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 z咏橘

第188章 水军统帅郭颢

小说:

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

作者:

z咏橘

分类:

穿越架空

第188章水军统帅郭颢

所谓纪效,是指切合实际,从实战角度出发考虑,并非空言。

所谓新书,是指出于陈旧之练兵法,但又不全按照陈旧之练兵手段,出于旧法而创新法,切合时宜。

卫渊所写之纪效新书,大部分都是在写如何训练出精锐水军。

还有一小部分,是讲该如何迎战如今的倭寇。

纪效新书,只切合时宜,至于将来,他此前有说,水军需要去不断兴盛发展。

所以,将来若是水军基础设施、军器设备有所发展的话,那么纪效新书也就成了陈旧之法,后世人再去训练水军,就要从此陈旧之法中再去立新。

这就是为什么,卫渊的这部练兵法,取名为《纪效新书》了。

虽然有‘半路出家’的杨怀仁在此间。

“如若陛下真的要建造水军,不知卫帅心中可有合适的挂帅之人?”杨怀仁询问。

呼延忠精通水兵之道,这样的人才,又不得不用。

卫渊笑道:“海运尚未正式开启,陛下需要有一位大将坐镇东南。”

此话一出,众人旋即恍然大悟,不再聊下去。

当然,后世之事,现在的卫渊,是不晓得的,他看向眼前众人,笑道:

如今,使得辽夏两国忌惮的人当中,就有卫渊!

除了铲除倭寇之外,细细看他布局,会发现,东南沿海一带,几乎都已在他的掌握当中。

随后,几人陆续发言,

别的不说,就说眼前之事。

萧逾明皱眉道:“郭兄前来,那代州之事,要靠谁决断?”

听到卫渊的这番话,杨怀仁等人肃然起敬,

“这世上能带兵打仗的将领很多,但如卫帅这般,从一开始,就想到后世子孙该如何,仅您一人而已。”

林兆远作揖道。

关键是,以郭颢的能力,压制呼延忠,不成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卫渊也考虑了很久,

“本帅想让代州的郭颢统领水军,由呼延忠辅佐,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至于沈青、谢武等人,论资历,那更是排不上号了,甚至要排到斥候出身的林兆远后面。

东南招讨安抚使,哪里是东南,定义不明确,可只要涉及到海运,谁想做海运的生意,都得听卫渊的意思。

众人用了整整半日的时间,才将图编与新书部分内容看完,随后,一个个露出惊骇的目光,

“卫帅,您只用了半个月不到,就将这两本惊世之作写出来了?”

他们也并非是在无脑吹捧。

至于陈大牛.那个时候,只是一名普通士卒而已。

没有人比卫渊更晓得这两部兵书的重要性。

他知道,走哪条路,最快也是最近。

直到明朝皇帝召见戚继光时,他才放心的,亲自将兵书呈给皇帝去看。

“这两部书,当为我兵家之瑰宝!”

“那时正年轻的卫渊,就已经是一位极为出色的实干家了,是他将周朝带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有继往开来之功。”

甚至其势力,已经影响到了扬州等一些内陆地区。

怕也是一些钓鱼台、赤尾屿等地。

更知遇到危险时,该如何做,才能将兵书安全送到京城。

首先,新军的将领,不可能担任水军统帅。

“代州是咱们得退路.梁达太老实”

卫渊又道。

“这两部兵法之事,暂且不要外传。”

别的不说,前世历史上,戚继光写完《纪效新书》之后,可是一直藏着掖着,只给顶头上司还有几位信得过的同僚看过。

但若是不大张旗鼓,只派遣一名斥候送书,卫渊又有些信不过。

甚至靠着他留下的兵法,会将他排在狄青前面也说不定。

也想以微弱的翅膀,煽动不该发生的,或是足以影响后世命运的事情。

要是论资历来说,跟随卫渊一起出来混的将领,也就徐长志能稳压郭颢一头。

林兆远刚欲作揖,就听萧逾明皱眉道:

“沿海内陆倭寇已被我军全面肃清,若是此时,陛下让我军回朝该如何是好?”

但是,水军统帅,至少在刚成立这段期间,一定要是卫渊他们的人说了算。

杨怀仁不晓得郭颢此人,所以不便发言。

卫渊郑重其事道。

卫渊微微颔首道:“让皇城司与我军斥候严密观察,若真是如此,待水军成立,我们便主动进攻。”

历时二十天左右,卫渊将《筹海图编》与《纪效新书》编纂完成。

卫渊手上的亲信就那么多,而且都身居要职。

当然,卫渊是有些杞人忧天,可小心终归是好事。

只因练兵之法写得过于详细,只要是略懂兵家之道的将帅看了,都会对训练水军产生一个大概得章程。

他在东南,有无数人都在盯着他。

继续聊,不免有些犯忌。

所以,他对卫渊,也很忠诚。

在雁门之战中,卫渊是雁门主将,徐长志是副将。

“我写这图编与训练水军之法,是要让陛下与后世人重视海防与水军建设。”

因为张辅已经老了,这辈子,也就到此为止了。

可卫渊呢?

卫渊摇头道:“书重要,但是你更重要。”

有辽夏密探,有海外诸国势力,还有本土官僚势力。

“.”

后世一位革新中华的伟人在看到卫渊所写的两部练兵法之后,就曾给予高度评价,

卫渊点了点头,道:“将最近各地铲除倭寇的情况说一说。”

“我天朝子民能有卫帅,当为一幸事!”

身居高位,一言一行,或都可扭转后世大势,卫渊有这个前瞻性,所以他也想试一试。

寻常兵家宗师,一生能够写出一本兵法,就足够当世惊叹了。

“楚州存留倭寇大概有三四百,已尽数被我军伏诛,或许还有一两条漏网之鱼,但已掀不起丝毫风浪。”

前世历史上,就是因为水军的衰败,导致敌人打开了国门。

杨怀仁道:“我军来至东南这段时间,已经铲除倭寇两千余,几乎沿海陆地之上,再无倭寇。”

“我军共计斩杀明州倭寇三百余.”

“更希望,后世人可以永不忘水军之重要性,要使我天朝永远万邦来贺,最不可缺乏的,就是水军。”

并且将图编与水军练兵法传阅众人。

只要是有点儿脑子的人,都会深刻意识到,事出反常必有妖。

在卫渊写书之时,就已让陈大牛等人各自领兵数千,镇守沿海一带州府。

而这个章程,就是一支支水军的成立。

当然,无论此时卫渊,还是他所熟知的,那位抗倭英雄,都不免有杞人忧天的嫌疑,毕竟,一部兵书而已,能有多大用处?

但小心,终归是没错。

倘若那时的水军足够强大,可以击败一切敌,那些敌人,也不至于如此轻视中华。

此人足够聪明,又是跟随卫渊一路厮杀过来的将领,他来担任东南水军统帅,既符合身份地位,也能让卫渊放心。

“而且,创建水军这事,陛下其实也想做,否则,文治武功,如何评?”

“.”

而卫渊在临时担任雁门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