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皇帝听出来,就连旁边翰林院同僚和内侍们也都听出来。
除了皇帝近侍的公公知道高俞姑侄关系不融洽,其他人看来他们的关系还算和睦。高侍郎长子大婚,兄弟二人全都去了,与侍郎长子关系亲厚。
这忽然隐晦地“告御状”有点不和谐。
皇帝知晓高俞姑侄貌合神离,这个臣子又少年意气,也起了兴趣,放下奏本问下去:“如何受伤?伤势如何?”
俞慎思并非想这么点小事在御前提及,只是不一点点让皇帝和同僚以及朝臣们知晓他们俞家和高明进面合心离,今后高明进的事情败露,俞家作为妻族,他和俞慎言又与高明进同在朝,难保不会受连累。
公事上他可以支持高明进,私下他们关系必须不和睦。这不和睦还得是高明进的原因。
他恭敬回道:“多谢陛下关心垂问,只是烫伤,已无大碍。”
恰时,内侍进来禀报,户部高侍郎觐见。
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到。
高明进在殿门前驱散身上的寒气后进殿。
年底,各部繁忙,今年的户部尤甚。高明进一□□皇帝的御书房过来几趟。
皇帝没有先问公务之事,既然这个少年臣子都当面“告御状”了,他总要过问几句,权当听个饶舌放松下。
高明进闻言还着实有点错愕,事情过去几日了,没想到这么点小事皇帝会听闻且询问。
他未有否认,态度诚恳,“是臣之过,一时疏忽所致。”
又详细回禀:“臣当日瞧俞修撰吹风受冷,便给俞修撰倒了杯热茶。关心则乱,未考虑车马不稳。俞修撰亦是规矩守礼,念及臣乃长辈,怕失礼茶烫亦未有言明。事后臣已差人送了些伤药补品过去,也将车夫训斥一番。”
俞慎思心里狠狠翻了个白眼,明明是拿着身份压俞慎言,逼他接,到你口中却把话说得那么好听。
皇帝瞥见旁边立着的少年臣子垂着眉眼,嘴角抿着,像是受了气不敢发,显然事情比高明进说得复杂。
家务事最难断。
高明进如此说,皇帝便顺着他话道:“你们姑侄长慈幼孝,小小误会便罢了。”
他们一点都慈孝不了。
皇帝这么说,俞慎思识趣地应声:“是。”
却也不想这么就算了禀道:“臣听兄长所言高侍郎当日提到对西北之策有新的想法因为受伤没有来得及请教。程总督的凑本是西北之困境不知高侍郎的良方是否能解西北之困。”
皇帝也正为面前程远岱提到西北之事忧心
殿内侍候的人也都竖着耳朵想听听这位户部侍郎有什么高见。
此人在户部这么多年提出不少策令每一策都于国于朝廷大有裨益。
俞慎思也想看看高明进当日和俞慎言所言的那些话是否敢和皇帝说。
他若是敢说他还真信他良心未泯想让俞慎言献策进言。
他期待地看着高明进。
高明进亦朝他瞥一眼当然知道他的心思。
他回禀道:“臣欲与俞修撰商议西北分化后在经济管控的基础上是否可以拆除防御将关口或围城改建为商镇增加互市。既能加强对西北各地的治理又能促进两地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西北稳定和安全。”
这自然不是现在能在西北实行的。
皇帝闻言便颔首“是个不错的法子。”
俞慎思心中冷笑果然知晓自己那日所言多么疯狂不敢轻言半字。
不过他对高明进这张口就来的想法倒是佩服看来这个想法早就在他的脑海中只是一直藏着。
这个人脑子里不知道有多少于朝廷有利的良策。太子评价他:胸怀大才不尽全心。一点不假。
他倒想瞧瞧最后他是全吐出来还是带进坟墓。
总有能瞧得见的一天。
说完西北的事俞慎思也退回自己的位置上。余光瞥见旁边记录起居实录的同僚用很异样的眼神朝他看过来。
俞慎思:“……”
怎么?自己“告御状”的事你还准备“载入史册”呢?
后世人整理当今皇帝的史料见到他因为兄长手被茶水烫伤“告御状”不知道啥反应会不会细细剖析推理来一篇“阅读理解”。
他朝史官露出友善的笑意心道还是忽略不记了吧?
当然讨好无用否则就不是称职的史官了。-
高明进觐见为的
是南安省和江原省实施新策后的情况。
秦耀先虽然生活奢靡、善于弄权,但的确有才干。自赴任后在当地大刀阔斧推行新策,虽然阻力不小,没有彻底推行开,但已见成效。新策实施的州县赋税明显增加。与新策推行并行的是户籍的重新登记造册,倒是挖出来不少隐瞒的人口。
江原省的豪门世家和大地主阶层反抗强烈,汤逢春上任后,倒是有些手段,但是强龙难压地头蛇,依旧步履维艰。士绅闹事虽压下去,新策推行依旧不配合,成效微乎其微。
皇帝也愁着此事。汤逢春若是不能胜任,只能重新安排官员,一时间脑海中还没有合适的人选。
高明进进言:“臣以为不妨给汤巡抚安排个副手。
皇帝不是没有想过。只是有所顾虑,高明进提出这个建议,皇帝便顺势询问可有合适的人举荐。
高明进推荐了两个,一个是衡王的人,一个是太子的人,不偏不倚。
皇帝知晓他的心思。
这也是他看重高明进的原因之一。
数日后,皇帝与几位朝臣商议安排人到江原,最后定下都察院郭坚,年前便启程前往赴任。
两个对高明进怀恨在心的人全都去了江原,去推行他提出的新策。
不知高明进与郭坚关系破裂的官员,倒是认为郭坚此去既是做汤逢春的副手,也是监视。但知晓的人却是替高明进捏了把汗。
高明进却是气定神闲,浑不在意,有种君子坦荡之态。
年底各个衙署都忙得团团转,翰林院也不例外,大过年的都得分班值宿。所幸俞慎言兄弟二人不是在大过年当天,倒是和家人过了个团圆年。程宣便轮在了大年夜。
程宣表现很心宽,父母都在西北,京城家中只有最小的叔叔和最小的妹妹,吃的本就不是团圆饭,也就不太在意了。
年后拜年,程宣主动登俞家的门。
俞慎思到门前相迎,见到程宣身侧跟着一位十五六岁的姑娘,有些诧异。
姑娘面皮白净,五官和程宣几分相似,但轮廓线条不似程宣分明,多了分女儿家的柔和,显得温柔娇俏。猜得到是他那个还未出阁最小的妹妹程宛。
“程兄程姑娘。”俞慎思施礼。
俞慎思虽然也常登程家的门这还是他第一次见程宣的妹妹。
程宛笑着福礼“三公子好。”
程宣上前一步搭着同窗的脖子笑着同他解释:“你别多想小妹是来拜访令嫂。”
废话!不是拜访自己大嫂难道来拜访他?
“应该是程兄别多想才是。”请他们进去。
程宜程宛姐妹和赵宁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