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
高一暑假余日成过得愉快而又充实。
余吉初因为是村干部,不能像其它人一样外出打工。为了提高家庭收入,余吉初专门到外地蔬菜种植区去取经,回来后选取了全家五亩责任田中最好的一亩地用来种植经济农作物。
这一年分别种了六分地番茄(西红柿)、两分地辣椒、两分地茄子。后来年终核算发现一亩地除去农药肥料外,可赚一千两百元。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这是一个相当可喜的数目了。种植经济农作物比传统农作物要划算得多,但劳动基数没有可比性。余日成几乎参加了种植全过程,知道种植经济农作物比种植稻麦要付出的劳动不知多出凡几。以种植西红柿为例,购苗、移植、施肥、打废枝、捆扎上架(随着生长高度的变化这一道工序就需要反复几次)、点授花蕾、去除旁枝,即使到了成熟季,仍然需要每天挑选出一个个成熟的西红柿上市,而且西红柿枝叶有臭味易染色,大热天人在西红柿地里转几圈,身上不仅沾上臭味,而且衣服会被染上碧绿色洗都洗不干净,偶尔出现中暑的情况也不稀奇。
暑假开始后,正常生长的西红柿正是上市的时候。多的时候可以摘取一百多斤,少的时候只有几十斤,最高峰有三百多斤。这样有收获的日子一般会延续一个多月。
余日成一般只帮着挑选摘取,但只有几十斤的时候父母就交给余日成自行挑到街上出售。
虽说余日成已经一米七三、四了,但几十斤的担子挑上几公里对他来讲也不好受,尤其肩膀,等挑到街上的时候已经又红又肿。
现在的集贸市场很规范,一个摊位一个摊位早就固定下来了。那时不,余日成挑着担子可以直接进入市场,找个空档就可以坐下来卖西红柿。当然,你刚坐下来,马上有管理员过来收费,这时你得交钱,同时你还得挑几只又大又红的西红柿孝敬下对方。
这些困难都还好,最令他不能接受的是需要一点点出售,在出售的过程中,余日成想在黄沙岗镇上遇不到老师同学的概率几乎为零。
许若雨、林竹和徐蓝是余日成最不想遇到的三个人,但偏偏这三个人遇到的得最多。
许若雨是因为假期经常陪两个姐姐闲逛集贸市场挑选新鲜水果蔬菜,林竹和徐蓝则是因为打理家务需要上集贸市场选购菜蔬。
这三个人特点也很鲜明。许若雨会假装没看清(她近视,有时是真没看清),余日成也会压低草帽沿不吭声,称好数量后结账,许若雨会忍俊不禁,格格一笑,然后轻敲余日成手指示意。
林竹遇到时则全过程都会一本正经地表现出不认识的样子,余日成也配合着,像演默剧一样,但一会儿就会有小孩送一枝冰棒过来,说是林竹姐姐让送过来的。
徐蓝则隔着距离就会提前喊一声“余日成”,老余这时也会摘下草帽扇着风大声答应着。
三个人采取的方式不一样,但都是用最适合自己表达的方式向对方表示着尊重。不管遇到谁,余日成总会挑选一两个大的奉送,她们也会临走时突然多丢下一点钱再小跑开。
那时人们的生活并没有特别富足,但人与与之间相处就这么自然而又愉快!多年以后,余日成每每回想起那时的一幕一幕依然会发出无声的微笑。
三十二
余日成暑假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帮父亲看“犯人”。
余家庄是一个不到600人的小村子。恢复高考制度后村子里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实际是高中考取的中专生)是余日成的堂叔,毕业后到了邻县高邮农机局工作。第二个则是余日成堂叔的高中同学,村里一个周姓人家的小儿子周全,周全比余日成堂叔多复习了两年,后来考进扬州农学院,上的是五年制专业。
周全复习了三年才考上大学,所以他进校后比同班同学都要大两三岁,人大一点就会懂得宽容和忍让,他和俞敏洪一样,义务把宿舍甚至班级所有的杂务包圆了,也因此他在同学中间口碑特别好,群众基础扎实,在大学期间顺利入了党。毕业后同学们多数要各回各市,不愿意到外地工作,尤其是江苏的学生,总感觉本省本地好,不愿意出市出省。
当时农林部给了扬州农学院2个毕业分配名额,没人愿意去。周全想既然我是老大哥,老家也没有多少可牵挂的,那我去吧。就这样周全和另外一个山东籍的同学就到了北京农林部报到。到了农林部后,山东的同学留在部机关工作,周全则被分配至部属一个中型企业去了。周全来自农村,能到部属企业去感觉已经挺好,也就老老实实扎根在企业呆着。
两三年后,国家部委对部属企业进行改制,周全所在的企业是做饲料生产的,规模本就不大,改革首当其冲。周全心想这几年也算是不怎么顺当,自己不知不觉已过了而立之年,连婚都还没有结呢,不如乘着这个东风乘着这个机会拼一拼!人生能有几回搏?
周全横下心来死掐这一回,没想到这一拼却拼出了生机拼出了新格局。他是科班出身,平时为人淳朴,做事靠谱,他一主动站出来,竟然也有不少拥趸。周全就这样逐步成长为一个部属中型企业的带头人,而且在他的带领下,企业慢慢做大做强,最终上市并成为那几年股市上为数不多的牛股。余日成在军校期间翻阅《中国青年报》时,无意中看到□□公开遴选部属企业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时,周全榜上有名!不过那是后话了。
周全在北京慢慢起了势,但他的老大周正在家却出了状况。
周正第一胎生的是女儿,虽然国家一直宣传生儿生女都一样,但有些农村人还是不太容易接受,有的家庭依然违背国家政策不生儿子不罢休!当然,后来发展到大家都不愿意多生又是另一回事了。
周正为了生儿子,一天夜里带着老婆悄悄跑到外地去了,那时有个专有名词叫“躲养”。黄宏和宋丹丹有个小品《超生游击队》说的就是这档子事。
周正躲出去了。乡里计生办就组织专门人员外出寻找,一定时限内找不到就撬开周正家的门,先把家里余粮全部充公;再隔一段时间还是没有进展,就拆掉周正家的房子;最后还是没有着落,就把周正的老父亲绳捆索绑押到村部看管起来。
乡计生办事情多,不可能整天呆在村里看一老人。因此,最终老人由村干部轮流值班看管。
余吉初村里一摊子事,家里责任田一摊子事,实在忙不过来。余日成虽然是半大小子了,但怎么也顶不了余吉初一个大劳力的作用,同时,父母也不太舍得让余日成整天下田劳作,因此余日成替父看管周老爷子正在是上佳选择。
三十三
余吉初虽然是个大老粗,大字识不了几个,但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一些思想比整天窝在办公室里写官样文章的官老爷要接地气得多。他就认为任何工作不能完全靠蛮力来做,要想办法想点子,要具体事情具体对待。而且在计划生育上,余吉初自己吃过苦头。
一九七九年余吉初夫妇不小心又怀上了小孩,在例行检查中发现了。夫妇因为有了一儿一女,也没作它想就积极配合乡计生办的工作,人流、引产都接受。后来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时间一拖再拖,等最后一次检查时医生明确表示月份太大了,无法实施引产手术,准备回去生吧,反正现在政策还允许。
乡村两级也都接受了这个事实,一直等到临产,余吉初请来了村里的赤脚医生来接生。赤脚医生老公叫余五章,是乡中心小学的校长,村人尊余五章为“五先生”,尊称赤脚医生为“五师娘”。全村就“五师娘”一个人懂得医道,平时有个头痛脑热的,“五师娘”也是药到病除,基本就是村里的活菩萨。
“五师娘”到余吉初家接生时,发现是个男孩,小孩出生时先露出了脚,农村里把这种胎位出生叫“脚踏莲花生”。小孩正常顺产一般是头先露出来,而“脚踏莲花生”是双脚先出娘胎,在那个年代是相当危险的,乡镇正规医院都没什么好办法,“五师娘”更没有好办法了,最终只能选择先保住大人。最终经过“五师娘”的全力救护,大人得救了,小孩却无法保全。
余日成那时还小,只不过依稀记得父母很伤心,自己也跟着抹眼泪。然后余吉初拿铁锹在衣柜底下挖了一个坑,把没呼吸过一口新鲜空气的余日成弟弟埋在里面,说孩子太小,就埋在家里,我们依然可以陪着他。
四十多年前农村女人生小孩无论大人还是小孩有什么闪失都属于正常现象,否则哪里会出现女人生孩子就是到鬼门关里转了一遭的说法?像现在城市医院的医疗水平,生小孩时出状况才是不正常的情况。
这件事给余吉初心里留下了很大的阴影。他认为如果不是来回折腾检查,小孩的胎位应该不会有问题,也就没有后来小孩没保住的事情了。
因此,他赞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赞成基层要抓紧,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乱来,更不能违反国家法律。
余吉初接受看管周老爷子这个任务后,他专门把村干部召集起来开了个会,说躲养的子女是躲养的子女,老人是老人,我们还是要讲究政策,区别对待。其它村干部都说好!
三十四
周老爷子关在村部,村干部轮流值班,那时家家都忙,有时实在顾不上了,只好跟周老爷子打个招呼,对不起老爷子我没时间全陪着您只能把您先捆起来了。
轮到余吉初看守了,余吉初跟周老爷子商量,您大儿子违反了国家政策,没办法,谁也不能包庇您,但您是长辈,我们不能虐待您亏待您,但您可千万别跑了,把我们全家也搭进去。他转头叮嘱余日成,一是你再急也不能捆老人家,实在要上厕所什么的,你就放任老爷子一个人自由,不要怕;二是不能打人,不能动老爷子一个指头;三是一日三餐你要保障好。
余日成陪着周老爷子一会儿,也没什么新鲜话题,就自己看自己的书自己干自己的活,不管老爷子了。老爷子很自觉,余日成走到哪他跟到哪,意思是我在你的视线内,你们别怕!结果看人的人变成被看的人了。
隔了几天,周全听说了这个事,赶紧从北京飞回来看老爷子,县乡领导表示为难:没办法,您是您,您父亲是您父亲,您大哥是您大哥!中午县乡两级领导陪着周总在村部吃香的喝辣的,而周老爷子就关在隔壁房间里喝西北风,眼巴巴地等着余日成送饭来。
后来周正到底躲养生了一个儿子。周全发展也很顺利,并且先后在南通、扬州都投资建了饲料加工分厂,唯独本县另外,本县领导无论怎么登门招商,一概不接待。
一九九一年里下河地区历史上应该会留下发洪水的记录。八月初突然开始下大雨。哦,对了,不是下,是在泼,不是泼,是在倒,也不是倒,直接是天破了,银河转移到地上来了。
一夜大雨后,人们起床发现没有河了,因为到处是汪洋一片!余日成家主屋刚刚新建,屋基特别高,水没有进去,成为全生产队唯二没有进水的房子。其它人家的房子都进水了,床、柜子、橱子全部漂浮在家中。
在余吉初的授意下,余日成撑着小船在本生产队的巷道里到处转,把二十几个老人、小孩全部接到家中。家中一下子全挤满了人。
白天做饭的时候一做一大锅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
幸好几天时间水就退了下去,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洪水退了,余日成对父母讲,我快要开学了,我先到镇上去帮着老太收拾收拾,然后开学报到。父母说好吧,反正家里也不缺你一个人,你走吧。
余日成当天就打好被包,挑选一些上好的蔬菜到黄沙岗镇去了。
三十五
学生们在过暑假,老师们却一直在忙着。首先要确定分班,全年级分一个文科班三个理科班。
文科班根据学生的报名意愿把全年级报文科的学生全部吸纳进去;理科一班以原一班为班底把三班的尖子抽过去组成新的尖子班,理科二班以原二班为班底,吸纳原三班部分中坚力量;理科三班以原四班为班底,把全校体育特长生和艺术特长生吸纳进去。
余日成料事如神,谭化剑不仅顺利进入尖子班而且被委以班长重任;许若雨、林竹和徐蓝则顺利进入文科班;杨成功和苟坚刚则被二班接受。
其它人的事余日成预测神准,唯独他没有预测正确自己的下落!
分班完毕后,各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也同时作了调整。
一班仍然由艾书金副校长挂帅;二班由教学骨干孙江洋老师继续督战;四班文科班则由历史教学骨干元好曲领军。现在的三班即原来的四班则复杂一些,荣老师通过一年的带班实践证明确实不适合继续带了,于是新三班换帅势在必行。这时侯甘子牛老师主动请缨。
甘子牛是政治老师。
政治老师那些年在乡镇中学是个尴尬的存在。不重视吧,毕竟是一百分,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离不开,份量都不轻。重视吧,学生把书本的知识点背得再熟悉也考不了高分。因为政治试卷与时事政治结合得很紧密,这个时事政治绝不是弄一堆新闻堆在一起,而是要结合当前世界、国家、社会实际。那时没有互联网,信息资源匮乏,不要说学生,就是政治教师也很少能够对最近时政大策说得明明白白的,应届生高考时能够考个及格分就算是优秀学生了。相反其它科目如数理化呀,甚至英语语文哪,下同样的功夫提高个十分八分是很有可能的。所以,政治老师很难得到重用。
甘子牛是黄沙岗隔壁乡镇人氏,从小聪慧,人也长得眉清目秀,为人沉静,唯一不足就是海拔不够,个头刚达一米七。甘子牛虽然看起来不显山不露水,但他是一个有规划有目标而且可以为之全力一搏的人。他转眼从师专毕业工作七年了,算是政治教学的中坚力量,加上连续带的两年毕业班成绩尚可,他想试一试自己作为班主任带一个班冲刺下高考。
同时,他新婚不久,这桩婚事也刺激他必须争取这一次机会!前文说过,那时乡镇中学的男老师想找个对象不容易,最上上的选择就是能找一个女同事,但一个学校能有几个未婚的女老师?
甘子牛的夫人水山秀就是黄沙岗中学的老师,人长得漂亮,身材苗条修长,又是学音乐的,气质自然与众不同。水山秀老师一时成为黄中未婚男老师的梦中情人,排着队追她!
坚持和沉静最终帮助甘子牛老师在众多追求者中脱颖而出,抱得美人归!成了婚后,甘子牛更加努力,美人已经垂青,下面该是自己事业出成绩的时候了,因此甘老师不断告诉自己:我不能甘于平庸!
艾书金副校长完全能够理解甘子牛的心情,也很愉快地同意了甘老师的请缨,给后辈提供一个平台提供一个机会,艾副校长一直是乐观其成的!况且这毕竟是个体育和文艺特长班,可以用来试手!
甘子牛压制住内心的喜悦,他知道能有机会接手班级仅仅是第一步,后面的路还很长,这次主动请缨到底能否成功还在未定之天。
他利用两天时间好好研究了一下新三班的花名册,然后分别找刘老师和荣老师详细沟通了下情况。荣老师的学生比较多,荣老师说得也比较多,甘子牛没有完全听清爽;刘老师的学生少,刘老师说得也比较少,最后临分手时刘老师拿手指了指花名册上的“余日成”。
甘子牛回到办公室翻出余日成的成绩单,发现他在高一一直都能保持在前十名,不禁有些高兴,然后翻了下各科的成绩,感觉这个学生比较均衡,他更有些意外,因为越是均衡的学生意味着后面上升的空间就越大,他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在余日成的名字上用红色钢笔重重划了一个大圈子:余日成呀余日成,我把宝押在你身上,成败就看你的了!
三十六
余日成走进校门来到宣传栏一看,自己分到了三班,当时他就有些懵。他自我感觉一直很良好,总感觉能到尖子班,再不济也能到孙江洋老师班与李大圣搭个伙,没想到分到了三班。
他又把原三班其它人分班的情况看了一下,更接受不了,原三班除尖子分流到一班和文科班外,大部分到二班去了,他属于特例和个案,基本相当于单枪匹马来到了原四班。
他坐在老师办公室前的小桥边上发了一会儿呆,不知道该找谁理论去,最后他来到了刘长英老师的办公室。
知徒莫如师,刘长英已经算准了余日成会过来找他,只是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时候,所以当余日成敲门推门进来的时候,刘长英一点都没有奇怪。
余日成问了声刘老师好,然后开始叙述。刘长英很惊讶余日成的态度,刘长英是做好了余日成以暴风骤雨式的态度来的,但眼前的余日成态度之平和反倒出乎他的意料。
余日成很平静地讲,刘长英很平静地听。余日成的表述非常简洁明了,总共就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全年级第七名的学生应该不应该进重点班?第二层意思是第七名即使进不了重点班,是不是也应该随大流一起到二班去?
余日成最后表述的就是想了解一下这个安排的目的和意图。刘老师您作为我的班主任分班时应该最有话语权,您有没有为学生考虑并尽力为学生争取过?
因为过于平静而且确实是掏心窝子的话,所以刘长英准备应对的场面上的说词一句都没有派上用场。刘长英是个聪明人,所以他保持安静,一直微笑着表示听明白了,但也一直没有解释没有说明。
等待了一会儿,余日成见没有回答,他认认真真地向刘长英深深鞠了一躬说:“这一年让刘老师费心了!给您添了不少麻烦!谢谢刘老师的栽培!”然后转身安静地离去。
余日成最后讲的一句话与前面的表述完全不同,完全是场面话,但偏偏情真意切,让刘长英没法也没有理由拒绝。
刘长英不禁心中一酸!
刘长英看着余日成瘦弱的背影,不由感觉这个少年好像一下子成熟了不少。
他站起来走到门口冲着余日成的方向喊了一声:“来日方长,好自为之!”
余日成平静地走进三班教室,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了下来,然后环顾一下四周,几乎全是陌生的面庞。
他长吁了一口气,心中苦笑:阿,我未来两年的同学们。
不一会儿,甘子牛走进教室点名。
点完名他把余日成叫到教室门外问余日成:“你学习态度不端正,你学风浮夸,你知不知道呀?”
余日成听他很重的方言普通话,心里不由一阵郁闷一阵反感,心说第一次你就熊人,没道理吧!但他还是应景式地回答了两句:“我不端正,我浮夸!”
甘子牛接下来的话却让余日成感动了:“不管你过去怎么样,你从现在开始好好努力,三班全体老师都将会为你的成长进步提供最大可能的指导,我会找任课老师一个个沟通的!”
“谢谢!”
三十七
余日成一整天都很沉默,他想了很多:父母的期望、自己的背井离乡、赵镇长的训斥、张鼎立的热情、几位同学好友的友谊等等。他感觉到自己的目标可能要调整了,再这样浑浑噩噩地下去,无论向谁都无法交待!
坐下来认认真真开始学吧,他完全没有把握,这一年来他已经懒散惯了。而且他知道李大圣这样的学习尖子在他面前就是一座山,几乎没有翻越的可能。沉下去?他心有不甘!沉下去只会令亲者痛!
他在心里把理科七门功课重新捋了一遍:语文一直是自己的强项,即便现在参加高考应该也差不到哪儿去;政治不会太差;英语主要就看自己的单词量能不能上来,只要单词量上来,一切问题也会迎刃而解;生物化学还行;数学不错就是做题太少了,经常在细微处出错;物理有些麻烦需要多下点功夫。
那么,我现在应该从哪开始呢?首先改变习惯,不能一听到下课铃声就往教室外跑除非要上厕所,要学会安静坐下来,要有静气。安静坐下来后,先用每节课之间的15分钟时间提高英语的单词量。对!就这么办!
余日成听到下课铃声后硬生生把自己摁在座位上,然后翻开英语第一册第一课开始背诵英语单词!
第一周好难熬哦!真的是如坐针毡!只要想站起来,余日成就提醒自己:重新开始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其它都可以免谈了!
这一天他主动和同桌交流了一下。同桌叫王银桥,留着中分发型,外表颇似郭富城,但言行举止甚为敦厚老实。多少年之后,他仍然记得王银桥的自我介绍:“我叫王银桥,是黄港乡王家村人,我父亲叫王龙顺,是个杀猪的,你要去玩,一问,当地人都知道!”
余日成请他帮忙:“我叫余日成,兴化人,你要去玩你周末就可以跟我回家,我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