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我和夫君相看两厌 沈知眉

第36章

小说:

我和夫君相看两厌

作者:

沈知眉

分类:

穿越架空

第36章第36章

鲁忠是给她报喜的。

冬日里寒风凛冽,鲁忠的这间屋子摆着的炭盆比别处更多,而他身上还披着件厚氅,看上去一副病容。“……咳咳……还没恭喜苏探事与秦侯喜结连理呢,陛下爱惜,才成了这么好一桩婚事,听说陛下还赐了苏探事一座大宅,若有机会,咱家也想登门拜访呢。”苏露青又听他东拉西扯说了一堆夸赞的话,跟着恭敬应和几声,口中说着些诚惶诚恐的话。

但心里清楚,鲁忠不会无缘无故说这么多,前面这些道贺家常,都是铺垫。

果然,鲁忠朝身边使了个眼色,随侍在身旁的干儿子立刻捧来一份文书。

“使臣案判决下来了,此案是你负责的,结案得很漂亮,宫中有旨,擢你为提点乌衣使,"鲁忠随手抽出文书,递给她,脸上带着笑,“重点不在这儿,你的阶品会按云骑尉算。这可是宫中难得的恩典,咱们乌衣巷,上上下下,能捞到云骑尉的可不多。”

云骑尉属正七品,鲁忠这个统领乌衣巷的都知使君,阶品也才到奉议郎,是从六品。

如今只是一桩使臣案,就让苏露青一跃有了官阶,难怪鲁忠会有此感慨。

苏露青接过任命文书,神态不卑不亢,“全仗使君提拔。”

“苏提点太客气了,我这点儿能耐,能提拔什么呢,苏提点这不是折煞咱家嘛。”

鲁忠从坐榻上起身,走到苏露青身边,状似慈爱的拍了拍她的肩,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每一下都拍在了她的伤处。

“苏提点如今圣眷正隆,以后这乌衣巷么,迟早也要交到你手里,咱家真是为你高兴,"鲁忠说着,忽然往干儿子那边看一眼,斥道,“这么没眼力价儿,苏提点来了这么半天,连茶也不奉一盏。”

其中一个干儿子连忙弓着身退出去,准备奉茶。苏露青忙道,“多谢使君抬爱,只是下官还有些公务没有处理,使君若是没有其他吩咐,下官就先告退。”“不急,“鲁忠摆摆手,示意她坐下,这时候茶也端上来,苏露青端起茶盏浅啜一口,鲁忠这儿的茶出自宫中,俱是上品,里面又添了诸如桃仁橙童等佐物,口感很是清甜,跟着听到他说,“千秋节就要到了,到时候宫中定是要大办的,乌衣巷照例会负责一部分御前守卫,这件事交给你去办,莫要出乱子。”

“使君放心,下官定不辱使命。”

“你办事,我肯定是放心的,”鲁忠往窗边一盆花处走去,摩挲着枝叶,状似不经意地提道,“我听说,从总衙送过去的那几个犯官,全都招供了?”

这件事已经不是秘密,苏露青点点头,“是。”“既然都招了,那就别再耗着了,把案子结好,送去御史台,该怎么定罪怎么判决,都交由御史台去判。”鲁忠叹了口气,“咱们乌衣巷这点儿地方,但凡多押进三五个,连牢房都不好排,更别说什么时候又要押进犯官。早前的案子既能送走,就快些送走吧。”苏露青面有为难,“使君有所不知,这几人的口供太过雷同,似乎有串供嫌…”

鲁忠似有不悦,“人既然都到了乌衣巷,那就只有招或不招这两种结果,招了的,按流程定罪,没招的,再继续深入着审。那几个人,本就有谋反之嫌,口供相似,又有什么稀奇。”

鲁忠说到这里,缓和下语气,“这案子耗时太久,宫中已有微词,如今他们既然都招供了,正好赶在陛下千秋之前,咱们把案子利落一结,底下人少桩差事得个轻松,上头看到结果也能满意。说不定帝后一高兴,给你这提点的官职再提一提,何乐而不为呢。”

之后也不给苏露青反驳的机会,直接拍板,“就这么办,你让底下人把口供都整理好,让他们画押,……”鲁忠从旁边候着的一溜干儿子里,指出一个人来,“长礼,你同苏提点去一趟,东西都整理完,你就去御史台。”

苏露青见状,没再坚持,点头自去准备。

………苏提点,人,真的要交出去啊?"梁眠悄悄溜出来问苏露青。

苏露青先看了一眼不远处盯着人整理口供的长礼,那是个年轻的小黄门,应该是才到鲁忠身边,很得鲁忠重用。“总衙发了话,又专门派人来盯着,不交也不行。”“但……“梁眠张了张口,“那几人的口供不是都有问题,如今还没有查明啊。”

直接这么送去御史台,等判决结果一下,日后就算查出来了,也没可能再翻案。

“马孚这两日精神如何?"苏露青忽然问。“啊?精神?”

梁眠愣了一下,猛然反应过来,“啊…不太好,总爱胡言乱语,每次胡言乱语的时候,还会吐白沫!”苏露青缓步往书房处走,“这样的人,如何交给御史台?万一他途中发生什么不测,谁能说清他是因自身犯病而出事,还是经手的人做过手脚。”

梁眠飞快应道,“有道理,属下这就去盯着些,千万不能让人在到御史台的路上出事。”

没过多久,有亲事官来报,说犯官马孚旧疾复发,病情加剧,险些出事,特来请示是否要将人转去御史台。“这……"苏露青看向一旁的长礼,“此事小使君应该也知道吧,总衙将这几人送来以后,其中有个叫马孚的,时常惊厥,不过我想,他惊厥惯

了,事后总会清醒,应该也不是什么大事,不会耽搁使君的吩咐。”

长礼皱了皱眉,似是为难。

苏露青看似帮忙想法子,“或者,先将其他人连同口供转去御史台,等马孚稍好一些,本使亲自带人送他过去?”

“苏提点,此事我需得回总衙与使君说明,还请苏提点见谅。”

苏露青点点头,“应该的。”

过不多时,总衙那边回话,先让医官稳定住马孚的病情,之后再议。

“呼……还好没事儿,"梁眠松了口气,把之前整理起来的卷宗等物送回给苏露青,“苏提点,医官都是自己人,应该能拖上一段时日。”

“嗯,这几人的家眷,可有下落了?”

梁眠叹了口气,“他们就好像人间蒸发一样,如今尚不知道他们究竞去了何处。”

“没有出城?”

“应该是没有,"梁眠摇摇头,“各处城门都派人仔细询问过,都说没有印象,我等也出城探寻过,临近村落也都没有听说过有什么告状的犯官家眷。”

“他们的家中……也没有?”

“这正是最奇怪的,"梁眠回道,“马孚这些犯官虽被缉捕,但因不曾定罪,还未累及家人,府中一应运转照常,早些时候,他们家人都还在城中活动,但近半个月,家里的人忽然就不见了。”

“所有人?"苏露青暗觉奇怪。

“那倒不是,仆从还在,只是妻儿不知所踪。那些仆从不明情况,主人失踪时,又没见过任何异常,心有狐疑不敢明说。因着他们都是犯官家里的人,怕贸然报官,反被府衙关进大牢,就一直这么等着。”

苏露青将这话在心中思索一阵,半月之前,这些犯官家眷突然失踪,时间是在使臣案前后,当时马孚这些人还没招供。

先前她以为,马孚等人的招供,与使臣案的结果有关,如今想来……未必全是如此。

又或者,他们原本准备过两份口供,要等使臣案结果出来以后,再决定用哪一份交差。

想到这里,她道,“秦淮舟问询马孚的时候,都问过些什么,你再重复一遍。”

放衙时又已入夜。

苏露青回府时,女官贺兰枫照旧等在门口,先恭贺她升官,然后禀道,“秦侯还不曾回来,饭食已经热好,苏提点慢用。”

“他没回来?“苏露青有些意外。

难道是屈府那件案子有了新进展,就算没有那把钥匙,他们也找到了新线索?

想到钥匙,便想起林丛来回禀的话。

长安县衙这两日有新县令补缺,屈靖扬生前所用的东西,正被整理起来,分批送去斩府,由靳贤这个女婿处理。也因此,有些东西早已经送入靳府,林丛在仅剩的器具里面不曾见到有带锁的。

看来,要寻个机会,再去靳府找上一趟。

吹灯就寝。

意识正朦胧间,猛然察觉到身侧有人接近。锦被扬成一张盾的模样,顷刻间遮天蔽口,她翻身抵住锦被之下的人,手中握一支就寝时下意识带进帐内的发簪,如同握住一把匕首。

簪尖对上猎物的眼睛,是威慑,也是观察思索的时机。屋内没有再亮起灯,月光从窗外小心翼翼渗进来。被按住的人叹出一口气,七分无奈三分庆幸,勉强抽出被按住的手,伸出锦被,……是我。”

苏露青眨了下眼睛,对上那人略显无奈的目光。又忘了。

她撑起身子,随手将发簪塞到枕头下,揭回自己的被子。

“你怎么不点灯烛?”

秦淮舟神色复杂的扭头看她一眼,这算不算……恶人先告状?

又顿了顿,才道,“我点起灯烛,你能保证不从帐内窜出来?″

看她这两次的反应,明显是连睡梦中都不得安生”。“你又没试过,怎知我会?"苏露青缓缓呼吸几番,拥着被子坐好。

忽见秦淮舟朝她伸出手。

“什么?"她奇怪。

“发簪,”秦淮舟补了一句,“夜还长,难保有人不会再突然惊起。”

“你还怕这个?”

说是这样说,苏露青还是将发簪从枕头下取出。不过没有交到他手上,而是顺着未拉起的帷幔,掷出去,“当哪”一声,精准的落到妆奁边。

身侧的人沉默片刻,忽地起身下地,不知要去做什么。灯火倏地亮起,将幽暗房间照亮,秦淮舟去而复返,手上拿着药罐。

神色自若,“既然醒了,就上药吧。”

她看出去一眼。

已经就寝歇息的人,摘了网巾,松了发髻,一头乌发自然垂落,有几绺随着起身俯身的动作,滑到身前,又偶然被衣领挑开几缕,堪堪被刮住,停在一片玉色中间。被看的人对此稀松平常,只抬手,随意撩开,继续往她这边望。

苏露青判断一瞬,回绝,“上过了。”

说着就要躺下。

但有人快她一步,行动是不容拒绝,态度是公事公办,“你自己上的,难免有疏漏之处。”

药被提前挑出来,秦淮舟接着对她说,“衣服,拉开此。”

衣襟拉开,后肩处的伤痕依然醒目,不过恢复的还算不错,再上几天药应该就差不多了。

苏露青坐在帐内,身后正给她上药的人与她的距离是前所未有的近。

手边没有桌案做支撑,她随意抱膝坐着,时不时回头,看他挑出药的动作。

终于,被看的人忍不住出声,“看什么?”苏露青张口就道,“你这两日这么殷勤替我上药,事出反常,我心中不安,打算看看,你是不是往里面添了什么砒霜鹤顶红。”

她听到很沉缓的一道呼吸声。

之后秦淮舟才道,……听闻军中伤情最重者,不是拼杀时被击中要害的伤兵,也不是积年伤病累积的顽疾,而是不经意挨上又不曾仔细处理的轻伤,耽搁了最合适的处理时机,伤处发炎溃烂者十有九中。”

意思就是,你想多了。

苏露青听出他的意思,冷笑一声,“多谢你的未雨绸缪。″

“举手之劳。”

屋内静了一瞬。

苏露青背对着他,问,“你之前说,马孚之妻敲过大理寺门前的鸣冤鼓?”

“嗯,“很轻的一声,从身后传来。

“什么时候的事?”

“大概半月前。”

半个月前,正是马孚等犯官的家眷接连失踪的时候。“她敲完鼓,不等里面的人出来就作罢,那她是自己走的,还是被人带走的?大理寺门前值守的人,难道谁也没注意到?”

这次,身后之人沉默的时间比之前长了些,半晌才答,“她敲鼓的时候,和清早的街鼓几乎重合,衙署大门还未开,门前值守的差役是看到鸣冤鼓的鼓槌被动过,才知道方才有人敲过鼓。事后问及那个时间经过此处的人,通过衣着特征比对,打听了几日,才知道那位是马孚之妻,韩嫦。”

顿了顿,跟着提起,“我听说,乌衣巷打算往御史台转交一个案子,但在转交途中,乌衣巷里出了岔子,于是本该结案上报的流程也被迫中断。这个岔子,就是马孚吧?”

苏露青闻言,回头看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