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悬疑之楼蚀 凌风雪

27.死亡的序章

小说:

悬疑之楼蚀

作者:

凌风雪

分类:

现代言情

看着苏玫被两个警员带出审讯室,陈队靠在冰凉的墙上,揉了揉发紧的眉心。

他心里特别无力,线索又断了,还断得特别彻底。

之前以为是“殉情共谋”,证据都像那么回事,结果一下子又掉进了迷雾里,连真凶的影子都看不到。

苏玫不是真凶,就是个可怜人。

被感情耍了,还被幕后黑手当棋子用。

那个真凶脑子太细,不光能设计出像意外的杀人手法,还能摸清苏玫和李灿的“殉情”约定来利用。

对人的心思和时机抓得特别准,想起来就让人发怵。

“等等!”眼看苏玫要走到走廊尽头,陈队猛地站直,几步冲过去。

他得抓住任何一点线索。

“苏玫!”他拦住她,盯着她的眼睛问:

“你再好好想,那个跟踪你的人,除了像鬼魂,还有没有别的特别的?哪怕一点点也行!比如身高体型、走路样子,有没有特殊的味儿?或者他啥时候出现,有没有规律?”

苏玫被陈队突然的急劲儿吓了一跳,皱着眉回忆半天。

她最后摇了摇头:“陈警官,我真想不起来了。那时候我脑子乱糟糟的,满心想的都是恨李灿,还有那个一起死的念头。那个人就像个模糊的影子,我都不确定是不是自己压力大瞎想的。”

她顿了顿,接着说:“李灿死了之后,那种被盯着的感觉,就真的没了。”

这就肯定了,跟踪是真的,而且目标很明确。

就是盯着苏玫,套李灿的消息,等着嫁祸。

这时候,两个参与审讯的年轻警察也跟了过来。

他们脸上又困惑又纠结:“陈队,苏玫说的这些,案子性质全变了。我们是不是该赶紧整理材料上报,再通知相关部门,说案情有大反转?”

陈队马上抬手打断他:“不行!这消息全压着,就咱们几个参与审讯的知道,不许往外说!对外,尤其是对媒体,还得说苏玫是重点嫌疑人,案子还在查。”

年轻警察愣了:“陈队,为啥啊?真凶另有其人,咱们不该……”

“正因为真凶不是她,而且这个人特别狡猾,还会利用信息搞意外!”陈队抢过话,声音压低了些。

“他能利用苏玫,说不定在咱们警局里也有办法拿到消息。一旦让他知道我们排除了苏玫,他肯定会察觉自己要暴露,到时候就会躲起来,甚至把剩下的证据全毁了!咱们得藏在暗处,让他以为自己的计划还顺顺利利的,放松警惕!”

他看向窗外的黑夜,眼神定了定:

现在要秘密查。

重点就三个方向:

第一,重新查李灿和苏玫的社会关系,特别是那些既知道李灿工程的事,又清楚苏玫感情情况的人。

第二,让技术队想想办法,在苏玫家附近,还有李灿最后去的地方,找找那个跟踪者可能留下的影像或者痕迹,哪怕就一个模糊的背影也行。

第三,查内部,最近所有碰过李灿案原始资料的人,都得查!”

“明白!”两个警察知道事情不简单,立刻点头应下。

陈队深深吸了口气。

陈队提的三条侦查路,技术追踪和内部排查都没成。

那个“幽灵”跟踪的没留下能认出来的影像,反侦察本事特别强。

内部查也没找到谁泄露信息。这反倒让陈队更确定:

对手又专业又小心。

他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第一条上。

深挖李灿的人际关系,尤其是那些藏在她光鲜经历背后、见不得光的联系。

调查组调了李灿和她关联公司近二十年的银行流水、旧档案,还重新找了多年前跟李灿打过交道的边缘人。

整理一堆1998年旧城改造拆迁纠纷的封存卷宗时,一个被故意忘了的名字冒了出来,宁□□。

随着零碎信息拼到一起,宁□□满是血和背叛的发家路,清楚地摆在专案组面前:

1. 1998年是血债的开始:

那时候宁□□还是项目现场管理,负责一个老小区的强拆。

遇到住户激烈反抗,他让施工队硬上,结果八个没来得及走的住户被埋死了,这就是当时轰动的98静海拆迁惨案。

2. 1998年俩人结了罪恶同盟:

他们已经有点名气、跟各方关系都不清不楚的李灿插了手。

她用人脉和钱,把该给遇难者家属的巨额补偿金冒领、克扣了,跟宁□□一起把这事压下去,还伪造了意外坍塌的鉴定报告。

这笔黑钱成了他们一起赚的第一桶血钱,也把俩人的命运绑在了一起。

3. 2000年成了利益共同体:

靠这笔不义之财和建立的信任,李灿开了灿阳建材公司,宁□□用自己在建筑行业的人脉,成了公司实际的地下老大。

4. 2000到2005年搞官商勾结:

李灿利用自己的女性身份和手段,勾搭上好几个有审批权的官员当情夫。

靠这层关系,灿阳建材开始大量给各大重点项目卖远低于国标的劣质钢筋。

宁□□就负责在工地这边搞技术处理,保证这些劣质材料能合规用。

5. 2005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