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内卷皇帝被迫成为咸鱼 关途

第 50 章 登基第四十二天

小说:

内卷皇帝被迫成为咸鱼

作者:

关途

分类:

穿越架空

明璇摇摇头,没有说出当年的事,声音哽咽,只道:“我、我只替、替舅舅委屈……”

一句话说得断断续续,甚至当初,明慕第一次见她时,都没见哭得这么狼狈过。

他顿时心软一团,怜惜地拍拍明璇的背,让她痛痛快快地哭出来。

当初太医说过,明璇心气郁结,不利寿数。他想过怎么开解,但阿璇每天都是快快乐乐的样子,若是贸然提出,岂不是戳她伤疤?

可是又找不到能让阿璇痛快纾解的方法,她小小一只,就已经很会隐藏自己情绪了。

明慕总是心疼。

如今算是误打误撞,算是解了一点她心中的积郁。

等明璇慢慢地停住哭声,很快,脸被热热的巾帕擦净、敷上眼睛,缓解了痛哭之后的酸痛。

热敷了一会后,又拿来了淡香的脂膏,细细地抹在脸上。

“怎么样?好点了吗?”明慕手中还沾着脂膏,关切地问。

明璇又想哭了。

她扑到舅舅怀里,闷闷地点头:“我好多了,谢谢舅舅。”

紧接着,明璇感到有只手轻轻拍着她的背,像是想把那些不好的情绪全部驱散。

“舅舅,你不委屈吗?”她抬头问,“分明不是你的问题……”

“是有一点,但是没办法呀。”明慕的心情其实没有那么糟糕。

或者说,最糟糕的那段时间已经过去了。

刚登基的时候,看到先帝留下来的烂摊子,他真的有种恨不得一头碰死的冲动,宛如一件满是破洞的华服,他连穿针引线都不大会,要如何缝补这件衣服?

可是不补不行啊,这件衣服要为无数人遮风挡雨,宗室里面,除了他,便是一个才五岁的稚子和一个未出世的遗腹子,盛朝能压在谁的肩头呢?

要是让内阁辅国,倒不是不行,但等下一任帝王长成起码要十多年,这么长时间,能保证内阁一心为国,始终不变吗?

就连明慕,都不敢打包票说自己以后一定能保持初心:这么长时间,他也不是没可能被万人之上的帝王生活迷惑,学着先帝的样子肆意享乐。

所以,明慕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约束自己——他绝不能重蹈覆辙。

这样想着,他张了张口,没吐出字来,最后露出

一个苦笑:“好吧我也说不出鸡汤啦。”

“舅舅?”明璇听不懂什么叫“鸡汤”歪了歪头“舅舅是饿了吗?”

“不是。”

明慕摇摇头非常认真地思考一阵:“之前和阿璇说责任阿璇理解了吗?”

明璇点点头逐渐理解明慕这么做的原因

她越说声音越轻嘟嘟囔囔的。

“怎么说呢……皇帝往往不是某个人而是某个整体一个笼统的概念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明慕尝试比划然后说“再者之前我的处理方式的确有问题以至于拖到现在弥补不知直接大大方方的承认错误绝不再犯。”

其实现在或许是坦白的最好时机明慕费劲心思积累了一点政府公信力就算将之前的努力全都耗费掉也要彻底解决这件事。

“不过现在只是一个初步的构想或许内阁会否了我这个说法。”

明慕将明璇散落的发丝整理到耳后轻轻地开口:“但是舅舅很开心。阿璇是关心舅舅才愿意为我哭是吗?”

明璇有点不好意思。

她埋进明慕怀里嗯了一声。

舅舅真好。

特别特别好。

她有种预感就算舅舅知道她真实的性格知道阿璇不是一个乖小孩还会喜欢她的。

——

内阁的折子很快返了回来。

他们先是对明慕的构思大为赞赏。中间一段倒是写:目前倒是能够断定类似的言论在南方学子中广为流传若是继续掩饰只会叫人失望不如直接不破不立重新设计会试的阅卷过程。

再者流言喧嚣甚广背后未免没有推手请陛下彻查。

最后一段则是内阁和礼部的联名一致要求将错处揽在自己身上不愿意叫陛下趟这次的浑水。

“真是的他们也糊涂了。”

明慕点着灯顺道看了这最后一份折子有些疲倦地打了个哈欠。

阚英已经从司礼监回来了正点着灯不叫陛下伤着眼睛:“陛下只看完这份便休息了。”

明慕嗯了一声撑着脸沾

了朱色的墨水在后面补上:“君臣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天下岂有臣子做主而君王不知的道理?”

他先摊着

距离夜间入睡还有一会明慕闷闷不乐地抽出旁边备着的书预备翻几页再去睡觉。

太傅近日不在燕都他不能因此松懈学业反而要时时巩固。

明慕要看的有很多除了圣贤书还有先代批阅的折子、某些大案的卷宗、近年来的邸报。

今日看的这份卷宗还有几页就完了明慕翻完后放在一边道:“明日将这本送去郡主那边。”

有些案子看完后很有意义其中也没有少儿不宜的内容明慕就会在看完后送去明璇那边等她看完后二人再讨论一下交流观念。

有时候和明璇对话几乎让他以为对方是一个思维清晰的成年人——根据前世上网的经验有些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的人说话都很混乱。

阚英应了一声试探着问了一句:“陛下的意思……确定是明璇郡主了?”

他说得含糊第一遍明慕还没听明白下意识啊了一声直到第二遍才清楚对方的意思。

“是呀。我觉得阿璇很适合……”明慕放下书难得对亲近之人敞开心扉“我只是担忧会不会累着她叫她受委屈。”

当皇帝简直折寿啊……

阚英被噎了一下后面的话差点全忘光了良久才缓过来续上了后面的:“……只是奴婢觉得郡主的年龄与陛下之间是不是太近了……”

前朝为避免储君之乱不立储君争斗反而更厉害些亡国也有内乱的原因;本朝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若无嫡子便是长子若二者皆有才会出现事端——先帝与大公主便是如此——少了许多储位争夺之忧饶是如此储君与帝王之间也常有争夺。

亲子尚且如此更何况甥舅?

“那不是挺好的我能提前退休。”明慕还挺开心甚至在畅想退休之后在全国旅游的美好日子了。

不过这话只是说说想要达到明慕的理想状态还需要很长很长时间而且明璇还需要培养。

阚英不说话了。他发现陛下说这话居然是真心的。

“……

到那时奴婢也随着陛下出宫一直伺候陛下。”他憋了半天说了这样一句。

“直接放你出宫不好吗?”明慕桌子下抽出暗格里面放了几张地契“之前在内库里看到几个庄子感觉很适合你打算让你养老的。”

内库里面都是皇家庄子有专门的人负责种地世世代代是帝王家的奴仆宫里的人过去不会被歧视反而会被尊重。

一直以来太监出宫后的赡养生活都算不上好。有权有势的年轻时捞一笔钱还算活得痛快;若是那种没权没势一辈子默默无闻的小太监几乎与等死无异了。

昏黄的烛光中阚英见到少年天子的眼睛眸中坦然、纯粹、坚定。

他抹了抹眼角声音忽的有些哽咽:“奴婢不去奴婢要一辈子伺候陛下。”

御案上的奏疏在第二日一早就发到了内阁。

在见到陛下的御笔亲批后几人面面相觑

其实这算是一个认知误差。明慕在前世接受了许多系统性的历史知识从更发达的社会从前往后看就很容易形成固定印象:在皇权至上的古代很多事情不仅仅是臣子有问题而是端坐之上的帝王有问题。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岳飞和十二道金牌。

所以会试事件明慕主动承担了责任:毕竟也算是他监管不力。

假若当时在看到那份画圈的名单折子后多问几句或许一切都会不一样。

但在古代或许有臣子隐隐约约意识到这一点就好比之前先帝的要求加税在勉强周旋之下只加了两地的税收。但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观念。

好比这事他们肯定不觉得是陛下有错。反而是陛下用心补救甚至因为某地举子的京诉打算彻底推翻重来再不留一点疑虑。

“我们真的要如折子上一般把陛下也加进去?”

礼部尚书赵忆远沉默许久才开口问道。

三辅许蕴和急忙摇头:“这和陛下有什么关系?莫要胡言乱语!”

两人齐齐看向始终不发一言的卜祯期望这位首辅能给出个决断。

“我以为……”

沉吟半晌卜祯终于道:“……不仅要加还要加个大的将责

任都推卸过去。

许蕴和:“???

赵忆远:“???

二人齐齐道:“卜大人,最近身体如何?可曾在吃药?

言下之意就是你没事吧?

卜祯:“……

他只是老了,还没糊涂呢!别真当他听不出来!

“先前陛下的做法,你们知道吗?他问。

赵忆远道:“听过,陛下后来说,是欲扬先抑,先黑后白……

词句倒是熟悉,只是用在这不免陌生,可细细想来,似乎、似乎有点意思?

“所以,你是打算同样的事再演一遍?许蕴和疑惑道,“若是起了反效果,你又如何?

“如今金陵一带已大范围种太平苗;水泥等物已经逐渐运去,修筑堤坝;更有免税一事……陛下的威望已经初显了。

卜祯幼时家境贫寒,现在虽身处高位,但对民心的把握极为精确。

“可是叫这事显露出去,不正损伤了陛下的威望?

卜祯摇头:“陛下如今登基几年?

另两人对视一眼。

几年?只有五月!不满半年!

“你们都清楚,陛下登基与会试只是前后脚,出现问题与当时尚不亲政的陛下有何关系?卜祯捋了捋胡须,露出胜券在握的神情,“难道百姓会不知道?

“既然知道,自然便会辩驳;既然辩驳,自然相信自己辩驳出的道理!

要是叫明慕听到这番言论,估计真以为自己捡到鬼了——这什么新闻学传媒圣体?!

只是他现在不在这,听不到卜祯的高谈阔论:“江南识字者众,往日见到朝廷邸报,都不会轻易相信,若是见到离谱的公文,一定会谈论此事,进而辩驳出‘真相’。如今金陵六部不再装死,有些能为,若舆论有失控之势,也能及时引导。

看看,连控制舆论都学会了。

两人将信将疑:“这方法会有用?

卜祯点了点头:“陛下之前的做法精妙,我只取一段,化而用之。

听起来……的确有一两分的道理……

但是……

“……风险太大。

两人最终摇了摇头。

他们始终以求稳为上,不愿意冒这样

大的风险。

卜祯退而求其次:“这也无妨倒是有另一道方法。”

“先放出些似有似无的传闻再贴出公文澄清罢。只一点如陛下所说公文下笔一定要……精确、不带有个人感情因素。”

卜祯学出明慕的话想了想:“陛下果然有道理。”

若是通篇“情绪色彩”严重若是他或许只会欣赏文采而不是确信内容了。

“只先报给陛下罢。”

硬要说赵忆远和许蕴和两人自然是想稳妥求上不愿冒险。

卜祯只是有些可惜摸了摸胡须顺便将自己的设想也一并交上去只不过并不期望批下。

等陛下阅过回来前面二人的计划没有明示却在最后卜祯的设想上写了一句:“可行”。

卜祯一笑:“陛下果真是少年心性喜欢剑走偏锋。”

他立刻给金陵同僚以及曾经的学生们写信。既然陛下选择了他的方法

——

太平苗的接种有条不紊金陵一带已经接种完毕逐渐往周围府城扩散。

之前囤积粮食、药材的豪强们为了太平苗不得不付出大半身家就这样种苗时间还遥遥无期。

汪家简直要急疯了。

其家的家主根本吃不下东西问身边的家仆:“那个人处理了吗?”

“处理了连同尸体和用过的东西全都扔了烧了。”家仆低声道“老爷您放心绝不会出错。”

“不会、不会你看看都成什么样了?!”汪家主指了指外面一脸头痛“我汪家废了那么多的钱财又没了娘娘做依仗……”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