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少女怀春 花添锦上

11. 什么鱼没有刺

小说:

少女怀春

作者:

花添锦上

分类:

现代言情

他们三个到了的时候,孙德立正在和一群人说话,见他们来了,笑着给他们打招呼。

陈嘉昂走过去自我介绍了一番,昨天他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所以没见到孙德立,两个人也没正式见过面。

陈嘉昂抱歉的说:“不好意思,孙书记,昨天因为我的航班延误所以没及时赶来,我叫陈嘉昂。”

孙德立爽朗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没事,没事。”又对着李恪和许夏璃说:“那我们现在去生态大棚?”

他们三个点点头说:“好。”

越往后走,风景越来越好,他们看见一大片梯田,梯田连绵不断,阡陌纵横,梯田里的那一排排一竖竖金黄色的水稻随风摇摆,仿佛在诉说着说秋收的快乐。

每一年农忙时节,各种各样形状大小不一的梯田与连绵不绝的青山碧水,在贵州的大山深处里形成一道靓丽的景色。

孙德立看着那一大片金色的水稻说:“现在水稻还没有完全成熟,大概要到9—10月份才能收割,现在水稻田里最多的就是正宗的稻花鱼。”他问:“你们爱吃鱼吗?”

陈嘉昂连忙点点头说:“喜欢吃,喜欢吃。”

李恪说:“我也挺喜欢的。”

许夏璃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我不太吃鱼,因为我不会吐刺。”

陈嘉昂开玩笑的说道:“夏璃姐,你竟然不会吐刺,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鱼肉可香了,啧啧啧,可惜了。”

李恪看着许夏璃说:“许记者以后要是吃鱼,鱼肉肯定不会有刺的。”

她看着他说话时的认真表情,内心有止不住的心动。

陈嘉昂却一脸迷糊的问:“为什么啊?”

许夏璃嘴角不自觉的微倾,一脸期待的看着李恪,微风轻抚,只听见他笑着说:“因为有一种鱼是没有刺的。”

孙德立站在他们旁边,看着李恪和许夏璃露出深沉一笑。

到了生态大棚,入眼的是一大片用白色塑料布盖的温室大棚,他们跟着孙德立走进去,发现里边有好多阿姨在干活。

孙德立和他们解释说:“贵州的生态环境特别好,独特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食用菌的种植,人工种植食用菌种类从平菇、香菇、红托竹荪等品种发展到杏鲍菇、姬松茸、海鲜菇、茶树菇等二十几种,都广受市场好评。”

“以前我们没有建生态大棚的时候,村民都只能靠水稻和玉米,还有洋芋,就是马铃薯。每年秋收的时候,玉米和水稻收割后,还要自己一堆堆拉出去卖,而洋芋又不值什么钱,所以说辛苦一年也只挣那么一点辛苦费,现在呢,国家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在县域范围,培育主导产业,发展县域经济,增加资本积累能力;在村镇范围,增加公共投资,改善基础设施,培育产业环境;在贫困户层面,提供就业岗位,提升人力资本,积极参与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

“你们现在看到的在工作的阿姨们好多就来自当地和附近村的贫困户,真正的从“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我们还有一句口号叫“精准发力摘穷帽,造血扶贫拔穷根”。”

陈嘉昂抢答道:“是不是和那个扶贫先扶智一个道理。”

孙德立说:“差不多,就是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种菌菇类可不好种植,需要专业的人来教他们,而且现在每一年种植的产品不需要担心销售问题,我们现在都是和产企合作,农产品成熟之后直接卖给合作的企业。”

他们三人跟着孙德立,只见他来到一个小房间,那房间里有各种各样的菌类,还有一张不大的桌子和一个手机支架。

孙德立解释道:“这时,我们做直播用的,电商扶贫也是一个关键啊!电商扶贫可以使农产品直接的推向市场,开辟的新的销售渠道,并且能够使农户及时的了解农业信息,从而改变生产规模,合理的组织生产 ,我们的产品一大部分是直销企业,另一部分就是通过互联网直接销往市场。”他问:“一会我们中午有一场直播,你们可以一起吗?”

“可以啊。”他们三个回答说。

许夏璃问:“需要准备什么吗?我没直播过。”

孙德立笑着回复说:“许记者别紧张,不需要准备什么,就跟着我们的主播就好了,他来介绍。”

他们三个还是和一位阿姨简单的学习了一些关于菌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