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内卷皇帝被迫成为咸鱼 关途

第 42 章 登基第三十四天

小说:

内卷皇帝被迫成为咸鱼

作者:

关途

分类:

穿越架空

从天而降的惊喜直接将明慕砸懵,以至于他握着盒子,半天没出声。

大殿中寂静一片,就算卫国公世子自认了解明慕的性格,也不由得微微胆颤——

机会只有这一次,倘若他赌错了……又或者,是陛下不认识这物件?

他的心思百转千回,但在陛下没有开口之前,自己是万万不能轻举妄动的。

“你可知道,这是何物?”

良久,明慕终于开口了。

他语气飘忽,脚下的地板都轻飘飘的,仿佛置身云端。

是在做梦吧?是吧是吧?怎么心心念念了许久的东西,突然就冒出来了?

要不是顾忌着殿中还有别人,明慕估计会用力掐一下自己的脸,确保不是在梦里。

“回陛下,此物名为番薯,从海外传来,只在沿海种植,可在沙地中存活,且产量与稻谷等相当。”

卫国公世子来了精神,细细介绍他早就打好的腹稿,娓娓道来:“陛下登基以来,一心为民,又寻出‘土豆’,表明为高产作物,欲要推广。臣斗胆猜测,或许此物能解陛下之忧。”

说完后,殿中又陷入了一片寂静,没有人说话。

他深深俯跪,头不能抬,看不清陛下的神态,不知道自己这番话有没有打动陛下。

倘若不能……

“爱卿先起身吧。”

明慕直接改了称呼,叫人给卫国公世子赐座,心里欢呼雀跃,恨不得直接跳到天上去。

他运气也太好了吧!

这真的就是红薯!!

良种计划直接实现了一半!

要不是前世的经历已经塑造了明慕的性格,说不定他真的会在这种神仙日子中沉沦下去:只要说一声,或者表明自己的忧愁,立刻有人为他排忧解难,解决所有问题——

天啊天啊,怪不得那么多人想当皇帝!

明慕小心翼翼地将盒子关起来,都不敢去触碰其中的根茎,随后端端正正地摆在长桌的最中心,语气雀跃:“爱卿帮了朕大忙!你想要什么奖励,直说便是!”

他财大气粗得很,内库就算去了一大半,剩下的也够他花用。更别说如果藩王真的抄家,一大批财宝都得回归内库,所以给赏赐完全不手软。

察觉到陛下的态度

,卫国公世子总算松了一口气,心道自己叫人快马加鞭从福建一带找来此物,算是走对了棋。

如今,就只差最后一步。

距离心中的理想越来越近,卫国公世子却越发淡定,心跳似乎都被压抑了,只能听见自己的声音:“陛下,臣只想前往北疆、或者沿海,为陛下分忧。

他就差把自己想加入军营写在脑门上了。

说完后,卫国公世子深深地吐出一口气,他不知道这次能不能成功,但是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能成再好不过。

若是不能……估计他这辈子也没什么指望了。

明慕一句好啊就在嘴边,欲吐不吐,反而小心翼翼地打量了一下羸弱的卫国公世子,心道这看起来还没有他会骑射。

这似乎……不大现实。

为了不背上将臣子孩子去前线送死的名声,明慕绞尽脑汁,试图思考军营中有什么适合对方的位置,随后心思微动,正色道:“爱卿,朕有一问。

小说的域名qiexs.com✝(请来企鹅

小说

看最新章节

完整章节)

“陛下请讲。

卫国公世子先是一顿,心中思绪复杂……若陛下直接一口应下,他反而要心存疑虑。

之前他还对父亲与弟弟的推崇不以为意,如今一见,陛下与先帝完全不同。

他回道:“臣不才,略通诗书,愿为陛下解惑。

“朕自小在西宁府长大,更准确来说,是距离前线几百里的蒙城,自小见惯了边防军卫……爱卿认为,一场战役……或者说盛朝与戎狄、中原与草原之间持续了千百年的战争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明慕问。

战争技术在不断地迭代更新,从春秋战国的战车、战马、重骑兵,乃至于如今的火药和火炮,未来的现代化战争……由于时代发展不同,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在不断变化。

但于现在而言,明慕倒是认为,最重要的是后勤。

古代人少,很多地方连路都没有通,没有蒸汽机,军队辎重都要依靠人力物力慢慢地运过去……因此,良好的后勤格外重要:总不能前面打一半没粮草没箭矢没火药了,后面的物资还没开始动吧!

当然,良将和精兵也必不可少,但相较于后勤,培养一个胸有沟壑的将领、组织一队训练有素的士兵,难度要更高一些……

打个比方,把将领、士

兵、后勤看作三门课,每门一百分,最后这项提分是有迹可循,并且提分最快,前面两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分”的项目……特别是在现在重文轻武的大环境下。只说先帝,甚至有文官不知兵、不知将,只纸上谈兵的情况。

更可怕的是,这种事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了。

明慕耐心地等待卫国公世子的回答。

这个问题于卫国公世子而言,其实不难。

他坐在小皇帝的下首,一抬眼就能看见对方的样子。

陛下看起来年龄很小,脸上犹带着少年气,眼睛偏圆,不像帝王,反而像是谁家娇惯长大的幼子,听说才过了十八岁的生日……如今对方微微倾身,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倒是透露了些帝王的威势。

卫国公世子开始思考,这位陛下为什么会问出这么一个问题。

“《孙子兵法》云,道、天、地、将、法,五事。”他给出一个谨慎的回答,“依臣之见,自然是将领最为重要。”

“爱卿是一个好将领吗?”明慕接着问。

“或许不输父亲。”

沉默了一会,卫国公世子淡淡道。

这也是他最不甘心的一点,分明智谋与父亲相当,却不能如父亲一般驰骋沙场,叫他如何甘心?

偏偏这副身子……

卫国公世子轻咳一声,脸色更白了,心中忽然卷上来一阵心灰意懒:“陛下有什么,只说便是,臣也不少听了。”

扯了这么久,也不见给他一个确切的回答,陛下的心思,想必与父亲一样。

现在再说,意思无非是他不如父亲,甚至不如弟弟……

“朕只是在想,爱卿是只愿意调兵遣将,还是只要去军营都行。”明慕朝卫国公世子那边抬了抬下巴,意思明显,让阚英呈上热茶。

他刚才还真挺怕这人一口气上不来,直接厥过去。

阚英小心地泡茶,再亲手端过来,特意看了这位“世子”一眼,心道这位还真是了不得。

这才第一面,就成功捞到了陛下的“爱卿”,要知道,迄今为止,堂上诸官也只捞到一声,作为鼓励。

要是被那些尚书知道……

阚英飞快瞥了卫国公世子一眼,又很快低下头。

对方的心神全都集中

在陛下的话语中,没有发觉天子近侍不着痕迹的打量,只追问道:“敢问陛下,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若是前者,恐怕帮不了你,你应该知道,你不适合去战场。明慕摇了摇头,直白地说出来,试图让卫国公世子清楚,“战争不是一件小事,死去的人也不仅仅是一串数字,朕希望,伤亡人数能一少再少。

平心而论,卫国公世子的身体条件真的不适合上战场,明慕没学过医,只了解一些很浅显的东西,但也能看出,对方唇色发紫,或许是心脏有问题。

这样的学生放在现代都是可以免军训的!他还叫人去战场?岂不是寿星公上吊——活得不耐烦了。

“那后者呢?卫国公世子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也知道,纵马驰骋或许不是他能想的事。

自小开始,周围大夫便说他或许活不过二十,他不服输,如今已是二十二岁,还算康健,只是无法如正常人一般习武。

可他偏偏不甘心。

“若是后者,朕倒是可以给你件事情,只不过,是军中文职。明慕解释,顺手抽出之前总结的官职表,一点点开始翻阅,“是军营守备。

听到这个职位,守备为正五品的官职,负责管理军队总务,如军饷、军粮等,卫国公世子有些失望,不过倒也强打起精神,预备谢恩。

“你是不是不大满意?

明慕直接了当地问。

卫国公世子没有说话,再白痴的人都清楚:帝王恩宠不能随意拒绝,就算不满意也不行。

但凭心而论,他确实是不大想管那些俗务,虽说是军备,但与前线的关系并不紧密。

“好吧。回到刚才的问题,朕认为,一营之中最重要的是后勤,也就是守备。

“戎狄以马上为家,居无定所,无法携带太多的物资,而盛朝固守城池,粮草充足,这便是优势之一。倘若守备工作不利,无法送去物资,便会转优为劣。

“再者,朝廷远在燕都,与西宁府相隔千里,辎重运输缓慢,若无法在约好的时间内到达,何解?若有人贪污徇私,以次充好,何解?又或者……

明慕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最后猛灌一口温茶。

话没说

完,他预备继续说下去,刚一开口,便见卫国公世子猛然站起来,道:

“多谢陛下!

卫国公世子目光灼灼,当即跪下行礼,结结实实地磕了个头,似乎都能听到一声闷响:“陛下之意,臣全然了解了。

是他之前魔怔执念,硬是要去前线不可,甚至陛下一开始提出守备都不甚满意。

但陛下给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这个位置的确最适合他:既能发挥自己的才智,又能在战场上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他称得上聪慧,一点就透,陛下的短短几句话就能联想到更为深远的内容。

诸如后勤二字,以往的确不被重视,所需粮草和军备都是简单估算,多了少了都是常有的事,多了容易霉烂、少了则会影响士气,又直接影响战场结果……一瞬间,无数种可能在卫国公世子脑中推演,脸色因激动而微微泛红。

当然,若是守备无法获得充足的物资,一定会被将士们埋怨,但他父亲乃是卫国公,在军中颇有威望,如今还负责棉甲之事,出现短缺的可能性不大。再者,新帝与先帝不同,若出现战事,一定会准备周全……

“你、你冷静点。

明慕还挺怕这人情绪激动的,说不定就要厥过去——他真不记得急救知识了!

“多谢陛下关怀。

卫国公世子咳嗽了两声,很快缓过来,被阚英强硬扶起身,按回之前的位置上。

此时他倒欣然接受了:“臣一定不辜负陛下的期望。

明慕心中松了口气,看了眼桌子上摆放的锦盒,压抑不住欣喜,小心地碰了碰。

明日就能开始培育红薯苗,进而推广,寻找良种的皇榜也可张贴。

还顺利帮臣子的孩子找到满意职位。

总归皆大欢喜。

当日下午,便有皇榜张贴,短短数日,便至大江南北。

远在县中的、被小皇帝惩罚当巡按御史的经榕,居然也看见了这一则皇榜:

“上曰:此次黄河春汛,受灾者约一百三十七人,伤者五十四人,死者三人;毁伤田亩一万六千零三十四亩,已恢复一万三千零二十一亩,受灾县皆免今年田税,损毁堤坝已重新修筑,新型筑建堤坝材料正逐渐送往江南。

为了

给明年的春汛、夏汛做准备特张贴此榜寻天下良种凡双穗稻谷者皆可呈上……有功者赏银十两至百两不等!”

皇榜张贴之后立刻吸引了不少百姓的关注很多人就算看完了其中的内容也新奇地在一旁张望不愿离开。

从没有皇榜说过这样的事情。

清楚皇榜张贴的内容后不少百姓议论纷纷总归而言都是正面居多。

谁家没有田亩?谁家不种稻谷?南方多雨被淹也不在少数!

每逢夏季便日日忧愁希望下雨又希望别下大雨除了天时还要担心若是真被水淹了朝廷能多久反应过来?能不能减免税收?

前几年湖广、江浙一带突然加税民间怨声道载只能勉勉强强凑合着活咬牙坚持到如今。这些日子忽然有朝廷的官员到县城、村子里面不厌其烦地对每一个土里刨食的百姓说:往后九年田税减半。

不是加税后的减半而是加税之前的减半!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