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重生下乡收古董 三千皖甲

第1章 飞来横祸

小说:

重生下乡收古董

作者:

三千皖甲

分类:

穿越架空

  立夏刚过,金陵市上空的太阳就如红柿子一般高高的挂在白云上空,碧蓝的天衍射下,阳光照在人的身上,犹如火烧一般。

  著名的华夏六朝古都金陵,不仅有冠绝江南的溱淮河,更有四大火炉之一的名称。

  金陵明皇城墙上,走着一群头戴太阳帽,身穿着印有京城大学白色衬衫的人行走在古城墙上。

  一位带着黑框老花镜老头,对着古城下的一草一物指指点点,颇有指点江山的味道。

  “李教授,您说金陵占据长江天险,南有溱淮河绕城而过,是水运集散地。这里自古就有“龙蟠虎踞”的美誉,钟山龙蟠于东,石城虎踞于西,北有玄武湖一片大水面,而且南明皇城规模质量一直都是强于北皇城,却为何还要迁都呢?”一清秀的短发男子对着不停拍照的教授问道。

  “沈洛,你说的只是一方面,北方多战乱,如果发生战争从金陵到北方路途遥远,而北方建都却能快速的得到消息,才能组织力量抵抗敌人的入侵,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子守国门,君臣死社稷。”李教授擦着汗向一旁叫做沈洛的年轻人解释着。

  因为从小热爱历史文物,沈洛高考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京城师范大学历史系,后来又一路读博成为了国内著名文物鉴定专家李三立的门生。

  作为华夏文物鉴定协会副会长,把一身的独门鉴宝,论古判真假的学识全都传授给了沈洛。

  让他不到三十岁就成为了京城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

  这次金陵之行便是为了做一个历史栏目,由于近些年网络视频的火爆,不少大学都做起了自媒体来招生。

  这次不仅为了招生做准备,也为了更好的宣传文物的现象,从而能够呼吁各界人士更好的重视。

  “教授,咱们是不是向国家申请一下,这些建筑太过于破烂了,是应该修复了。”沈洛望着角楼上的烂瓦破琉璃。

  李三立对着角楼拍完一张照片后谈了口气道:“你又不是不知道,现在改革开放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咱们国家正在迈入现代化潮流,都在发展经济,能保留下来就已经很不错了,但愿以后有人能慢慢重视这一块吧。”

  望着沧桑的角楼,虽然巍巍挺立在大明城上,但破衣烂衫的模样,真比不上京城的明皇城。

  现在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业,但大多旅游景点是私人承包,虽然是为了利益最大化。

  但能有效的保护建设景点,而金陵明皇城是不收门票的,也因此少了很多利益上的效益,导致文物古迹没有得到完善的保护。

  近百年来华夏的文物传承几乎遭受到毁灭的打击,有些是天灾人祸,但多数还是缺少无知和意欲熏心造成的。

  李三立就曾亲眼见过明代大书法家李在书写的墓志铭被当做茅坑垫脚石。

  还有把清代古籍手稿当做擦屁股的草纸,简直是可笑又可恨。

  更是被RB那些人,在华夏大量低价购买文物,让华夏文物出现在他们的博物馆中,而且那时候买这些文物简直就是白菜价格。

  奈何为了顺应发展的潮流,也没有人把关注点放在这不能吃不能喝的东西上。

  尤其流失了很多珍贵瓷器到倭国,到了近代,RB居然自称瓷器的创造者,不由让华夏收藏界大为吐血。

  亲身经历两次文物界灾难的李三立,一直励志教导沈洛这些学生,要以保护文物为己任。

  这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源,也是一种历史唯一形势上的存在,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沈洛摸着包浆圆润的汉白玉材质的楼梯护栏,不由感叹岁月的摧残。

  看着庄严雄伟的明皇城,仿佛当年大明盛世就在眼前。

  历史的长河中除了书面记载了这些存在,也只有这古老苍凉的建筑还在尘封着往事前程。

  走进角楼,沈洛对着楼内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工艺,不断的找取角度拍摄着。

  这些技艺都是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