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发酵的第二天,京城的空气已凝重如铅。
相国府内,暖香袅袅,与府外那山雨欲来的肃杀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宰相王安石端坐于太师椅上,手中那串盘了数十年的紫檀佛珠,转动得不疾不徐,仿佛世间万物,皆在他指掌之间。
“相爷,一切已按计划布置妥当。”一名心腹幕僚躬身禀报,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王安石缓缓睁开那双浑浊的老眼,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足以让寒冬提前降临的冰冷:“说。”
“其一,国子监那边,已命我等门生故吏前去‘点火’。最迟今晚,此事便会从朝堂争议,彻底升级为士林公愤。”
“其二,最得力的亲信已带人快马加鞭,赶赴青阳。名义上是奉旨查证,实则是要将崔鉴那老匹夫和那些被张煜蒙蔽的士绅,一并‘请’来京城,做铁一样的人证。”
“其三,”幕僚的嘴角勾起一抹残忍的讥诮,“已安排与张家有旧的吏部李侍郎,此刻想必已登门‘慰问’。是时候,让张家那两个老东西,学一学什么叫‘大义灭亲’了。”
王安石捻着花白的胡须,眼中闪过一丝智珠在握的冷笑。
三路并进,**、人证、亲情,三把尖刀,直插张煜与女帝的软肋。
他要的不是辩经,而是将所有可能供女帝转圜的台阶,一一拆毁,让她除了挥泪斩马谡,再无第二条路可走。
“很好,”王安石缓缓闭上眼,“让火,烧得再旺些。”
国子监,祭酒堂。
气氛悲壮肃杀,如同出征前的誓师大会。
一名王相的得意门生,此刻正站在孔圣先师的牌位前,声泪俱下,慷慨陈词。
“诸位同窗!那张煜在青阳所行,早已不是政见之争,而是道统之辩!他以赤裸裸的‘利’字,取代圣人的‘义’字;以冰冷的‘术’数,玷污我儒家的‘法’统!此风若长,则人心不古,国将不国啊!”
他振臂高呼,声音因激动而剧烈颤抖:“我等身为天下读书人的表率,若坐视此等妖术乱政,有何面目再读圣贤之书,又有何颜面面对天下苍生!”
年轻热血的太学生们,被这番极具煽动性的言论瞬间点燃!
“打倒妖人张煜!”
“清君侧,正国本!”
“我等愿为道统死战!”
群情激愤之下,众人当即决定,**,并推举代表,于明日清晨,最后期限到来之际,长跪于宫门之外,以死明志,为天下读书人,“正本清源”!
风暴的另一端,张家府邸,早已成了京城中的一座孤岛。
府内,气氛凝重如铁,下人们连走路都踮着脚尖,生怕发出半点声响。
吏部侍郎李大人刚刚离去,他那一番句句不离“保全张氏一门”、字字暗示“大义灭亲”的“肺腑之言”,如同一根毒刺,深深扎进了张父张继业的心里。
客厅之内,张父“噗通”一声,重重地跪倒在老太爷张巍面前,这个年过半百的男人,此刻竟是泣不成声。
“父亲!您听到了!煜儿这次玩得太大了!他这是要将我们张家上上下下几百口人,都拖进万劫不复的深渊啊!”
他抱着老太爷的腿,声音嘶哑地哀求着:“我们不能……我们不能为他一人陪葬啊!上书吧!父亲!您亲自上书**他,与他切割!陛下念您忠义,或许……或许还能为我张家留下一丝血脉!”
“啪!”
一只青花瓷茶杯被狠狠地摔在地上,碎成千万片。
老太爷张巍气得浑身发抖,指着自己这个不成器的儿子,怒不可遏地嘶吼道:“糊涂!你这个糊涂东西!此时与煜儿切割,才是自寻死路!你以为陛下是傻子吗?你以为王安石那老狐狸会放过我们吗?”
他吼声如雷,胸膛剧烈起伏,但那双素来威严的老眼里,一闪而过的、深深的忧虑与恐惧,却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安。
深宫之中,紫宸殿。
女帝面沉如水,静静地批阅着奏折,仿佛对外界那滔天的**风暴充耳不闻。
一道黑影如鬼魅般无声地出现在殿中,单膝跪地,双手呈上了一份用火漆密封的黑色密报。
女帝展开,上面只有寥寥数语,字迹却如刀刻斧凿:
“青阳驿路,三日前为兵部以‘演武’为名所断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