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椒便把下午袁夫人跟她说的话,简单复述了一遍,“袁夫人问起陈书的年岁和学业情况,还提起自己娘家有个侄女,说比陈书大上两岁,性子极好,容貌也端正,就是之前婚事有些不顺,如今还留在家中。”
后面也没说让两人相看的话,但应该就是那意思。
陈书年纪不小了,之前母亲就说要不要给他相看女子,有县里媒人给他介绍,还是他自己拒绝了,说现在一心扑在科举上,娶回来也是耽误人家,过两年再说。
那时候他就后悔将孟椒说给谢长安,觉得孟椒嫁进谢家受了好多苦。
袁夫人为人和善,她说的娘家侄女性子极好,那应该不会差了,便有些心动。
陈书从小就是个乖孩子,心地善良,她希望他一直好下去,顺顺利利的。
跟前世不一样。
萧言卿听完,心里便有了数,“袁夫人出自真定曹家,家中出过一任宰相,举人、进士不下数十人,她是曹家长房嫡次女,父亲已经致仕了,有一哥哥和弟弟,她说的应该是弟弟、现陕西布政使家的独女。”
孟椒听了微惊,“这门第也太高了,怎么看得上陈书?”
萧言卿一笑,“倒也不必如此妄自菲薄。”
陈书学业扎实,日后高中是早晚的事,他年轻,性子也不似陈平那样死板,有萧家和他在,以后在仕途上不会混得太差。
袁夫人应该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她那侄女从小定下过一门亲事,说的是颖昌秦家,秦家当时有个女儿是废太子侧妃,废太子出事后,秦家也受到影响了。不过他们家与秦家退亲倒不是因为这事,而是曹家发现,那个秦家小公子似乎有断袖之癖,哪知刚把亲事退了,秦家就出了事。”
曹家有理也说不清了,都以为是曹家为了退亲而编造的借口。
那段时间,袁夫人将侄女接到京都城来住,袁宏道天天找他喝酒,说一回家就看到姑侄俩抱着头痛哭。
曹氏还让袁宏道给侄女找个好人家,这让他去哪里找?京都城里好的儿郎哪个不早早就定下亲事了?差的混的又看不上。
以至于一直拖到了现在,说是十九,其实虚岁二十了应该。
前些日子,袁宏道还说袁夫人娘家人要给侄女相看鳏夫,袁夫人天天在家里骂,还骂他没用。
真是无妄之灾。
萧言卿笑道
:“这门亲事不算差,曹夫人弟弟只有这一个女儿,若是成了,你弟弟日后的仕途会顺利很多。不过也不用这般着急,你弟弟还年轻,若是后年高中,也可以说一门好亲,不一定就比这个差了。
京都城很多官员喜欢在琼林宴上招女婿。
陈书样貌不菲,京都城的小姑娘就喜欢样貌好的,听说前段时间还有小姑娘给老三丢手绢。
孟椒摇头,“不图那些,只希望找个性子好的,能跟陈书好好过日子就行。明日回去,我跟父母说一声。
萧言卿想了想道:“过段时间,你父母应该要回去了,不过你弟弟没必要,他如今的水平,青石镇那里的夫子教不了他什么,可以送他去太学读两年。
太学是整个大颂最顶尖的学府,选拔也十分严格,听说萧家如今只有五郎萧寒在太学里,之前还有个三郎萧易,大郎通过了考核,但读了半个月生病了,大嫂就紧张的将人接了回来。至于其他几位郎君,都进不去。
陈书能进太学自然好,孟椒犹豫,“会不会让你为难?
不想让他因为自己的缘故给陈书走后门。
萧言卿笑道:“考核通过了就行。
孟椒轻轻嗯了一声。
用完膳萧言卿没去书房了,坐在罗汉床上看书。
成亲有九日的假期,还剩四天,公务差不多都处理完了,想着晚上可以陪陪她。
孟椒便重新拿出料子来剪裁,两人都没说话,但气氛温馨。
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孟椒看了一眼旁边的花云。
花云快步出去了,不一会儿就进来凑到孟椒耳边道:“是李姨娘,说是给娘子做了一双鞋子,非要送进来。
孟椒心里明镜,应该是为了四爷而来。
她早在决定嫁给他时,就预料到会有姨娘这些,倒也没有排斥,觉得只要过好自己的日子便行。
她偏过头看向旁边的男人,想着毕竟是伺候过他的人,应该也是有些感情在的,不好当着人面拒绝,只道:“让她进来吧。
萧言卿从书中抬起头来,“谁来了?
孟椒柔着声音解释道:“是李姨娘,她给我做了一双鞋子。
萧言卿眉头一皱,随即似乎有些不满,“你缺鞋子穿?
孟椒愣了愣,不知道他这话什么意思。
难道是怪她让李姨娘给自己做鞋子了?
李姨娘穿着一身石榴红绣蝶恋花百褶裙进
屋上身粉紫半臂腰掐得细细的梳着堕马髻上面插着金簪和玉钗。她一路低着头行礼的时候声音如水“见过四爷和夫人。”
说完抬起头来露出一张画着慵懒妆的精致面容。
孟椒见萧言卿不说话只好道:“不必多礼。”
李姨娘脸上露出笑“奴给娘子做了一双鞋还望娘子不要嫌弃若是不合脚奴再改一改。”
说着拿出手中的绣鞋粉缎挖金的鞋面前面还用珍珠缝成花瓣样。
她说话的时候目光时不时往孟椒旁边的方向瞥去。萧言卿察觉到了心里十分不喜。
当初纳妾是白氏找了老夫人一起劝他那时候白氏身子已经不大好了她担心自己活不了多久怕寒儿被人欺负便想将自己的陪嫁抬成姨娘。
只是她没想到母亲后面送了李氏过来以为他喜欢颜色好的女子。
但对两个姨娘的性子他都不喜欢。
花云将她手里的鞋子接过来送到孟椒跟前孟椒看了一眼夸了一句“有心了。”
李姨娘忙讨好笑道:“娘子若是喜欢以后天天给娘子做。”
孟椒客气道:“不必麻烦你心意我领了。”
李姨娘笑得越发热忱“不麻烦为夫人做鞋是奴的荣幸。”
孟椒有些头疼总觉得这人有些听不懂话还想再说些什么就听旁边萧言卿淡淡道:“夫人的鞋子自有人做无事便下去吧。”
李姨娘面露尴尬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孟椒便让花云送她出去。
人一走屋子里陷入安静。
萧言卿突然道:“若是不喜以后就不让她们过来烦你。”
孟椒心里无奈她已经跟两位姨娘说过了只是这位李姨娘不听。
她分辨不出他话里的意思是他不喜自己劳累李姨娘还是什么别的。
想着以和为贵总是好的便道:“没有不喜李姨娘也是一番好心下次不让她做这些了。”
萧言卿偏过头看她。
孟椒也看他觉得自己应该没有说错话李姨娘容貌娇美
对于萧言卿喜欢别人这事她也没觉得哪里不对他是男人男人三心二意很寻常。
前世三皇子说喜欢她但同样也喜欢别的侍妾乔姐姐跟她说求男子的专一是世间最傻的事。
她觉得很有道理。
萧言卿似乎有些不高
兴,拿起书重新看了起来。
孟椒想了想,犹豫开口,“要不,我也给您做一双鞋?
话落,男人再次偏过头看她,薄唇微抿,看着她的目光平静中带着几分幽沉,似乎想要从她脸上看出什么。
孟椒被他看得心里发紧,“可是我说错话了?
萧言卿见孟椒眼神无辜又怯意,最后无奈叹了口气,“我与那谢长安不同。
娶了她自会好好待她护她,也希望从她那里求得一真心。
孟椒微愣。
不知道他为何突然提到谢长安,不过还是道:“四爷自然比那个人好千倍万倍。
听陈霜说,成亲那日谢长安就站在门口人群中,还被人认了出来。
她听了有些好笑,这时候来做什么?
萧言卿见她不懂,沉默了一瞬,最后伸出手握住她的,摩挲了两下,别开了话题问:“怎么还叫四爷?
孟椒便知这事揭过了,心里松了口气,低下头小声喊了一句,“夫君。
萧言卿脸上露出笑。
次日一早,孟椒就收拾好和四爷一同坐马车去了景明坊宅子。
后面还坠着一辆马车,里面放了鸡鸭鱼肉、羊酒、果子,还有早上老夫人派人送过来的糖、糕点。装了满满一车。
到的时候,宅子正门大开,周叔和陈平就侯在门口,有小厮跑进屋,不一会儿郭氏苏琴也来了。
孟椒扶着萧言卿的手下了马车,看到他们,脸上露出笑。
萧言卿上前见礼,吓得郭氏和苏琴紧张的后退一步,有些不敢受这一礼。
成亲那日的风光还历历在目,来得都是朝中重臣。
进院子后,萧言卿与陈平父子俩在前院厅堂说话,孟椒随郭氏苏琴去了后院。
郭氏打量着孙女,见她今日穿着一身大红织金广袖长褙子,头发梳成双髻,中间戴荷花纹桥梁金簪子,两鬓各插一支衔大珠的金累丝凤簪,额间贴珍珠宝石花钿。
面色如春,满身富贵气派。
心中甚安,不过还是问起萧家的情况。
孟椒倒也没有隐瞒,将这两日在萧家经历的事说了,听到新婚那夜没人给她送席面和姨娘请安的事,郭氏也只是皱了皱眉,便安慰道:“萧家几房人住一起,有些龃龉也正常,好在四爷护着你,婆母又是个宽厚的人,不错。
孟椒也是这样想,比起谢家,已经好太多了。
她说这些就是想让她们放心
若是尽挑好的讲恐怕她们也不信。
郭氏又道:“跟四爷相处有些事不要计较太多至于其他人你只需要关上门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尽量不招惹。”
孟椒点头又说起了昨日袁夫人提到的侄女以及那侄女的身世笑着道:“我瞧袁夫人那意思大概是看上了咱家的陈书。”
苏琴听完面色一喜“难怪那日送你出嫁时她身边的嬷嬷问我陈书是谁?当时你要出门我都没怎么细说。”
孟椒笑笑“我就是过来问问你们什么主意?四爷说曹家家风端正是个好亲事但若后年陈书能高中也可能还有别的好亲事等着。”
苏琴倒没想那么多脸上又高兴又犹豫“这门第也太高了咱们家能配得上吗?”
女儿嫁给萧四爷她心里都没底尤其是成亲的嫁妆都攒不出来还是萧家自己出的想想都觉得丢人。
郭氏也是这个想法“人家或许只是一问袁夫人是姑姑也没说要相看的话可别误会了人家的意思到时候让四爷夹在中间不好做人就难看了。”
见孟椒不说话她笑笑“你弟弟的亲事不着急我都跟你娘商量好了等过两年不管你弟弟有没有高中都给他说一门老家那边的亲事门当户对的也能少一些麻烦。”
苏琴也跟着附和“是啊那姑娘门第这么高
孟椒点点头既然母亲和郭氏都这么觉得她也不好再说什么。
便换了个话题道:“四爷昨晚还说让弟弟留在京都城等他通过考核送他去太学读书。”
这是个好消息郭氏和苏琴互相对视一眼高兴道:“等会儿看你弟弟怎么说。”
孟椒嗯了一声。郭氏也说起他们准备回去的事。
“这么快?怎么不多留一段时间?”
苏琴听了笑“真真是应了那句话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京都城什么都好但就是没老家住着舒坦。”
郭氏拍拍孟椒的手“我们这趟过来就是为了送你出嫁现在事了就没什么可担忧的了。”
苏琴:“而且你父亲也放不下学堂天天念叨着他那些学生我也得回去做饭也不知那几个孩子吃得好不好?”
女儿如今嫁了人也不能天天看
到住着实在是没意思。
中午全家一起用了膳饭后陈书找到孟椒提起上午姐夫跟他说去太学读书的事。
他想去所以过来问姐姐可不可以会不会麻烦姐夫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