷淡,人前亦不假辞色。那日宫宴,命妇入宫贺拜,张妃虽与帝同坐,竟连他一个正眼也未得到。
夫妻间事,青罗不宜过问,见张妃自入宫后便闷闷不乐,越发沉默寡言,忍不住劝解了几句。
“陛下初登帝位,朝堂诸事千头万绪,心中难免烦闷忧虑,亏得嫂嫂贤德,抚育皇子,打点内闱,陛下才无后顾之忧,嫂嫂诸般好,陛下便是口中不说,也记在心上的。”
张妃笑了笑,起初未作声,待将杯中残茶饮尽,才道:“陛下不会原谅我了。”
青罗一怔,听她又道:“吴良娣死前,我曾与她长谈,陛下由此断定我逼她自尽。”
张妃望着锦帕上毛羽斑斓的鸳鸯,停了一停,极轻地叹息了一声,“我知陛下爱她甚深,怎敢逼迫她?不过因担心陛下安危,劝她暂且与陛下和离罢了,来日方长,何愁不能再续前缘。”
青罗问:“嫂嫂可对陛下解释过?”
张妃嗯了一声,“陛下不肯信。”
青罗不知如何再劝,只道:“嫂嫂若愿意,我可去与陛下分说。”
张妃摇摇头,“多谢公主好意。”
“吴良娣之死总归与我有关,若非我与她相谈,她不至一念之差,走上绝路。”
“她是恒儿的母亲,我对恒儿终究有愧。”
青罗叹道:“怪只怪造化弄人,嫂嫂且宽心,不必苛责,陛下仁厚,亦明辨是非,终有一日会想通。”
她道皇帝陷于政务并非虚言,朝中诸事虽有中书门下相商,然近来臣子进谏之事多曾为太上皇所否决,如今再请示皇帝,皇帝有意改弦更张,却心存顾忌。
譬如工部上奏进谏,停止扩建帝陵,皇帝将奏章压了几日,召青罗入宫商议。
“小妹,父皇陵寝修建至今,役夫工匠死伤不知凡几,朕曾向父皇进谏停工,惹得父皇大怒。”
“若论本意,朕自是想即刻停工,然朕甫一登基,便更改父皇诏令,恐会触怒父皇,天下人亦会以为朕不孝。”
青罗已封为襄国长公主,陆续置备齐邑司,此事也与府中幕僚商讨过,因而直言道:“若论得罪父皇,陛下登基即已得罪他,再多这一桩又何妨?”
“役夫匠人苦于修陵,饱受磋磨,又因此荒废田事,长此以往,恐会失却民心,陛下深知其害,怎还迟疑不决?”
皇帝沉默良久,始终满面愁绪。
青罗暗自叹息,劝道:“陛下暂停工事,乃体恤百姓之劳苦,待开春回暖,逢到农闲时再征役夫,无可厚非,一面也去信与父皇商议,缩减陵寝规制。”
皇帝沉吟片刻,方才勉强应下。
太上皇滞留益州,转眼数日过去,新帝登基、长安之围已解,想必早传入他耳中,他却未起驾回銮,亦无只言片语。
皇帝寝食难安,几回去信,陈明恭迎太上皇回宫的意思,均未得其回应。
时至冬末,太上皇终于自益州传信,已启程回长安。
皇帝喜不自胜,当即命人收拾殿宇,拨出昭明宫北面地势高阔、轩敞富丽的玄麟殿,供其颐养天年。
太上皇一行入城当日,皇帝亲至城外相迎。
青罗裹着绯红披风,头戴兜帽,亦跟随在侧。
裴勖之身披甲胄,以护驾为名,一早便率禁卫精兵在此迎候。
约莫申时,太上皇车驾抵达西城门外。
皇帝因前回饮毒落下病根,吹过风,便忍不住咳嗽,“儿臣给父皇请安。”
青罗随之屈膝行礼。
王栖恩打起车帘,太上皇端坐车内,目光阴沉地自二人面上扫过。
一旁丽妃膝上抱着小皇子,神色亦淡淡。
时虽未晚,因是阴寒天气,已薄有暮意,朔风凛冽,刮擦过面颊,刀割似的生疼。
皇帝低垂着头,不敢直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