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宁的稿子李萌看了,写得很不错,只需要在比赛的时候巩固战线、把立场捍卫住了。
但是,乔宁没有参加过这种比赛,用词并不专业,李萌抓紧时间帮她改了改术语。
一切准备就绪。
因为一班和三班是参赛班级,有优先特权,能全体观赛,其他班级是限定名额需要报名参加。
比赛当天,剧院里人山人海。
乔宁在后台看到这场面,特别紧张。
偏偏还出了点岔子,她的麦出了问题,筱筱比她还紧张,握住她胳膊,“你在这别动,我去找老师。”
乔宁抿唇,点头。
后台人很多,都是为了各自节目做准备的同学。
乔宁安静站在那儿,突然就看见周予淮。
周予淮从门口进来,站在昏聩的灯光下,被同学拉着说了两句话。
乔宁不认识那个男同学,但经常有人找周予淮问题目,他认识的人多,对人也随和,所以到哪儿都有人跟他打招呼。
他说了两句,目光扫过来,看向乔宁。
乔宁跟周予淮在教室以外的任何场景几乎都没交集,平常在教室胳膊与胳膊只隔着一拳的距离,也没说过什么话,这几天因为有各自要忙的事,除了上次周予淮帮她理思路,更是没有说过其他的句话。
这个时候,乔宁原本就紧张,周予淮又突然出现。
导致,乔宁心里跳了跳。
周予淮结束那边的对话,朝这边走来。
因为周予淮穿过人群朝径直朝这边走,目光还看着她。乔宁没办法装作无视,直接转身离开。
周予淮走到她跟前,隔着一个人的距离,说:“别紧张。”
乔宁无意识放缓呼吸:“嗯。”
周予淮说:“我们都在台下。”
说到这句,乔宁不受控愣了下。
她没去想,筱筱刚才跑出去是不是撞见周予淮,是不是跟他说过什么。
她只是觉得那两个字,把他们的距离拉得好近。
好在,周予淮并没在意,只是说:“稿子都准备好了吧。”
乔宁反应没断开,点点头:“大家的稿子都互相确认过了。”
周予淮挺平淡的:“行。”
乔宁也尽可能表现自然,多年后再回看这个画面,只觉得当时很刻意,维持着表面的平和,因为有种心思,虽然说不清,但好像不希望自己暴露出任何什么。
--
筱筱火急火燎地跑过来帮乔宁别麦,周予淮往旁边让了一步,筱筱没注意他。
“这个应该再没问题了,我刚在那边试过了。”
“是这么别的吗。”
“诶,不对!哦,对对对!”
她一惊一乍,耳边的吵闹声,又充斥过来,筱筱在身边,乔宁找到理由,得以寻常地挪开视线。
一直到上台。
乔宁都不知道为什么会发展成这样。
她稀里糊涂的,好像一直被人推到这儿,跟队友轮流喊出口号:“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辩。”
主持人推进流程。
他的桌子在中间,正反方面对面,偌大的影剧院,台下观众满座。
乔宁心一直跳。
正方开始发言,她才平复心情,认真听,认真记录。
如同周予淮说的,他们可能从定义真正爱情的角度抢占制高点,正方一辩说:“‘真正’的爱情,是真挚的、不参杂志的情感投入,是两颗心之间纯粹的相互吸引、彼此倾慕,并渴望共同成长的美好情感。从情感的本质上来说,学生时代的爱情具备了真正爱情的核心要素,纯粹真挚性与深刻的投入感,所以学生时代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
他们重新定义“真正”,把反方观点“学生时代的爱情只是幼稚的喜欢”中的“幼稚”转化成他方的优势:“纯粹”。
说得很好,很动人。
但乔宁知道,要做的是要赢比赛。
要赢,立意就得更高。
他们讲述美好,他们就讲事实。
徐博文站起身,气势十足,在他长长的发言中说道:“情感的真诚美好,不等同于关系的成熟完整。我方认为真正的爱情,是一种基于相对成熟人格和一定现实基础,能够经得住现实考验,并包含长期责任承诺的、稳定的情感联结。学生时代的心智不成熟,决定了其情感更多是‘好感’而非‘真爱’。我们很容易将对异性的好奇、青春期荷尔蒙的萌动、甚至是对陪伴的渴望,误认为是爱情。”
他说:“从现实基础看,学生时代的恋情缺乏承担‘真正爱情’责任的能力和根基。真正的爱情,不是感觉,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和共同的未来规划,所以学生时代的爱情并非是真正的爱情。”
——我们很容易将对异性的好奇、青春期荷尔蒙的萌动、甚至是对陪伴的渴望,误认为是爱情。
乔宁听到了这句话。
很快进行到第二个环节。
李萌的驳论也很犀利,着重指出了几点,“真”不等于“深”,“过程”无法替代“结果”,“动力”可能是“压力”。
质辩的重担主要交给孙涵之,他气势很强,语速也很快,提问极具引导性。
“请问对方辩友,你方如何定义‘真正’的爱情?”
沈雨靖起身:“是真挚的、纯粹的、能带来积极成长的情感。”
孙涵之:“好,按照这个定义,我对动漫人物的热爱也是真很挚纯粹,并且看动漫让我快乐积极,这是不是真正的爱情?”
他这段反问的目的是归谬,指出对方定义过宽。
正方二辩说:“这不一样,那是虚拟的......”
孙涵之紧急打断,施压道:“不要回避,请回答是还是不是?按照你方的定义!”
正方二辩勉强回答这个问题:“不是。”
孙涵之将事实引入对方立场:“为什么不是?因为它缺乏现实互动对吗?所以你方也承认,真正的爱情不能完全脱离现实,对吗?”
正方二辩嘴巴张了下。
孙涵之继续问:“再请问,学生时代的爱情,需要考虑未来的职业规划,购房安家、赡养父母这些现实问题吗?”
正方三辩说:“部分会。”
孙涵之说:“‘部分会’,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不会,也无法考虑,因为他们没这个能力,同意吗?”
正方三辩:“.....”
孙涵之得出结论:“所以,一种绝大多数情况下无力考虑现实责任、更像一场‘过家家’的情感体验,你方为什么要强行给它贴上‘真正’这个沉重的标签呢?我的问题到此,谢谢!”
那天辩论进行得格外顺利,正方将纯粹的心动描述得很美好,但没人想到反方费了很大的功夫,侃侃而谈把爱情上升到那么现实的层面,让领导很看好。
早恋肯定是不对的,还扯上真爱了,多么幼稚。
还好学校这种通达事理,有自己思想的孩子也很多。
其实学生观众大部分支持正方,但孙涵之最后那句话——无力考虑现实责任,过家家的情感体验。戳中了很多人的神经。
有人觉得自己被内涵了。
有人好似突然醒悟,觉得特别有道理。
没有情感经验的学生,则被这句话逗得直笑。
底下一片躁动,这么大的反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