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种田文中少不了主角自己制作豆腐发家致富的桥段,可在大雍朝,豆腐早已经出现了。
按照村里卖豆腐的大娘说,她家里从事这一行业,加起来已经几代人了。
“当年宋朝的皇帝老爷就爱吃我家做的豆腐!”
豆腐大娘喜欢吹嘘,但宁颂仍然愿意和她说话。从豆腐大娘的话语行间,宁颂可以隐约定位到当下的时间节点。
宋朝结束之后,天下没有被异族占领,反倒是由一个汉族的将领拿下。
改朝换代之后的国号定为雍。
或许是因为历史因为一些意外拐了弯,一些生活细节当然也有了变化。
比如说在宁颂原世界到了明朝时才有的甘薯,大雍朝早已经出现。
除此之外,还有玉米、土豆等扛饿三件套,炒菜等烹饪方式,都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小说中发家致富的道路给宁颂堵了个七七八八。
虽说财路不够通畅,但日常吃饭还是要吃的。
豆腐大娘这里的豆腐一大块只卖十五文,看在宁颂愿意听她吹牛的份上,又额外赠送了一大块。
捧着一大块豆腐,宁颂施施然地回了家。
豆腐的做法不难,但想要做的好吃,就要舍得下油和配菜。
前一段时间赚的钱给了宁颂底气,不久之前换了点菜籽油回来,还从地里扯了葱。
豆腐出锅的时候,整个房间里香气四溢。
就连不赞同宁颂铺张浪费的宁淼都趁机咽了咽口水。
这一日做的红烧豆腐被宁淼和宁木吃得精光,第二日,宁颂专门又跑了一趟豆腐大娘家,花钱预订了豆浆。
虽然没有饴糖,但香醇的豆浆滑进喉咙里,也是一种享受。
更何况,在宁颂看来,因为贫穷的缘故,宁淼与宁木两人常年素食,不光是微量元素缺乏,蛋白质更是不够。
孝期之内,他无法让宁淼和宁木顿顿大肉,但植物蛋白质是要需要及时补充的。
饭桌上多了花样,对于宁淼与宁木两姐弟来说,似乎不光是饮食的改善这么简单。
这从未有过的体验似乎昭示着贫瘠的、走向毁灭的道路转了弯,生活似乎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作为激励的结果,宁淼拿起了扫帚,主动接过了打扫卫生的活计。
因为营养的刻意补充,宁淼与宁木的精神状态眼看着好了起来。
眼看生活越来越好,宁颂的生意却在日益变少,等到了第二周,就再无上门找他的人。
好不容易积攒的两贯钱没有变多,反倒是因为日常花用有了变少的趋势。
“为什么会这样?”
宁淼放下了打扫院子的扫帚,托着下巴看着忙碌的宁颂。
虽然没有外面的活计,但宁颂还是无法闲下来,家里的农活也不少——
种菜,修缮,日常维护。
更别说不久之前,宁颂又用自己的里衣给宁淼和宁木两人改了两件衣裳。
“太浪费了!”宁淼忍不住说道。
有新衣服穿当然是好事,可她平日里穿的是什么材质的衣服,宁颂的衣服又是什么材质?
那样的好衣裳,用来出门都显得浪费,要宁淼说,最好就是珍藏在箱子里最好。
只要看着,心情就会变好。
对于宁淼的担忧和抱怨,宁颂没放在心上。他何尝不懂在匮乏中长大的小孩子的想法?
曾经他在贫穷时,也恨不得一个钱掰成两个花。
可他苛刻自己倒也罢了,如今有了弟弟妹妹,他舍不得让孩子们过得太过紧巴。
“傻子,让你穿你就穿。以后还有更好的呢。”
——以后还有更好的,这是宁颂一直坚持的信念。
村里的活无法给宁颂更多的收入,宁颂也不着急。对于他来说,修缮所带来的收入原本就没有可持续性。
一则,村民们需要修缮的东西有限。今日修了,能用很长一段时间。
二则,农忙期马上快要到了。在忙着投入生产的时候,当然没有时间来管别的事情。
于是宁颂又闲下来了。
闲下来的时间中,作为插曲的是,刘大娘的货郎儿子竟然真的看上了他做的竹花瓶。
只不过,刘货郎看重的并不是竹筒花瓶这一个概念,而是宁颂在花瓶上用刻刀雕刻的简笔画。
那时候,为了装饰花瓶,宁颂随手刻了一朵牡丹。
那牡丹虽然简单,但看上去栩栩如生,颇有意趣。
刘家货郎想从宁颂这里进货。
俗话说得好,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宁颂原本无事可做,哪里会推辞这送上门的生意。
他打听了刘货郎的卖货情况,很快做了一批竹花瓶送上门。
花瓶上画着梅兰竹菊,可以凑成一套,也可以单卖,除此之外,还有刻着“福”字和诗句的。
刘货郎在外行商多年,附近几个村都有他的踪迹。
村民们出行不易,平日的必需品都得从货郎这里采购,时间一长,在邻里之间颇有威信。
当时宁颂被遣送回来时,他恰好出门做生意了,等到回了村,才发现有这一桩奇事。
对于这位原本县丞家的少爷,刘货郎原本打算敬而远之,却不曾想自己的老母亲先与人打上了交道。
“那孩子,懂事又贴心,是个好孩子!”
他娘亲在他耳边长吁短叹。
“这么好的孩子,怎么就有人舍得不要呢?现在三个孩子,连饭都没得吃。”说罢,刘大娘又在他眼前摆弄着自己的竹花瓶。
“得了,娘。”刘货郎被自己娘亲念叨得无可奈何,“我帮,帮还不行吗?”
由此,即是看重了花瓶的样式,又是为了还自己不在家时,那宁家哥儿照顾母亲的人情,刘货郎便主动提议,有了这桩生意。
既然做生意是为了还人情,刘货郎便没有对这生意抱有太大的期待,可没想到,送来的竹花瓶竟然相当不错。
他的目光停留在刻着“福”字,以及写有古诗的那几个上面。
“你读过书?”
这话刚问出来,刘货郎就发现自己说的是废话——宁颂到底是当过县丞家的养子。
怎么可能不读书呢?
但将诗词刻在花瓶上,却是一个新的想法。
宁颂没有在意刘货郎的第一反应,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