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展信,玉章娟秀却有力的字迹跃然纸上。除了详述后方调度安民事宜,信末:
“……惊闻崇祯皇帝殉国煤山,不胜唏嘘。妾身以为,王朝兴替,如日月轮转,乃天道循环。强盛如夏商周,鼎盛如汉唐,终有尽时。周祚八百,然平王东迁后,礼崩乐坏,诸侯并起,天子徒拥虚名,实已失其鹿。可见,国运长短,不在名号能存续几何,而在其气数将尽时,能否保有最后的气节。崇祯帝刚愎误国,然其最终宁以身殉社稷,不北面而降,不委身寇仇,此即一个王朝最后的气节。其行可悯,其节可矜。陛下以帝王之礼收之葬之,乃昭示天下:大清取天下,非仅恃力,更重道义。敬重对手的风骨,方能彰显我朝的格局,亦为后世之君立一圭臬——无论王朝如何更迭,为君者,当存一份对社稷苍生的责任,保有最后的不屈与尊严。如此,方不负‘天子’之名。”
皇太极读罢,久久不语。烛光映照着他深邃的眼眸。他将信递给洛博会:“洛博会,看看你额娘所言。”
洛博会仔细阅读,幼小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他喃喃道:“王朝最后的风骨……保有尊严……不负天子之名……”他抬起头,眼中充满了对母亲睿智见解的敬佩和对父皇决策更深的理解:“儿臣明白了!额娘看得深远!敬重殉国的前朝皇帝,正是彰显我大清乃天命所归的仁义之师、正道之师!也为儿臣……为后世之君,立下了为君者当有的担当与底线。”
皇太极欣慰地点点头,重新提笔,在给玉章的回信中郑重写道:“……梓潼所言‘王朝气节’之论,鞭辟入里,深得朕心。崇祯之殉,其行可悯,其节当敬。朕已严令以礼收殓,待时安葬。我大清入主中原,非为毁其宗庙,断其祭祀,乃为廓清寰宇,再开太平。必以史为鉴,以仁治国,以法束行,使我朝国祚,不仅以武功显赫,更以仁德风骨昭彰后世!梓潼所提安民诸策,乃固本之基,朕已着范文程、洛博会全力推行。盛京诸事,劳梓潼费心,万望珍重自身与腹中皇儿……”
夜色深沉,帐外的风似乎也带上凝重。北京城内的厮杀声渐弱,一个新的王朝正以对前朝的尊重和对天下生民的承诺,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开篇。
北京城外的清军御营,如同蛰伏的巨兽。帐内气氛凝重。细作与溃兵带来的消息交织:李自成已入据紫禁城,大顺军正疯狂搜刮拷掠,昔日帝都沦为地狱。火光映红了帐幕,哭喊声隐隐传来。
岳托按捺不住:“陛下!不能再等了!请下令攻城!”
皇太极目光如渊,沉稳开口:“岳托,稍安勿躁。李自成在自掘坟墓!他越是倒行逆施,京畿官民对我大清的期盼就越高!此刻强攻,玉石俱焚,伤及无辜,更易授人以柄,辜负朕‘吊民伐罪’之旨,亦辜负皇后‘安民为要’之嘱!”他刻意强调了玉章的嘱托,目光扫过众将,“睿郡王,依你之见?”
多尔衮踏前一步:“臣弟以为,当严阵以待,静待其变!李自成惊惧于我军兵威,又在城内大肆劫掠,必无久留之心。其若欲挟裹财货西遁,必开西门。我军可预伏精兵于其必经之路,待其出城,半渡而击!既可歼敌主力,又可避免城内混战,保全京城元气!”
“善!”皇太极决断,“睿郡王多尔衮听令!着你统领镶白旗、正白旗精锐,移营阜成门、西直门外设伏!阿济格、岳托为左右翼!未得朕明旨,不得主动攻城!首要目标,阻止其裹挟百姓、焚毁城池!通事官日夜轮流向城内喊话:大清皇帝陛下亲率王师已至,专为剿灭闯贼,解民倒悬!王师入城,秋毫无犯!”
“再传旨吴三桂,”皇太极补充道:“着他专心寻访前明崇祯皇帝遗骸,务必以帝王之礼谨慎收敛,不得延误!寻获后,速速报朕!”
与此同时,通州城外,一片狼藉。
洛博会手持皇太极金牌,在范文程陪同下,出现在一处临时设立的粥棚前。锅中稀薄的米汤映出无数张绝望枯槁的脸。一个瘦骨嶙峋的老者蜷缩在墙角,正费力地啃着一块干硬的树皮。洛博会的心猛地揪紧了。
“范先生!”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此粥太稀!传本王令:即刻调拨军粮,增米三成!再派人去附近州县,高价收购民间存粮,不拘粗细,以能果腹为要!凡有囤积居奇、哄抬粮价者,立斩!”他直接行使了皇太极赋予的临机专断之权。
“殿下仁德!臣即刻去办!”范文程肃然应下。
洛博会又走向一群被组织起来清理废墟的流民。他扶起一个面有菜色却努力挥动铁锹的老者:“老丈,今日可得几枚钱?几碗粥?”
老者惶恐:“回……回大人话,干活一天,得三个大钱,两碗稠粥……比……比以前强多了,能活命了……”
洛博会眉头紧锁:“三个大钱,两碗粥,仅够一人苟活。若有家小呢?”他转向负责的章京,厉声道:“传本王谕:凡参与‘以工代赈’之精壮,日酬翻倍!六枚钱,三碗稠粥!其家中有老弱妇孺无力劳作者,按丁口每日额外施粥一碗!所需钱粮,即刻从本王行营调拨!有克扣贪墨者,斩立决!”
消息如同甘霖降下,流民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欢呼和感激涕零的哭声。“青天大老爷!”“小王爷活菩萨啊!”洛博会看着眼前景象,心头沉甸甸的责任感更重。他想起母后在盛京的谆谆教导,想起她手稿上那些关于“以工代赈”、“活命为本”的字句,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安民”二字的分量。
数日后,战机终于来临。李自成挟裹着紫禁城的财宝和掳掠的妇女,仓皇打开阜成门、西直门,车马辎重连绵西去!
皇太极霍然起身,甲胄铿锵:"传令!中军移驾正阳门!"他环视众将,目光最后停在多尔衮身上:"十四弟率前锋控制各城门要道,朕要亲率王师入城!"
北京城外,旌旗蔽日。皇太极金甲耀目,立于正阳门前。吴三桂飞马来报:"崇祯皇帝梓宫已寻获!"皇太极肃然颔首:"以帝王之礼暂厝景山。"转头对洛博会道:"你持朕令箭,率三百巴牙喇先行肃清御道。"
少年亲王领命而去。皇太极又唤来岳托:"着你部火器营控制制高点,但不得轰击民居。"最后对多尔衮沉声道:"十四弟,你随朕同入皇城。"
当午时三刻的钟声响彻京城,皇太极的仪仗终于踏入正阳门。百姓瑟缩门缝后,却见清军秋毫无犯。洛博会正指挥士卒扑灭一处民宅火势;范文程带着通事官沿街宣告安民诏书。
皇城渐近,皇太极忽然勒马。多尔衮顺着兄长目光看去——承天门匾额斜挂,血迹斑驳。"当年成祖皇帝..."多尔衮刚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