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心灵守护指南 云栖耕读

33. 第一次主动出击

小说:

心灵守护指南

作者:

云栖耕读

分类:

现代言情

陈砚清的办公室,在深夜呈现出与白日迥异的气象。日光灯管发出均匀的冷光,照亮了几乎占据整面墙的白板。此刻,白板上不再是抽象的公式,而是贴满了照片、打印的资料,并由彩色磁条连接,构成了一张初步的关系网。王先生家的黑色泪滴书签、程序员王工那款效率软件的诡异Logo、偏执医生所阅书籍的出版社徽章……这些曾经孤立的点,被陈砚清用严谨的逻辑线条串联了起来。

林凡坐在一旁的椅子上,手里无意识地摩挲着一块温润的老玉,借此过滤掉白板上那些物件图片传来的、令人不快的残余“质感”。他看着陈砚清像一位临战的指挥官,在白板前踱步,用马克笔写下关键信息。

“综合所有线索,‘高端精英减压沙龙’是当前最高优先级的切入點。”陈砚清用笔尖点了点白板上沙龙的信息,“王先生提供的参与时间、地点,与他的家庭关系恶化时间轴高度吻合。书签是唯一确认的实物载体。”

“所以,我们要去闯一闯这个‘龙潭虎穴’?”林凡挑起眉,语气带着点调侃,但眼神认真。

“不完全是。”陈砚清转身,拿起平板电脑,调出一张地图,上面有一个红圈标记。“沙龙本身具有高度隐蔽性和排他性,直接闯入效率低下且风险不可控。但根据其运作模式分析,它需要持续吸纳新的‘精英’成员。我追踪了几个与该沙龙关联的线上社群动态,结合城市活动数据模型进行交叉验证……”

他顿了顿,在平板上调出一个新的坐标,那是一个位于城市边缘、由旧厂房改造的小型创业园区。

“预测显示,这里,‘云谷创园’,有高达87.3%的概率,是他们的下一个‘播种’地点。园区内多家初创团队正面临巨大的融资和业绩压力,整体情绪土壤‘肥沃’。他们将在明天下午,举办一场面向园区团队的‘压力管理与效率提升’分享会。主讲人,虽未直接标注与沙龙有关,但其网络行为轨迹与沙龙核心成员存在17处重合。”

林凡凑过去看了看:“所以,他们是换了个马甲,来散播‘病毒’?”

“可以这么理解。这是一种更高效、更隐蔽的规模化‘感染’方式。”陈砚清放下平板,看向林凡,“这是我们第一次主动干预可能发生的群体性‘心灵瘟疫’。我们需要一个计划。”

计划,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迅速成型。陈砚清负责外部策应和技术支援,他黑入了(用他的话说,“以研究目的临时获取了权限”)园区的安防系统,便于监控,并准备了多个干扰和疏散预案。林凡则负责潜入内部,近距离感知确认,并见机行事,在“瘟疫”爆发前,尽可能“消毒”。

“你的任务是感知、定位、干扰,必要时为我的外部干预创造时机。”陈砚清语气严肃,“避免正面冲突。我们对他们的具体手段和人员配置知之甚少。”

“明白,”林凡点点头,活动了一下手腕,“我就是去当个‘情绪感应器’,顺便搞点小破坏。”

第二天下午,“云谷创园”的共享会议室内,果然座无虚席。几十名年轻的创业者、程序员、设计师聚集于此,他们脸上带着熬夜的疲惫、对成功的渴望,以及不易察觉的焦虑。空气里弥漫着咖啡因和压力的味道。

林凡穿着简单的卫衣牛仔裤,混在人群中,像个来找机会的年轻设计师。他找了个靠后的位置坐下,刻意收敛自己的感知,像一只蛰伏的蜘蛛,只等待着特定猎物的振动。

分享会开始,主讲人是一位笑容得体、言辞极具煽动性的中年男子。他一开始讲述成功的励志故事,调动情绪,但很快,话语开始悄然转向,不断强调竞争的残酷、时间的紧迫、失败的可怕,将焦虑感不断推高。

林凡闭上眼,细细品味着会场内集体情绪的变化。起初是共鸣与期待,随后像是被无形的手搅动,开始变得躁动、不安。一种粘稠的、带着绝望底色的压力感,正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就是现在……”林凡心中暗道。他感受到,主讲人的话语像是一把钥匙,正在试图打开在场所有人内心压力的“潘多拉魔盒”。他甚至能隐约“听”到一种低频的、近乎幻觉般的嗡鸣,那是大规模情绪被引导、被放息的征兆。

他悄悄拿出手机,在桌下给陈砚清发了预设的信号:“确认,开始。”

与此同时,会议室前方的投影屏幕,以及会场角落的辅助显示屏,突然毫无征兆地闪烁了一下,主讲人精心准备的PPT被替换成了一片深海景象——缓慢游动的鱼群,幽蓝而宁静的光线,伴随着轻柔的海浪白噪音。这是陈砚清选择的第一种“情绪对抗剂”,用以中和不断攀升的焦虑。

会场出现了一阵小小的骚动。主讲人愣了一下,但很快恢复镇定,试图用幽默化解:“看来我们的设备也想放松一下?”

但他的话音未落,林凡行动了。他没有看向主讲人,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会场内几个情绪“波动”最剧烈、几乎快要到达临界点的个体身上。他微微调整呼吸,将自己感知的“触须”小心翼翼地延伸过去,不是去共情他们的焦虑,而是像一阵极细微的、清凉的微风,轻柔地拂过他们灼热的情绪表层。

他传递的不是具体的安慰,而是一种感觉——一种“停下来,喘口气”的暗示,一种如同掌心握住一块凉玉般的镇静感。这是他最近在陈砚清的“逻辑容器”帮助下,初步掌握的“聚焦屏蔽”与“定向安抚”技巧的初步应用。

效果是细微但确切的。那几个快要崩溃的人,紧绷的肩膀微微放松了一些,急促的呼吸似乎平缓了零点几秒。

主讲人显然察觉到了会场氛围的微妙变化,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光,加大了话语的力度,试图重新掌控局面,更露骨地宣扬起“剥离情感、拥抱绝对理性才能成功”的论调。

就在这时,陈砚清的第二次干预到了。会场所有的灯光猛地暗了下来,只有应急指示灯发出幽绿的光。一个经过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