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九十年代迁居沪上 流烟萝

9. 伪造信件

小说:

九十年代迁居沪上

作者:

流烟萝

分类:

现代言情

想要伪造蒋学兵来信,有三个难点。

首先是字迹。

邢立骁母亲去世后,他外公就把蒋学兵留下的所有东西都烧了,其中包括有他笔记的本子或者信件。

不过蒋学兵下乡时没有在村委担任职务,而那个年代,普通村民一年到头也没有多少动笔的机会,所以村里认识他笔迹的人可能不多。

村委倒是可能保留了蒋学兵下乡和回城时填写的资料,但那些资料长年累月被堆积在一起,那些干部不一定有耐心去翻。

而且,虽然邢立骁不怎么愿意承认,但他的字确实是蒋学兵一笔一划教出来的。

当然,这么多年过去,邢立骁的字已经有很大变化,和蒋学兵的字更是不怎么像了,但有小时候的记忆在,模仿个七八分像不成问题。

能有七八分像,余兰英觉得够了。

这么多年过去,村里能一眼认出蒋学兵字迹的本来就不多,何况信是写给邢立骁的,给谁看不给谁看,他们可以自己决定。

这一环应该不会露馅。

其次是村里的信,都是由镇上邮局分派给下面邮递员,再统一派送的,所以她突然拿出一封信,说是蒋学兵寄来的肯定不行。

想要不惹人怀疑,这封信最好是走正常流程派送。

可信件寄出时,当地邮局会在邮票上盖邮戳,而邮戳上又会有始发地邮局的信息。所以这封信,注定无法走正常流程邮寄。

但商量过后,两人都觉得这不是问题。

俗话说得好,有钱能使鬼推磨,他们收买不了上游邮局的工作人员,但想收买负责派送东平村信件的邮递员,将信件混进去并不难。

最后,则是邮戳。

这也是想伪造蒋学兵来信过程中,最麻烦的环节。

虽然这封信不需要像正常信件一样寄出,但邮戳不能少,在这个电话还没普及的年代,邮戳会显示哪些信息可以说是常识。

如果不对,村里普通人可能还好说,但干部那里肯定糊弄不过去。

而邮戳,中转接受地邮局不一定会盖,可寄出地邮局的那一个戳肯定少不了。

在他们的计划里,蒋学兵的这封来信是从沪市寄出,那就需要沪市本地邮局加盖邮戳。所以这封信,他们拿到本地邮局盖再多戳也没用。

可受时间限制,他们不可能现在跑到沪市,并在那里寄出这封信,所以只能想其他办法。

至于什么办法,余兰英思索着问:“市里有卖二手邮票的地方吗?”

自从八四年到八六年前后,发行于八零年的庚申猴票,价格从三块左右飙升至三十多,邮票市场就繁荣了起来。

等进了九十年代,庚申猴票价格一路猛涨到两百多一张,大家的集邮热情便再次高涨,国内各大城市都陆续出现了集邮市场。

不过这些事,余兰英也是后来去大城市才知道的,在老家时她虽然偶尔从报纸上看到过相关报道,但关注并不多。

再加上这时候交通不便,她很少来市里,所以并不清楚这个时期的石城有没有邮市。

邢立骁则因为客户主要集中在石城,过去几年里,他几乎每天都要跑一趟市里。虽然他一心赚钱,没怎么在石城逛过,但跑多了大街小巷就都熟了。

而他那些客户中,也有集邮爱好者,所以他还真知道二手邮市在哪。

余兰英记下地址,便说:“明天我带希希去二手邮市逛一逛,看能不能买到有沪市邮戳的邮票。”

“行,我明天去省城,办完事后也找人问问有没有邮市。”

虽然瞄准的两个目标中,曲松岩离得更近,但夫妻俩聊过后,都觉得先去找在省城开厂的那位比较好。

这不是说两人觉得更有可能合作,恰恰相反,两人更倾向于跟曲松岩合作。

余兰英想的是前世曲松岩口碑不错,相对来说人品更有保证,而且他胆子大,又身家丰厚,跟他更容易谈合作。

邢立骁则考虑的是他和曲松岩见得多些,相对来说更熟悉。

但也正因为倾向曲松岩,他才更要先去省城,如果和省城那位谈得顺利,曲松岩也有购买意向,他们会更好开价。

要是曲松岩手头现金没有那么多,他们还可以拆分股份,买家多了,他们想从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也更容易。

原本夫妻俩打算一起带着孩子去省城,但考虑到去了省城,他们也不好拖家带口地去见目标买家,如今又多了其他计划,便干脆分头行动。

确定明天的安排,两人便带着希希下楼去吃饭。

酒店一楼有餐厅,做的是本地菜,味道还不错,就是价格有点贵。他们三个人,点了四个菜,竟然花了五十多。

不过邢立骁收入高,何况要是能顺利卖掉股份,他们就能有百万收入,所以两人都没怎么心疼。

吃过饭,去江边走一圈,等天色黑下来,他们就带着女儿回酒店睡觉了。

石城离省城不算远,走高速不到一百公里,但省城很大,下高速后去目标买家的工厂也要时间,所以隔天邢立骁起得很早。

他起来后余兰英醒过一次,但因为太早,等他一走,余兰英就又睡着了。

再醒来时已经天光大亮,余兰英自己洗漱好,再把女儿弄起来让她刷牙,再给她扎上小辫,母女俩就收拾好了。

下楼吃过早饭,她们直接出酒店,站在路边等车。

在余兰英的印象中,很多邮市都在公园里,其中最出名的要数首都的月坛公园。

但石城的邮市不太一样,它藏在花鸟市场里。

花鸟市场不难找,就在石城商业街旁边的巷子里。

巷子并不长,一眼能望到头,但里面很热闹,除了花鸟还有卖猫狗兔子小金鱼等宠物的。另外还开了几家影碟书店。

这些影碟书店,会捎带着卖邮票。

除了这些门面,巷子里还有集邮爱好者在这里摆摊。

粗略数下来,这条巷子里卖邮票的店铺摊贩能有十来个,但他们卖的基本都是有些年头的老邮票,其中有邮戳和没邮戳的基本对半开。

但没有她想要的,盖了沪市邮戳的近期邮票。

也正常,邮票虽然不是越老越值钱,像六八年发行的“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价格就比五六年发行的特15“放光芒”邮票价格更高。

但这两种邮票都是因为印刷失误而存在的珍稀邮票,情况特殊。

普通邮票中,确实存在发行时间越早,价格越高的规律。

因此,就算集邮爱好者中有人在沪市有亲戚,并收到了对方寄来的信件,且想把邮票卖出去,邮市里的这些老板也不一定愿意收。

这东西卖不上价嘛。

虽然一圈逛下来毫无收获,但余兰英没有气馁,从最后一家店出来,站在路中间思考片刻,她又进了位于中间的一家书店。

书店里守着的是老板娘,人挺热情,见余兰英又带着孩子进来,笑着问:“妹子,你买到想要的邮票了吗?”

余兰英苦笑:“还没有。”

老板娘闻言纳闷问:“你想要的到底是啥邮票,这么难找?”嘴上这么问,其实她心里有了些猜测。

在集邮爱好者中,最受欢迎的肯定是“全国山河一片红”这种珍稀邮票,但这类邮票数量少,基本都进了藏家手里,这个小邮市中肯定是没有的。

这里能找到的,甭管老板吹得多天花乱坠,实际上都是一些普通邮票。真有稀罕的,那就得考虑是真是假了。

老板娘开着书店,卖邮票是顺带的,不稀罕骗人。

所以特意问这一句,是想劝余兰英一句,真想买珍稀邮票去省城,不要来他们这小邮市,容易被骗。

却听余兰英说:“其实我想买的,是带有沪市近期邮戳的邮票。”

老板娘一愣:“你买这种邮票干什么?”

老板娘不算集邮爱好者,但顺带着卖了几年邮票,很清楚那些爱好者的喜好。他们最想要的肯定是珍稀邮票,普通邮票中,肯定是发行时间越久,票面越干净越好。

余兰英这要求,也太外行了。

余兰英这一圈不是白逛的,通过闲聊,她对邮市里这些老板的性格都有了一定了解。

眼前的老板娘热情性格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