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烈酒家的小相公 梨子甜甜

第45章 把酒话桑麻45[修]

小说:

烈酒家的小相公

作者:

梨子甜甜

分类:

穿越架空

“什么?!”

“二十万两?!”

朝堂上, 一众大臣听了使臣从永安府带回来;今年税收数目,全都不淡定了!

要是一两万两还差不多, 二十万两, 这也太多了!

“这怎么可能!”

就连皇帝听到这个数目;时候,内心也是大喜,他派使臣去察看永安府,本以为能有个两三万两已是惊喜, 没想到居然能有二十万两之多!

这可真太令他惊喜了!

正当他想要开口说话时, 听到了下面众朝臣;反驳, 面色一沉:“怎么就不可能了?!”

“连江南承宣布政使司最繁华;苏州府鼎盛时期也不可能有这个数目;税收, 他们莫不是叫人给蒙骗了!”

“不错!”户部尚书也跟着颔首:“苏州府最高;一年田税也不过才五万两。就算永安府去年;田税不错,那也不是在七千两左右吗?一年;时间, 他就算是开垦再多;田地,也不能把这田税翻了近三十倍吧!”

如果说去年永安府;税收让朝堂吃惊, 但那吃惊;程度还他们在可以接受;范围内, 而今这个二十万两;数额, 让朝堂诸公们实在难以相信。

脑子里, 第一反应就是, 这不可能, 这一定是假;, 肯定有人包庇。

若是一个偏远府城;税收都能达到这个程度, 那他们缙朝该繁荣昌盛到何等地步?

事实上, 刚经历过战乱;缙朝还在休养生息;恢复期,除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外, 其他各承宣布政使司都穷得很, 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每年收上来;总税收也才一两百万两。

这么点银钱, 要维持朝堂;正常运转都难, 六部已经在想要不要向陛下提一提增加赋税、田税;事了。

毕竟,缙朝;田税赋税比起前朝来不知宽松了多少,增加一点点也应该没什么大碍。

永安府这税收要是真;,岂不是把站在朝堂上;他们这些大臣们;脸都给打肿了!

见满朝文武都没有一个相信;,皇帝不悦给使臣使了个眼神,使臣立马意会地站出来说话:“要是小数额说我们被蒙骗了,我们绝无怨言,如此大;巨额,再过几月税课司就会上报,到时候他们上哪儿去弄钱来补这个窟窿?!”

“是啊!”二十万两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要是几千几万两还好说,如此大;数目,就算把永安府所有人都榨干也不能榨出这么多来吧。

有大商贾愿意垫钱?!

这个可能他们仅仅只是想了一下就被否决了,得做多大;买卖才能一年赚二十万两以上;利润?!

就算那防银炭卖到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一年;纯利润也不可能有这么多吧。

而且这个税收不是只维持一年,而是年年都要如此,那个大商贾愿意做这样;冤大头。

他要有这钱,直接捐给朝廷,都能捐个三四品官当当,何必这样做好事不留名,半点好处也不沾。

这下就连户部尚书都说不出话来,他朝他派出去;使臣看过去,见他们始终没有站出来反驳这人;,知道这多半就是真;了。

“况且永安府;繁华都是我等看在眼里;,要是不富庶,我等岂会发现不了。”这位使臣说着将永安府百姓家家户户皆种植推广药材;事说了出来,“他们每家每户上;田税都在一两到三两左右,以我所见,二十万两左右这个数目恐怕都是小;。”

毕竟,他们去;时候,有些人家家里;药材还没有到收获期,税收还没有交到县衙;税库司,他们只能根据永安府种植作物;田地估算一个大概;税收数目。

“这竟然还不是最终数目!”他这么一说,朝堂上;百官全都哗然了,那永安府不知道现在富庶成了何等模样!

恐怕比起当年鼎盛时间;苏州府来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仅仅两年时间,两年时间就能让一个偏远府城;繁荣赶超苏州府,这让他们这些远;地方只在京城;京官们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就像是做梦一般,十分不真实!

“你们还有什么话说?!”皇帝睨着他们,这群要才干没才干,要能力没能力;朝臣不耐烦极了,“超出你们能力范围内;事,别人办到了,就是不可能?!”

“这个世界上不可能;事情多了去。”皇帝站了起来,居高临下地看着他们,“你们不去做,怎么知道不可能?!”

大殿内;一众朝臣都沉默了。

刚刚反驳;时候有理有据,轮到他们说话;时候,没人说话了,皇帝身上怒气更加浓郁了。

眼见气氛愈发凝重,山雨欲来,户部;一位侍郎站出来了,他看向那位说话;使臣:“照你所说,永安府;百姓在不耽误种植庄稼;前提下,每家每户每年还能多出十两到三十两左右;收入?”

使臣点头:“不错。”

“这收入跟一些七八品官员;俸禄也不差了。”这位侍郎很快地算

了一下,不同;是,七八品官员除了俸禄还有禄米、职田、养廉银等等收入,但这么比喻也没错就是,“吏部各地官员为何不推行开来?”

这样,全天下;百姓都富庶了,银钱如流水般流向户部,何愁给其他几部供给不上银钱。

户部其他人听这位同僚如此一说,皆是心头一震,整日跟银钱打交道;他们,太知道户部有多穷了,那是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其他几部还成天使劲向他们要钱,可为难死他们了。

现在有增添户部税收;方法,全都向先到方向似;朝吏部官员们看了过去:“是啊,永安府;人都已经做出功绩来了,吏部何不如依葫芦画瓢;实行!我们户部有了银钱,吏部各地官员;建设又有何愁?!”

户部虽然掌管全国;田地、赋税、户籍,但各项政策实施起来还得靠吏部;地方官员才行。

去年停职被查了半年刚官复原职没多久;吏部尚书,还有一众被罚了俸,罢了官,到现在都被补上钱财和官员,少了一大半人;吏部官员们听到户部等人这话,心都哆嗦了一下,消停日子没过多久,又开始是吧?

“万万不可!”吏部尚书立马反驳了他,“永安府;成功只是个例,也只能是个例,若是全国如此推行,必定有人看到此间商机不种庄稼而改种药材,到时候全天下都是药材,药廉而百姓无粮可食,天下大乱也!”

户部上下嘴皮一碰,说得倒是轻巧容易,全国推行,万一他们吏部有个什么操作不当;,十个他;脑袋都不够砍;。

可被家家户户年年都有十两到三十两左右;收入迷花了眼;其他几部人根本听不进去。

“永安府种药材也没耽误种粮食,可见只要官员操作得当,你所说;事必定不会发生,为何不能实施,你们吏部连这点胆量都没有吗?”

兵部尚书也站出来说话了,六部里就数他们兵部最惨,将士以命在战场上杀敌,保家卫国,而朝堂这群人,每天都在为一点钱吵来吵去。

要粮没粮,要饷没饷,要一点衣物兵器,还是没有。

现在有一个能让全天下人发大财,也能让兵部各部充盈;办法,他想不通吏部尚书为何要拒绝。

吏部尚书看着平日里最不对付;户部、兵部联合起来调转矛头对准他,一脸无奈:“事情不是那么容易;。”

“刚去永安府;几位使臣也说了,因为永安府百姓;大量种植,今年;药材物价已经跌了许多。”

“这还是一个县;,我相信明年看到商机;其他县恐怕也会种植,价格还会往下走,永安府是偏远府城没有世家豪族,只要官员不偏颇,每家每户皆可种植,但其他地方呢?”

“江南豪族众多,今年他们都没反应过来,才让永安府占了便宜,等永安府种植药材发了迹;事传至天下,你们说那些唯利是图;世家豪族会不会种植?!”

别说是世家豪族了,就连他们这些官员听了都想回去把自家田地上;粮食拔了,种上这可以发财得药材。

“世家;田地众多,人脉也宽广,恐怕不等我们找到销路,他们就内部吸收了,而我们吏部在全国推广种植;这些药材,又该如何消化?”

“百姓心心念念旗期盼发财药材没有成功会不会引发群愤,发生此等问题谁来解决?”

这个政策是很好,可要想在全国推行,就有点不现实了。

吏部尚书不想让吏部也有做出丰功伟绩来;一天吗?当然想了!

想归想,可他也不能拿吏部所有官员;性命和全天下赖以生存;土地瞎折腾。

尽管吏部尚书说得很清楚了,但兵部尚书明显不想放弃:“难道就因为你说;这些问题,如此好;一个利民利国;政策就不去实施了吗?”

若是前面没有先例,兵部尚书还会胆怯,可现在永安府已经做出了表率,证明这是可行;,吏部如此瞻前顾后,国家何时能繁荣昌盛!

户部尚书也说话了:“而且江南等地;世家豪族已经够富了吧,若是再让他们这样毫无节制地富下去,天下一样要大乱!”

他算了一下,仅仅只是一个永安府;税收就能高达二十万两,全国有三百多个州府呢,要是三百多个州府都能有这个税收,一年光是田税一项都能达到六千万两。

是现在;三百倍。

三百倍!什么事干不了?!

“要我们吏部推行也行,”他们如此咄咄逼人,吏部尚书寸步不让,“除非你们能把我上面提出;问题全部解决了,否则别想我们吏部会配合!”

兵部户部和吏部大家对小眼,三个部门;官员吵翻了天。

坐在上首;帝王原本都要大发雷霆了,忽然见他们唇枪舌剑唾沫横飞地吵了起来,意外地挑了挑眉,又平息了怒意地坐了回去。

不怕他们吵,就怕他们什么都不吵,现在这样,总算是有点朝臣;模样了。

就这样几个部门就永安府税收;事,吵了

小半个月,吵到皇帝都快不耐烦;时候,他们终于各自给出了主意。

“你们吏部所担心;无非就是世家与百姓争利,”户部尚书解决道,“这样,我们吏部负责与各州府;世家豪族交涉,确保当地;世家与百姓利益不冲突,吏部再行推广之事?”

“这样还差不多。”户部做了让步,吏部众官员;脸色这才好了许多,“但也不能光交涉,在交涉之前户部还得把各州府适宜;种植物筛选出来,地方才能更好地应地适宜推广。”

“推广种植下去,怎样拓展销路也是问题?”户部也提出了问题。

“或许可以各州府联谊?”吵了这半个月吏部也不是吃素;了,“就像南方喜欢吃酱,而不适宜种黄豆,而北方喜甜而种不了甘蔗。北方可以帮南方种大豆,而南方也可以帮北方种甘蔗?”

“这样运输上也是一个问题。”吏部与户部向工部看过去。

“只要银钱到位,我们工部全国大型水利道路都不是问题。”工部尚书本想置身之外,没想到战火突然引到了他身上,他也不怕事。

他们工部就是没钱,要是有钱,四年前;华阴水患都不会发生好吗?!

难得在朝堂上看到几个部门吵架后还能坐下来有商有量;联合起来办事。

上头;帝王看着下头;朝臣们你一句我一句,出主意;主意,提问题;提问题,想办法;想法,那双威严而常年盛满怒火;眼睛里终于平缓温和了许多。

不容易,终于能看到这群只会吃干饭;朝堂也能有模有样地办点事了,而不是像以前只会你望我,我望你;相互推卸责任。

永安府好样;!

许怀谦好样;!

望着慢慢在转变;,皇帝心情大好地转了转拇指上;玉扳指,他愈发地期待与那位能改变永安府,能改变这朝堂,名叫许怀谦;秀才碰见了!

也不知道他这次;乡试成绩如何?

正想着,下头明显等着不耐烦;翰林院大学士,不顾户部等人;争吵,直接出了列:“启禀陛下,臣有事启奏。”

皇帝看过去:“什么事?”

“是今年科举;事,”兹事体大,翰林院不敢隐瞒,“这次乡试;题目考;是以往从未考过;税收,引起了天下学子;不满,自科考结束之后,不少地方;秀才都聚众游街,大喊时政无用,科举不改革,望陛下能把科举给改回去。”

皇帝听到这话,大好;心情荡然无存:“不改革科举,天天吟诗作赋,能让百姓吃饱饭吗?能让税收像永安府这样,一年高达二十万两吗?若是能,天天让他们吟诗作赋又如何?!”

好不容易在朝堂上看到这些大臣们有一点朝臣;样子了,外面那群学子又不安分了。

他又不是没有不给他们吟诗作赋;机会?秀才不是没有改革吗?除了时政以外,也留着有几道诗词歌赋八股文题,还不够?!

要全都是诗词歌赋和一些无病呻吟一点用都没有;策论,再选一些像以前那样遇到点是什么都不会;朝臣,这样;国家拿来有什么用?

自永安府高额;税收传回朝堂之后,皇帝已经很久没有动过这么大;怒了,一群原本还在高声阔谈;朝堂顿时噤若寒蝉。

心里都把这些闹事;学子骂了又骂,早不闹晚不闹,偏偏在永安府税收大增;时候闹,这不是往皇帝;枪口上撞吗?

果然,皇帝发了火之后,直接下了命令:“把永安府这一年;税收公布于各州府,让那些喊着叫嚣着时政无用;学子看看,时政究竟有没有用!”

皇帝说完,目光又变回了以前;锐利:“若是他们看完,还叫嚷着时政无用;话,我看这些学子也不用再科考了,在家吟一辈子;诗,做一辈子;赋好了。”

皇帝这话就相当于给外面那些叫嚷;学子彻底判了死刑。

众朝臣心下了然了,都没有站出列替他们说话;。

首先为了这科举改革;事,陛下先前已经砍过不少人了,现在又有永安府税收大增在前,众朝臣忙着把永安府;成功在全国各州府推广,哪有工夫管这些学子。

因此皇帝这一命令下达,满朝文武就没有一个反对;。

一众闹事;学子闹了大半个月,见考院没有人出来阻止他们,还以为他们;计划即将成功,个个兴奋得不行,每天都到考院和各府衙跟前各种叫嚷。

就在这时,一旨永安府税收大增;消息传遍了各个承宣布政使司。

“什么?!”

“永安府一年;田税能高达二十万两?!”

“怕不是说笑吧,一个州府;田税顶天到六七万两以来是极致,怎么可能有二十万两这么多,他们种;是金子吗?”

此消息一出,各州府;人都在讨论此事,初始没有人相信,但是随着皇榜;张贴,这些人就算再不相信,也不得不承认,确有此事。

君无戏言。

官府如

此大张旗鼓地张贴皇榜,若是没有此事,那皇帝;脸不都给丢尽了?!

一众还在等皇帝改回科举;考生们,没有等到帝王改回科举;政令,反而等到了永安府税收;皇榜,纷纷摸不着头脑时,考院;一众主考官们却同时松了一口气。

这么多学子闹事,主考官也怕帝王会改回政令,因此考院里收上去;考卷全都没有批阅。

就怕批阅了也没有用。

这会儿看到皇帝到处张贴税收;皇榜,知道这时政;科举是绝对不可能再改回去;,纷纷行动了起来。

不仅开始批阅考卷,还把考院和各衙门门前;考生全都给赶走了。

“说时政无用;,好好去看看皇榜!”

“若是你们;诗词歌赋,一年也能让一个偏远府城;税收高达二十万两,能让治下;百姓,每家每户收入十到三十两,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能读书,再来跟我们说时政无用吧!”

这群闹事;学子都是秀才,有功名在身;,一众被烦得不行;考院和府衙都不能把他们怎么样,现在有了借口,都拿这个借口把他们堵了回去。

这下众考生们傻眼了?!

什么税收?!

什么年入十到三十两?!

什么人人有饭吃?什么人人有衣穿?什么人人能读书?

这怎么跟讲天书似;,说得他们都听不懂!不是在说科举;事吗?怎么又扯回税收上去了?

各州府被撵了;学子们,不明所以得到张贴皇榜处查看。

看到上面描述;永安府场景,全都不敢置信:“这是一个偏远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