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们保留自己风俗习惯的同时,也慢慢大梁化。
如此一来,民族融合了,也减少不稳定的因素。
不过百姓对这些政令倒是不怎么抵触。
主要是也是因为之前朱曦当政者残暴无道,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
被灭国后,大梁也没为难普通百姓,甚至还帮他们战后重建,他们感受到大梁的友善,自然会慢慢认同大梁的统治。
沈映星在北境一边盯着京城的动向,一边等着北齐和大辽动手。
而京城那边也希望北齐跟大辽能牵制住沈映星。
几个封地王爷入京,让朝中百官心思涌动,每个人都仔细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反正就是都不明确站队,跟谁都关系暧昧,就等着有了定论那天好捞个从龙之功。
他们没想到的是,沈映星折腾育种有紧张就算了,出海带回来的粮食居然也有收成!
沈映星还特地派人从北境给京城送来了几十斤的土豆和红薯。
赵曜收到后,大喜过望,让连公公亲自盯着御膳房,就照着沈映星说的那样简简单单蒸熟,然后在早朝上切成小小一块,让每个上朝的大臣都尝一尝。
赵曜自己也偷偷吃了一小口,不管是红薯还是土豆的味道,都让赵曜这个吃惯山珍海味的皇帝眼前一亮。
不少大臣同样也震惊于这两种新粮食的味道。
他们纷纷交头接耳,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对这粮食的认可。
如果是别人得到种出来的,他们必定大夸特夸。
可偏偏这个人是沈映星,北境最令人头疼的存在啊!
本来他们就阻止不了沈映星培育高产量稻种,现在又来新的高产量、真正能吃饱的粮食,那还怎么得了?
一旦让沈映星在北境真的彻底种成功,那北境就差不多可以算是一个独立的王朝。
有自己的粮仓供应军需,朝廷还怎么控制得住北境?
罗辰第一个出列,“启禀皇上,我朝有海禁,沈映星身为大将军,无视朝廷禁令,公然派船队出海谋私,臣人为此举有谋逆之嫌。”
另一个官员也跟着站出来,“臣附议,沈映星违反朝廷禁令出海,理当捉拿回京,以谋逆论处。”
“皇上,我朝实施海禁多年,如今沈映星明知故问,视我朝禁令无物,若不严惩,只会让越来越多人出海,到时候海禁变成摆设,朝廷还有什么威严?”
“请皇上知沈映星的罪。”
朝堂一半大臣跪下来逼赵曜降罪沈映星。
只剩下周丞相、吴尚书、陈修文以及邓御史等人。
邓御史旁边别的御史见状,扯了扯邓御史,让邓御史跪下给赵曜施压。
邓御史扯回袖子,在跪了大片的金銮殿上走出来,“回皇上,沈大将军是否派船队出海并无确凿证据,单凭新粮食就要问罪,未免太过儿戏!
另外,先前因为新稻种一事,朝中各位大人也是今日的态度。
臣今天斗胆问这些大人一句,到底是你们嫉妒沈大将军太有能力,害怕被沈大将军取而代之,还是真的只是为江山谋算?
北境一行,已经证实培育新稻种确实有进展,而沈大将军也从未咬死新稻种算成功。
她的意思是,就算今年收成好,那也不代表明年也如此,需要数年试验,不断改进才能真正成为可以推广的稻种。
如今沈大将军得到新粮食种子,试种出收成不错,第一时间上报朝廷何错之有?
各位大人却拼了命想要将新粮食按死在萌芽之际,有新的粮食不是好事吗?
种不出水稻的可以试种别的,难道百姓吃饱还不如勾心斗角更重要?
入仕之初,各位的初衷大概都是让百姓生活更好些不是吗?为何当官久了,却忘记初心,只剩下公报私仇?”
邓御史这一番话说得铿锵有力,像一记重重的耳光扇在跪下来的大臣脸上。
以前邓御史确实不喜欢沈映星。
可北境一行,让邓御史折服在沈映星的能力和品德下。
他从未见过有如此胸襟的女子。
不管是手段还是气度,都远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