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 z咏橘

第309章 指挥百万大军,包打天下!

小说:

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

作者:

z咏橘

分类:

穿越架空

待卫渊来到朝殿时,百官已等了一会儿。

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凝聚在他的身上。

在他们看来,如果说,除了皇帝之外,还有一人,能算是天命之人,那么这个人,一定是卫渊。

农家子出身,昔日不过区区一边陲小将,短短几年光景,就已成长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如何能不让人羡慕?

待卫渊来到众人身前,刚想朝着赵曦跪拜,众人却听这位新帝缓缓开口道:

“卫渊,你甲胄着身,无需多礼!”

“今日,朕也不与你废话,也不议你如何要打此仗,总而言之,朕,只看结果!”

说到这里,赵曦豁然起身,目视群臣,最终,仍是看向卫渊,正色道:

“自今日起,北伐期间,大周境内军队,皆由你节制调动。”

“驱逐鞑虏,收复失地!”

闻言,卫渊郑重抱拳,“臣,领旨!”

换做以前,新帝登基,绝不敢肆意大动兵戈,若是一旦战败,极容易造成社稷倾覆的惨剧。

是以,所有人都认为,在赵祯驾崩后,赵曦会采取怀柔政策,争取通过谈判的手段迫使辽军撤退。

但谁也没想到,一个年仅不到十岁的皇帝,居然敢有胆量与辽军死战到底。

甚至在灵前继位当日,就要派出军队北伐。

在王安石看来,这都是赵曦过于早慧的表现。

所谓过慧早夭,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当日。

赵曦命卫渊乘坐自己的龙辇,前往汴京城外。

途中,赵曦一直神采奕奕的,与卫渊说了很多,恨不得即刻收复失地。

龙辇内。

卫渊看着眼前的天子,无奈地笑了笑。

在百官前,赵曦就是一名天子,可在卫渊这里,却放下了所有的防备,更像是一个孩子。

他不知道,他与赵曦之间的师徒情谊还能维持多久。

若能撑到收复燕云十六州,实现华夏大一统,那就无憾了。

赵曦显然没有想那么多,

“卫师,若你杀了那耶律仁先,可定要将他的头颅带来,我要用他的头骨做成蹴鞠!”

“卫师,朕不问你如何打这一仗,朕就问你,可有把握?”

“卫师,就算打不赢也不要紧,收复失地的事情,咱们可以慢慢来,朕还年轻,卫师正值壮年,不必急于一时。”

“卫师,倘若兵败,朕说的是倘若、万一,你可一定要保全自己,活着,就有希望,耶律老贼已经老了!”

“卫师.”

“.”

这位年轻的天子似乎并不觉得自己的话有些多,更不觉得厌烦。

他很恨不得,此刻领兵出征的人是自己,而非卫渊。

赵曦一口一個‘卫师’,他从未这般热切的称呼过‘王安石’。

若论卫渊与王安石对赵曦谁的影响更大,那无疑是前者。

没有前者,今日的赵曦,不会变得这么好战,更不会整天嚷嚷着要收复燕云十六州。

龙辇外,街道两旁,跪满了头戴白布的百姓,他们还在为赵祯守孝。

他们不停地高呼着‘皇帝万年’。

但赵曦并未在乎这些声音。

这位仅看外表,只让人觉得略显可爱的天子,满脑子都是击溃辽军的事情。

“卫师.”

赵曦还在说着。

卫渊突然插了一句嘴,“陛下.”

赵曦问道:“卫师,伱可是有话要说?有什么要求,你尽管提,朕一定极力满足.”

刚说到这里,就见卫渊摇了摇头,“陛下,到城门了。”

赵曦一愣,笑了笑,旋即,在众人的搀扶下,下了龙辇。

卫渊站在他的身后。

赵曦上了城头,卫渊步行出城。

城外,是陈大牛集结的十五万兵力,其中包括五万荡虏军。

其余十万,是个虚数,包括着已经绕道汴京,前往汤阴的江南军队。

待卫渊出城去,翻身上马之际,赵曦已经站在了城头上,看向已经列阵的大周将士,心中顿生豪迈。

从未饮酒的他,突然让朱总管拿来一杯酒,大声道:

“你们都是大周的英雄!”

“这杯酒,敬你们!”

“朕,愿诸将,旗开得胜!”

“朕,在汴京,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说罢,便将杯中酒水一饮而尽。

一股灼热感瞬间在肺腑内燃烧起来,顷刻,面色就已红润。

他本想咳嗽两声,但是担心失了帝王的威仪,便是将咳嗽的感觉强行忍住。

卫渊坐在马背上,抬头看向赵曦,抱拳道:“谢陛下!”

“陛下万年,大周万年!”

话音刚落,所有的将士,陆续响应,他们纷纷将兵刃举过头顶,大声道:

“陛下.”

“.万年!”

“.”

声势宛若连绵山脉,此起彼伏。

稍后,赵曦目视大军出征。

就在卫渊将要离去时,赵曦忍不住地再次开口,“卫师!”

卫渊回首看去。

赵曦道:“卫师,保重!”

卫渊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微笑,朝着赵曦抱了抱拳,就此离去。

这一幕,让一直站在赵曦身旁的王安石想到了一些野史中记载,刘禅送诸葛亮出征的事迹。

不过,他知道,赵曦可不是那个扶不起的阿斗。

至于卫渊是不是诸葛亮,他也拿捏不准。

——

除了与西夏陷入僵持的延边三十万大军。

当前,中原境内,大周的军队较为分散。

首先是代州方面,秦烈老将军率领二十万大军,将代州各边镇戍卫的固若金汤。

说实话,整整二十万大军,面对的敌人还非辽国主力,这要是保不住代州,可以死谢罪了。

大名府主战场那边,秦振手底下有四十万大军。

戍卫齐州的主将徐长志那边有十五万。

原先镇守高阳一带的杨怀仁倒是有二十万大军,其主要职责,已经从抵御耶律仁先转为切断辽军辎重路线。

而且,前后又向大名府一带增兵八万左右。

是以,杨怀仁手上的军队,只有十万左右。

林兆远正带着从福建一带募集的二十万大军赶来。

此战,大周再无空闲军队可言。

换句话说,为了打这一仗,大周将全国的军队都给调动了,可谓倾举全国之兵,乃是赌上国运与国力的一战!

如今,耶律仁先正驻扎在相州一带,打算待时而动。

此番,卫渊出兵,就是要前往汤阴。

汤阴是距离相州最近的一座城镇,此举意在扼守耶律仁先的攻势,从而使大周的军队,全面转守为攻。

在前往汤阴之前,卫渊与萧逾明等人商议了一些事情。

期间,陈大牛万分激动道:“算上代州、大名府、齐州与南方赶来的将士,足足百万大军啊,如今都归大哥统帅。”

“韩信曾说,他带兵多多益善,只怕也无法与大哥相比!”

卫渊前世历史上的宋朝,不算冗兵的因素,最巅峰时期,军队人数达到了一百三十万左右,这还是有史可察,记录在案的数据。

不计入的呢?林林总总加起来,只怕北宋时期的军队数量,要达到惊人的一百六十万左右。

如今,这个时代的大周,几乎是与前世历史上的宋朝巅峰时期军队数量相等。

说实话,指挥百万大军作战,换做哪个统帅,都要无比激动。

只不过,让卫渊感到头疼的是,这上百万大军,抛去一些老幼与战力低下的人,其精锐之师,只怕也就三十万左右而已。

也就是说,与辽军作战的主力,就要看那三十万精锐了。

而在三十万的精锐里,只怕骁勇善战的骑兵数量,不足十万!

这便是大周冗兵的弊端。

倘若卫渊指挥的是前朝的军队,无需百万,三十万足以横扫整座天下!

“大哥看似指挥着百万大军,风头一时无二,但各军如今都在各自为战,大哥能彻底指挥的军队,只有从南方带来的这些将士。”

“荡虏军是咱们的家底,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出动,此战,远比咱们想想的要艰难。”

萧逾明缓缓开口。

如今,待在卫渊身边的将领,除了萧逾明与陈大牛之外,就只剩下沈青。

换句话说,跟随他参与此战的将领,全部是他的心腹与嫡系。

“逾明说的不错,此战若想大胜,必须要将军队归拢,各自为战,最终只能是被辽军逐个击破。”

说到这里,卫渊抬头看向沈青,道:“秦振还是要坚持在大名府与耶律信先部展开决战?”

后者点头道:“卫帅先前建议秦振只留十万兵在大名府,他仍执意要在大名府与敌展开决战,还说,若卫帅只是建议不是军令,他仍按照先前部署行军。”

陈大牛不满道:“大哥是想给他留些颜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