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登基第七十三天
“依我之见,你叫这个小孙女入府倒是不错,不仅能平了账,每个月还能的发一笔俸禄。”
家丁伸手,去抓那小女孩,却被避开了,有些遗憾地收回手,劝说道:“不仅能换钱,还能给你挣钱,等你老了,也不用担心小孙女没人照顾。”
“府里小姐最是和善……”家丁正欲继续说下去,却被小女孩打断了。
“如今陛下不让随意买人。”小女孩躲在奶奶身后,忍不住说了一句。
“这哪里是买人?是你家养活不了你,我家老爷好心捡回去,当成义女养着。”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家老爷在地方颇有实力,别人也卖他一个面子。
这点小事,大家也不愿意过多争执。
家丁砸了咂嘴,继续道:“往后只少见家人就是,算不得什么。”
“陛下不会放过你们的。”小女孩嘟囔了一句。
“哈哈,我们老爷为人和善,慷慨解囊,但凡遇到灾害,哪次不是将家中储粮卖给灾民?自家吃都不够,乡里谁不说他的好话?”
难得,家丁起了兴趣,和这女孩多说了几句,语气中无不得意:“就算是天王老子,也挑不出一点错来!”
那奶奶连连点头,摸了摸小女孩的头发:“丫丫,咱们要记得老爷的大恩大德,知道了吗?”
小女孩闷着不说话了。
真的是这样吗?
为什么她觉得很奇怪。
这就是好人吗?
先前先生来教书的时候,应该、应该不是这个意思呀?
——
短暂的休息日后,燕都上下迎来了陛下回来的第一次早朝。
和以往不同,这次不等陛下开口,礼部就先递上了论功行赏的奏疏:“启禀陛下,此番北疆上下,将士劳苦功高,此番是整理的封赏奏疏。”
从将领至小兵,任谁都有赏银。
刚刚收缴了晋商乃至单于的藏宝,国库丰盈,上下都透着财大气粗的劲。
明慕见那奏疏厚厚一打,点了点头,预备下朝后再细看。
他这次回来,也不是将所有人都带了回来——刚走上正轨的军工厂得有人看着,随
行的勋贵特地被他点了出来,作为监管,留任当地。
当了这么久皇帝,关于平衡一道,明慕有了一点心得。
就好比勋贵、宗室、文官三方,应做到平衡,不能过于器重其中一方,而忽略其他两方……不然,就会出现问题。
仪鸾卫和南监也不能过多依赖……
不过心得归心得,具体要如何做,还得慢慢摸索。
“沿海近日并不平静。
明慕翻阅了一些奏疏,稍微了解那边的局势,沉声道:“朕欲造船队,效仿太祖,何如?
他深谙“破窗效应。
虽然心里只想着造一艘,但是张口就要一个船队,等群臣受不了,再讨价还价,进而达到目的。
毕竟,他们一定会反对……
“陛下决断,自然极好。
卜祯作为著名捧哏,立刻提出赞同:“木船需南方巨木,可在当地建造,顺水路一路向北……
“正是,太祖时仍有记录流传……
“金陵有最大的造船厂,亦有树木种植之地。
只在明慕提出之后,朝臣们立刻开始讨论方法,方法、地点等,都快讨论全乎了。
明慕:……不是?
啊?
他只想造一艘巨船啊?
“等……等?
明慕有些茫然地打断了他们如火如荼的讨论:“造船的成本似乎不低,你们不再考虑一下?
我的个天啊。
澜哥到底教了这些人什么……?
明慕努力回想着之前,他做的决断也是有反对的时候,不会像现在这样千依百顺啊?
“陛下所思所想,均是影响国朝的大事。卜祯悉心道,“再者,倭寇之乱,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沿海百姓苦不堪言,早该决断。
海禁决然不行,那就只能如陛下所说,造船,主动迎敌。
况且,和“陛下出征沿海
若是拒绝了,不知道陛下后面还会提什么条件,所以直接答应。
——不知不觉间,明慕已经完成了一次破窗效应。
明慕缓缓点了点头。
下朝之后,则是阔别已久的太傅授课之时。
“恭喜陛下旗开得胜。缪白行礼,面露笑意,“这些日子,真是叫燕都提心吊胆的。
“我又不在前线,算不得什么。明慕摇了摇头,“我被亲卫保护得很好。
前线战事,有专门的官员们烦忧,他需要考虑的便是后方。
明慕自己不觉得。
可从后面的数据统计来看,除却前无古人的成就,伤亡人数也大大减少,堪称本朝最低。
甚至算上前朝的数据,也是低的。
死得人少,胜利成就大,难免燕都会陷入如此狂热。以往对封赏都是一拖再拖,如今居然在战报传回来的时候,就早早开始准备了。
“陛下是想一鼓作气,打下倭国?缪白问。
“是有这个想法,他们实在烦人。明慕冷冷道。
早先在唐朝只是,因为仰慕唐朝文化,特意派遣人来学习。可是后来,若中原大地稍微露出颓势,便有人上来烧杀抢掠。
在前世的历史中,更是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
明慕早就看他们不顺眼,现在既然有能力,干脆先下手为强,早先将这群人抽一顿。
最好抽得不能自理,让他们再也不能和中原对抗为止。
“陛下所思,自然是好的,如今国库充盈,也很该收拾一下周边,好叫……
好叫陛下未来能够得偿所愿。
“如今有几位将军在沿海守着,能为内陆拖延时间。而战船……我能提出的意见也不多,唯有两点而已。明慕掰着手指算着。
那边是不需操心,所以可以将精力放在另一件上。
“太傅,我欲开办学校。
“如今是有府学、县学等……
缪白转念一想,问:“陛下是想增加课程?武学?
明慕震惊地看向太傅:“太傅……
怎么大家都、都……
他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只感觉所有人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不管说什么,都能理解到其中的含义。
早知道,应该早些让澜哥帮他……
若是别人知道他的想法,必会胆战心惊——皇后殿下还是不必插手朝政了。
甚至为了讨好人家,特意将晋商的一些靠近燕都的资产,如田地、庄园、商
铺等等,都塞进了陛下的内库——皇帝的钱财来源也的确有抄家这一项——但是没什么用。
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陛下所思所想,不难猜出。若只是普通的科考,不必特意提出。”缪白想了想,道,“只是推广武学……”
“不是武学,是数算!”明慕摇了摇头。
目前他要做的大事暂时分成了两件,一件是造船,在投入之后收获巨大——倭国小岛上有银矿。
他的纸币构思暂且只在开头,不论如何,银子总是不嫌多的,中原花不掉,可以去别的地方用嘛。比如和南美那边做生意什么的……拿下橡胶,成功奠定工业化的基础。
而另一件,则是教育。
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虽然一时半会之间看不到成果,但只要持续下去,不愁在他临退休之时看不到效果。
至于土地……
说实在的,他昨天和澜哥聊了几句,对方并不赞同他的想法,甚至认为是异想天开。
如果按照明慕的构思推行,势必要得罪很多、很多、很多人。
这个人数是难以想象的巨大,甚至可能造成国朝加速崩溃。
明慕还不大相信:“至于吗……”
先前他做的哪件事不得罪人的?
就说黄册,清理田地,难道不算得罪人?
“没有这件事影响大。”任君澜认真和他盘算,道,“清理隐田、追查税收,只是叫他们付出钱财,不算伤筋动骨。他们的土地在这里,以后还想在盛朝生活下去,一定会顺从。”
“若是叫他们把辛辛苦苦的土地全都给国家……就好比要将你的命根子交出去,到时候,做出什么事都不奇怪。”
明慕据理力争:“我又不是收拢普通百姓的土地,而是收那些地主大户的!”
“正是如此,才不行。”任君澜叹气,“小囝,你可知道,兔死狐悲?”
明慕听糊涂了。
他毕竟是理科生,历史了解都是浮于大面,对地方士绅、豪强、地主的了解,则是很少。
“很多时候,地方豪强会营造自己是好人的错觉。只要付出一点小恩小惠,百姓就会真心实意地觉得他们为国为民。”任君澜继续道。
“先年间,地方的税收不上来,
一大半都是他们打的白条,一旦去收,便要哭喊朝廷暴政——实际上,田税多低你也是清楚的。白条打了有五年之多。”
“你看,这样的好人,难道会做坏事?”
明慕不在燕都的时候,任君澜就特意了解过,燕都周围还好,偏远的南方简直是重灾区,哪个县衙没有收到白条过?
如今小囝以铁血手腕狠狠清理了黄册,将积压的白条税收全部搜刮了上来。又因为先前的种种,在民间的威望极高,清理黄册对普通百姓也有利。那些豪强们以往的招数用不上,才愿意交了钱。
“如今这样的好人都被朝廷逼迫,交了自己的土地,更何况那些普通人呢?”
势必会引发大面积的恐慌。毕竟后面再怎么说,土地都是朝廷所有,百姓只是“租地”。
自然没有土地直接在自己名下有底气。
再者,土地多的,难不成只有地方不成?
家中土地多的官员也不少啊。
这个提议一出,最先反对的说不定便是朝官。
任君澜不愿叫明慕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
总而言之,这件事情涉及的方面太多,内情太过复杂,并不是提出的好时机。
明慕暂且放置,等合适的时机再说。
或许,这个“时机”一辈子都等不来。
思绪回到现在。
“数算一道……陛下很在意这个?”缪白对陛下时不时的发呆已经见怪不怪了,等陛下有回神的迹象,才发问道。
明慕叹气:“当然重要,所以要从小娃娃抓起。”
他还想说一遍理科就是工科基础等等,却见对方立刻应下:“好。”
明慕:“就……啊?”
“实不相瞒,先前见陛下对朱修的重视,臣已经有了一些想法。”缪白从袖中拿出一封奏疏,呈给明慕看,“这是臣与国子监祭酒共同完成的。”
明慕:???
他有些恍惚地接过奏疏。
这是……怎么回事?
有种正打算大展拳脚却发现大家都帮他安排好了……浑身力没处使。
不过也没关系。
自从前些日子想通,外加发现朝臣们的行事作风越来越向他靠近以后,明慕就不排斥别人帮他了。
最开始他想在这个世界留下一些独属于自己的“证明”谁也不知道这个陌生的时空最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系统也只是说是从失落文明中找出来的一段历史。外加一切都是刚起步大方向要牢牢把控不能走偏。
所幸他遇到了很好的恋人以及臣子一起辅佐他走到了今日。
明慕适应性很强几乎很快习惯了这种转变认真地翻看着奏疏中的内容讲解很详细各方面都有顾忌。
只一点是先从金陵和燕都的国子监开始更改一层层往下和明慕先前的观念不一样。
“陛下目前仍旧以科举为主普通百姓不大愿意自家孩子多学一样。”
明慕点了点头。
他暂时还没有更改科举制度的想法——这个涉及的利益就更大了。
只是想多多挖掘会数算的新人。
“所以臣斗胆先从两都做起若陛下表现出对数算的兴趣想必不日此处地方便能门庭若市。”
“我影响力有这么大吗?”明慕指了指自己。
“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