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差0.5分就能进一中,怎么就只差0.5分呢?”
“随便多对一道选择题,就能有两分。”
“志愿怎么填?晓晓成绩不算差,一直在学校排前五,就是他们学校太拉跨……”
林晓躺在单人床上,底下铺的是竹编的席子,肚脐上还盖着一条牡丹花色的毛巾毯。
老房子两层结构,她睡的是后来拼接新造的一间,比原先的房子耐热,但架不住炎炎酷暑,老式电风扇呼呼吹个不停,脸上依旧挂着薄薄一层汗。
林晓已经醒来一个小时,前半个小时在努力消化自己重生的事情,后半个小时就是安静偷听隔壁父母说话。
也算不上偷听,老房子隔音差,隔壁稍微有点动静,都能听个大概。
再加上父母自以为很小声,实际嗓门偏大,林晓已经完全摸清楚自己重生后,现在是什么时间节点。
眼下正是2002年的夏天,她中考完大概十几天,已经去过学校,知道自己的中考分数和在县里的排名。
她读的是乡镇中学,中考时乡镇学生有照顾政策,只要学生中考排名能进全县前一千名,不管是否达到录取分数线,一中都会招收。
但林晓却没那么幸运,全县排名1003,与一中的分配名额失之交臂。
不能走政策照顾,除却一中外,其他学校录取又是按照正常分数来的。
而林晓的中考成绩,和二中的录取分数线差了2分,但比三中录取分数线,又整整高出40多分。
2002年,怀溪县的中考录取原则,是先出分数线,然后学生再自行选填志愿表。
除了公办高中,另外还有几所民办高中,而这些民办高中里,最出名的就是一中名下的那所——行知高中。
这所民办高中新建不过五年,今年是第四次招生。
打的是和一中同吃同住共校园,师资力量和一中本部完全相同的旗号。
也就是说,进入行知,实际上的学习环境就在一中校园内,任课老师也是一中自己的师资。
今年行知迎来第一批高考生,而且高考成绩非常不错。
也因此,这一年的高一新生招收,格外热门。
林晓走到父母房间时,两人已经在商量,要把她送进这所民办高中去上学。
见到女儿进来,章若梅直接就说:“晓晓,我和你爸商量了下,你这个分数去三中太浪费,还不如花点钱去行知。”
林志成也点头,“我让你小叔去打听,他有门路,你进一中只差0.5分,花钱买顶多一万,进去后能和一中学生上同样老师的课。”
这时候的高中,只要和录取分数线差额在一分的,都可以光明正大的买进去。但谁都想要这个购买名额,放开的名额有限,就看谁的关系硬。
林家三女二子,林志成在兄弟姐妹中排老二,上头有一个大姐。
另一个儿子是老幺,叫林志军,挺有头脑,年纪轻轻就给怀溪县前三的厂老板开车,算是林家一众兄弟姐妹中,混得最好的。
无论是性别还是能力,林志军在林家最风光,也最受偏爱。
父亲这番话,林晓直接梦回前世十五岁的那年夏天。
只差0.5分,她心里是很不甘心的,一中的照顾政策没份,二中也进不去,三中根本不想去。小小年纪,中考考差了就跟天塌了似的,整个人六神无主。
所以在听到父亲说要花钱买进一中的民办高中时,心里竟是大大松了口气。
和一中学生一样的师资,这和上一中也没差了吧?
天真的她只顾着自己心里那点小心思,却完全不知道,父母在背后做的那些事。
直到大学毕业那年,她才从姑姑口中得知,为了让她能够进民办高中,她爸找小叔帮忙,花钱买名额五千块钱,但是送人情却花了整整两万。
这还不算,民办高中每年学费一万二,三年就是三万六,当中还不包括住宿费和课本学杂费。
可以说,林晓念个高中,相当于上了一个三本大学。
为此,她妈每学期开学前,都要找舅舅借钱周转。舅妈不好相处,妈妈没少受委屈。
可是,林晓还是没能考上一本大学。
工作后的林晓,无数次算这笔账,越算越觉得心疼,这钱花的实在太不值了。
她根本没赚回来!
眼下再次面临这个问题,林晓立即摇头,“我不要,我不去行知。”
“干什么不去?行知今年高考成绩很不错,考上一本线的有几十个。你成绩好,有一中的老师教,肯定也能考得上。”林志成对大女儿抱有很深的期望。
林晓也知道,父亲一直把她当儿子养,甚至想着将来要招赘。
九十年代的农村,重男轻女思想依旧普遍,林晓之后,章若梅凭借政策在五年后再次怀孕,抱着再生一个儿子的想法,结果却得了两个女儿。
是的,一对双胞胎女儿,家里三朵金花。
双胞胎不多见,亲戚邻里都来祝贺看热闹,但有嘴碎的总是“无心”提一句,“这要是两个儿子就不得了了”。
张若梅气结,对三个女儿更好,心里暗暗发誓要把所有女儿都培养成材。
听到大女儿不想去行知,章若梅沉了脸,“不去行知你想去哪里?你这个成绩只能去三中,三中今年高考,你知道有几个考上一本的么,十个都没有。”
“我们是为你好,花钱给你买进去,你自己还不乐意!”章若梅心里不得劲,费尽心思为女儿谋划,结果孩子还不领情。
林晓听父母你一言我一句的念叨,一直没吭声。
直到两人该说的都说完了,这才开口:“爸,妈,我不是不想进好的高中,这不是没考上一中嘛。”
“所以我们给你想办法啊!”
“可是妈,进去行知的不仅仅是我这样只差一两分的,还有那些成绩本来就差的,好的差的混在一个班里,就算有好老师又怎么样,学习氛围并不好。”
林晓对这一点感受很深,前世她进入行知,对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充满期待。
她以为,行知会是和一中一样,是一群学生你追我赶,大家孜孜不倦学习,为考一个好大学奋发努力。
后来才知道,整个班级里,像她这样只差一两分买进来的,最多不过四分之一,剩下的那些,当初中考成绩都可以去五中了。
而五中,是怀溪县公立高中最末的一所。
家里办厂的,基本资产千万以上,给儿女安排出国完全没问题。
零几年的时候出国热,去国外镀层金回来,在国内显得特有面子,找工作都高人一等。
就算不出国,也有门路给孩子找工作,即便孩子念个三本或者专科,只要回到小县城,他们依旧有人脉。
还有一类家里是拆迁户,商铺一年收租大几十万,孩子成绩什么样无所谓,反正只要不作,后半辈子吃房租也够潇洒度日了。
林晓高中三年,就是在一群同学攀比名牌衣服鞋子以及追星买唱片的环境中度过的。
她坚守本心,没有跟着学坏。
但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围,一塌糊涂。
班级前十名,永远都是当初他们这群进二中只差一两分的学生。高考时,这十几个人,三个考上了一本,其余全部是二本。
林晓又很不幸运的,和一本线只差1分。
这里面,有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