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北宋小酒坊致富手札 柑酩

21. 经销款 偷偷的卖酒

小说:

北宋小酒坊致富手札

作者:

柑酩

分类:

现代言情

张屠夫不懂酿酒,但他能做的事情却比酿酒本身更重要。

他想给桑梓介绍点货郎,哪怕一个也好,货郎担子里虽尽是针头线脑的零碎,可也有的是人一边做着明面上的生意,一边替人捎带些见不得光的私货。

只是这种人不好找,张屠夫有心给桑梓一个大惊喜,是以揣着明白装糊涂,暗地里把十里八乡的货郎筛了几遍。

专挑那等胆大心细的,又花了四天,这才带着人来了桑梓的小院。

桑梓天未亮就起身,将封坛的湿泥拍得啪啪响,指尖探进泥缝里试那温度,正是一股子温吞劲儿往上顶的好火候。

昨夜里她特意在灶膛埋了炭火,此刻扒开灰烬,还能瞧见暗红的火星子。

然后就听见吴秀娘隔着院墙喊了一声。

“梓丫头,张屠夫领了个生面孔往这边来了!”

自那日漕帮闹过后,吴秀娘就添了新习惯,每日清晨总要借散步的由头,在码头上来回走两遭。

其实也防不了什么,就图个安心。

桑梓应了声,却不急着开门,先净手焚香,将祖母扶到堂屋太师椅上坐稳。

老太太这几日喝着橘酒,脸色红润多了,虽说如今家里光景不比从前,但听说要见外客,礼数却半点不肯马虎。

宋人待客最重长幼有序,便是再窘迫的门户,也得请家中最年长的出来奉第一盏茶,方显门风端正。

另外还有焚香点汤的规矩,虽凑不齐香药,偏赶上这第二批橘酒开坛的好时辰,倒比什么香汤都来得应景。

待一切收拾停当,侧门外就传来张屠夫特有的大嗓门,伴着个清脆的铃铛声。

桑梓去过市集,自然知道这便是货郎担上那铜铃,走一步响三响,雨打芭蕉似的密。

“丫头开门,叔给你带个走百村的活地图来!”

桑梓抽开闩门杠,先见着张屠夫,然后便见他侧身让出个精瘦汉子。

一身青布短褂洗得发白,身上担子还没落地,一头挂着女眷用的木梳、胭脂盒、绣花针,另一头却挂着渔网浮子、猎户用的铁夹子,甚至还有几副磨得锃亮的犁铧头。

真真是把江宁府三百六十行的需用都担在了肩上,最稀奇是还挂着几串风干蟾蜍,这东西在北宋居然是药材,专治小儿夜啼的。

不过桑梓暗忖这东西长得实在是不好看,与其说是治夜啼的良药,倒不如说是专用来吓唬小孩的。

“陈货郎,跑遍江宁府十八乡的活舆图。”

张屠夫拍那人肩膀,震得担子铃铛乱响,陈货郎听了这话也不谦虚,只咧嘴一笑,露出满口黄牙。

他卸担子时手腕极巧,满担杂货竟不晃不摇,目光扫过桑梓酿酒的家伙什,在檐下那排新陶坛上停了片刻。

这便是那小娘子酿出的酒?

如今民生艰难,老百姓没有盘剥别人的门路,倒逼得寻常人家都在官府眼皮子底下讨生活,十个里头有八个都琢磨着怎么在正经营生里夹带些私货。

陈货郎选择的行当便是偷卖私酒,只因这营生油水最厚,寻常一坛私酿转手便是三成利,且那些巡街的公人见了货郎担子,多半只当是针头线脑,懒得细细翻检。

而且和桑梓一样只做熟客生意,每回出货前总要对着暗号递几回烟叶子,验过对方眼底没有躲闪,才肯掀开担底的暗格。

不过他也不是什么酒都收的,得先看酒色清亮,再闻香气醇厚,最后还得用舌尖沾一滴品过回甘,才肯往担子里装。

桑梓看着眼前这精瘦汉子卸担的利落劲儿,心下便知是个常在官府眼皮底下走钢丝的老手。

她也不藏私,只大大方方地引两个人见了祖母,然后就到了放酒的旧柴棚,预备着开坛验酒。

这第二批酒可是鸟枪换炮了。

她不仅放了碎橘叶提香,还添了薄荷甘草压住酒劲,更妙的是掺了少许陈皮,让那酒入口绵软,后劲却足。

北宋酒务虽严,但对这些寻常药草却管得不甚仔细,而且并不昂贵,江宁府药铺里花三五文钱就能配齐一坛酒的用量。

是以酒坛子一开,涌出的不是头一批酒那样直愣愣的酒气,而是层层叠叠的香——

先是陈皮温厚的甘醇,再透出薄荷的清凉,最后才是一股子橘叶揉碎的鲜灵劲儿,像把整个药铺子都收进了坛里。

酒液的状态更是喜人,倾出时泛着蜜色的光泽,挂壁粘稠,盛酒的是桑梓从茶肆拿来的茶碗,可半点儿不减酒色诱人。

陈皮香打着旋儿往人鼻孔里钻,薄荷的凉意却悄悄贴着舌根走。

最后橘叶的鲜活劲儿猛地顶上来,教人喉头忍不住就是一滚。

桑梓先由着他们品了一盏,自己不动声色地瞧着两人的神情,连陈货郎眼角里藏着的赞叹都收在眼里。

看来控温法酿酒,哪怕是古人也是买账的!

控温法,是她在21世纪实验室里学来的精准把式,靠着温度计和恒温箱,能把发酵拿捏得毫厘不差。

在现在这个时代,虽然做不到那般毫厘不差,但靠着灶膛埋炭火,再用手试温的土法子,也能把火候估摸个八九不离十。

这法子的妙处,在于能借着炭火的余温慢慢煨透,让米粮里的甜分一丝丝渗出来,酿出的酒便格外醇厚。

“这酒劲道够足,比你爹当年酿的还够劲儿!”

张屠夫一向是买账的,嘴里一边不住地夸,一边拿眼瞥着陈货郎的反应,分明是在掂量这货郎识不识货。

陈货郎却只慢悠悠地咂嘴,舌尖在牙关上细细刮了几遍,又低头看了看碗里挂杯的酒泪,这才开了口。

“小娘子这酒,按什么价走?”

这是正戏来了。

桑梓却不急着答话,先给两人各续了半盏酒,待那琥珀色的酒线在碗里稳稳停住,才抬眼微微一笑。

“五贯钱,不拆卖。”

这个数是桑梓一早就算清楚的。

屋子里的陶缸是家家户户常用的米缸,一缸能装下一斗八升,若是兑成市面上常见的小酒坛,三缸足足能灌出三十小坛来。

北宋时期的酒分小酒大酒两种,小酒是当年酿当年卖的薄酒,大酒却是腊月下料,等到次年夏天才出的陈酿。<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