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北境边关生存日常 芒兔七

6. 买好吃的

小说:

北境边关生存日常

作者:

芒兔七

分类:

现代言情

唐睦出来时带了一个小小的布口袋,三十多两碎银子和三百个铜板都装在里面,揣在怀里鼓鼓囊囊,沉甸甸的。

老沈头和葛三娘陪他往家走,一边走一边叮嘱:“这钱好不容易要回来的,你们姐弟俩可得收好了,别大手大脚的,省得被人惦记。”

唐睦连声答应,表面看着冷静,其实脚步都有些虚浮,总觉得有点不大真实。

他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银子。

到了唐家,老沈头和葛三娘没再多留,拍了拍他的肩叮嘱:“好生照应你阿姊。”

之后便各自回家去了。

唐睦等两位长辈走远了,小心翼翼地关上院门,插上门栓,进了里屋,又把门帘放下,扒在床头小声喊唐宛:“阿姊,你醒着吗?”

唐宛半睡半醒,听到声音睁开眼睛,瞧着他这幅紧张兮兮的模样,心里已猜到几分,问:“怎么样,钱要回来了吗?”

唐睦用力点点头,把怀里的布口袋掏出来,献宝一样给她看。

唐宛见了微微一愣,问:“这是多少?”

“三十三两八钱。”唐睦语气还有些紧张,“其中三钱是铜板,其他都是散碎银子。”

唐宛朝外头瞧了瞧,确定门窗都关得严严实实,才从被子里起身,一骨碌坐起来,把口袋打开来一看。

三十多两的碎银子零零碎碎的,有大有小,应该是从不同的银锭上绞下来的,大大小小形状并不规则,加起来有三五十个,粗略掂了掂得有两斤多。三百个铜板有新有旧,比现代的一元硬币稍大一点,上头刻着“元和通宝”四个字,堆在一起颇为壮观。

唐宛习惯了电子支付,已经很久没摸过现金了,对这个时代的钱币更没什么概念,没料到三十多两的银子竟然这么一大包。

“这么多啊……”她忍不住笑了起来。

唐睦跟她差不多的想法,也笑了。但随即咽了咽口水,干巴巴地说:“这么多……藏哪儿好?”

唐宛忍着笑,问他:“陈家是怎么藏的?”

唐睦道:“我只看到陈文彦拿出一个瓦瓮,不知道放哪儿的。”

以前两家关系好的时候,唐睦时常去陈家走动,他从来都不知道陈家有这么一个瓦瓮,里头竟然藏着这么多钱。

这么有钱的人家,天天哭穷找他们打秋风,怎么想的?

唐睦一想到以前宁愿自己饿着也要给陈家母子俩省点吃的,就觉得自己好傻,越发觉得阿姊让把钱要回来这一步简直太对了!

唐宛便道:“那咱们也用瓦瓮装着。”

唐睦闻言立即在屋内转悠起来,嘴里嘟囔着:“我记得咱家以前有一个,不知道放哪儿了。”

“别急,你先给我说说今天的情况。”唐宛伸手拉住他。

唐睦于是把在陈家院口对账、苗桂枝试图扯皮、他又当众把账目一条条念出来的经过细细说了遍,唐宛听完狠狠地夸了他一阵:“太棒了!睦哥儿做得好,你如今长大了,是咱家的顶梁柱了。”

唐睦脸一下子红了,耳朵尖都发烫,但心里确实高兴。

他没想到,自己竟然真的能要回这么多钱,家里的情况一下子就没那么艰难了。

他憨憨地挠了挠耳朵,低声道:“都是阿姊教得好……”

开心之余,姐弟俩难免都有点担心。

这些钱是当着那么多街坊的面拿回来的。虽说都是知根知底的邻居,可毕竟这笔钱不是小数,人心隔肚皮,难说有人起歹心。

家里两个半大孩子,难说能不能守住。

唐宛想了想,道:“沈爷爷和葛婶子这次帮我们不少,还有陆二哥救了我的命,现在咱们有钱了,先给他们送些谢礼吧。”

她想着,街坊邻居关系还是得处好了,这样才能守望相助,以后遇到事情,别人也更愿意照应一二。

唐睦忙不迭点头:“不过,我们送点什么好?”

唐宛问:“以往这种情况,咱家都是怎么办的?”

唐睦思忖了一会儿,说:“阿爷在时,多半会买一些吃食送去,去集市徐屠户家称些肉,搭些饼子馒头什么的。”

唐宛便道:“那我们也这么办。”

不过这次不比平时的人情往来,尤其是陆铮那边,可是要紧的救命之恩。寻常的吃食似乎不足以表达他们的谢意,但要是买多贵的东西,一是不知道买些什么合适,再者也不敢多花。

三十多两银子看着挺多,可眼看着春耕在即样样都要花钱,家里又没有更多的进项,还是得计算着用。

姐弟俩商议了半晌,唐宛最后拍板:“要不这样吧,咱们明儿去集市上转转,看着买点什么回来,我来做,做出来的东西比买的更好吃,也显得咱们有心。”

唐睦听她这么说,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阿姊的厨艺……

说真的,其实有点一言难尽,以往家中多半是阿爷和他来做饭。

不过,他最终还是没说什么,不想让阿姊失落。

没关系,横竖等把东西都买回来时,他多帮衬一下就是了。

当天,唐睦又去请了一趟吴大夫过来,说是要他再给唐宛看看,其实就是为了告诉外头,他的阿姊总算是醒了。

吴大夫给唐宛号了脉,见她脸色虽还带着几分苍白虚弱,但到底能起身说话了,便叮嘱了几句“好好吃饭、好好休养”,也算是替姐弟俩松了口气。

这么一来,唐宛的“好转”算是过了明路,总算可以起来正常活动了。

她借口走动一下舒筋活络,把这一进不大的院子前前后后都看了一遍,顺便盘了盘家底。

唐爷爷是青州人,年轻的时候就到北境来从军,因为老家没有其他的亲人,一辈子都没再回过故乡。

这套房子是他从军后分到的,面积不大,前前后后加起来可能都不到一百平。

面积小,胜在户型方正。前面是个小院子,院门正对堂屋,东西各有一个小房间,屋后是也是一个小院子,拐出去是茅房,院子里搭了一个棚子堆放杂物。

小时候姐弟俩住西间,唐爷爷住东间,唐睦七岁之后,开始跟爷爷住在东间,原主一个人住西间。

没有正式的厨房,就在前院搭了个灶台,北境天寒,灶台通了地龙连接两个房间的土炕,冬天可以取暖,最近天气转暖,已经不需要烧炕。

前院还有一口井,家里吃的用的都用这口井里的水。

唐睦从后院的杂物间里翻出了一个瓦瓮,刷干净了,把那些钱都放进去,足足装了大半个罐子。

装好之后他就满屋子打转,嘀嘀咕咕不知道应该藏到哪里去。

唐宛给他出了个主意:“你把三两八放在身边,用作今年春耕的钱和平时的花用。另外三十两放在这瓦瓮里,找到地儿挖坑埋了,以后要用时再挖开。”

唐睦眼睛一亮,觉得这可真是个好主意!

他于是找出了铁锹,跑到后院枣树底下,刨了个挺深的坑,把瓦瓮放下去,仔细填了土踩实,还撒了些浮灰在上头做掩饰。

这下子除了姐弟俩,旁人都不知道钱在哪里了。

余下的三两碎银和铜钱,跟之前陈文彦给了剩下的一起,放在钱袋子里装好,交给了唐宛。

“阿姊,这些你收着吧。”

唐宛犹豫了下,想了想,还是接了过来。

横竖两人不能坐吃山空,她想挣更多的钱,总得有些本钱在手里。

这天晚上,姐弟俩都没怎么睡好。

唐宛是因为这两天在炕上躺太久,有点睡不着,难免想起在现代的生活,不过她清楚自己肯定是回不去了,干脆不再想,慢慢地开始思考接下来要怎么生活。

唐睦则是太兴奋了,翻来覆去睡不着。

他想着,等春耕的事情安排好,紧接着就是清明节了,到时候他要跟阿姊一起去阿爷的坟头去看看,顺便告诉他家里发生的事情。

陈家人原来这么坏,阿爷竟然看走眼了。不过好在事情最终没有变得太糟糕。

只是,阿姊的婚事还是告吹了,以后阿姊怎么办呢?

不嫁陈文彦是件好事,那阿姊以后会嫁给谁?不管阿姊要跟谁成亲,这次他可得睁大眼睛仔细看着,不能再让阿姊受到伤害!

唐睦迷迷糊糊地想着,终于陷入了黑沉沉的梦乡。

……

隔天一早,姐弟两个简单收拾洗漱后,各自喝了点碴子粥,便插好门出发去集市。

其实唐宛这几天吃得不是很习惯,准确地说,相当不习惯。

除了那醒来天吃的半碗鸡蛋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