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耀祖对着杨士庸看了两秒,世人称赞的西北脊梁竟是这么个耄耋老头。他上下扫视两眼,这样的举动已然不恭敬,洪耀祖拱拱手,礼仪倒也恭敬:“晚生洪耀祖见过杨大人!”
杨士庸呵呵一笑,并未多言,而是对洪灏身后的许英才道:“许大人,阿毅呢?这孩子老朽几日没见,倒是有些想他了。”
这些年里,周毅出入巡抚衙门,他年纪小,遇人谦和有礼。许英才将他带在身边,不论何种处境,他总是不多言不多语,六年间,从无行差踏错。
巡抚衙门上下无一不对他称赞有加。
杨士庸刀下救过周毅的命,这些年来,不论年节,天冷加衣,天热降暑,身边总有周毅细心照料的身影。虽不是亲生血脉,但情谊已然深厚如同祖孙。
适逢秋季,许英才一身墨蓝棉布长袍,方正儒雅,他笑笑道:“最近他的几个同窗回来了,正忙着闹腾。今日他也在,只是我还没逮到他的人影,稍后,我再将这皮猴子送到杨大人跟前。”
“是三泰的那几个学生都回来了?”
“是,都回来了!”
“好好好!”杨士庸连连点头,与众人往院内行走,“三泰的这几个学生,都是少年考中秀才的好苗子,他们五人同出一门,将来在朝为官,也可互相依仗……”
“杨大人,您老是说柳解元,柳先生的五个少年英才学子么?”洪灏突然插话。
跟在他身后的洪耀祖,摸了摸鼻子,内心满是不屑。山西这等偏远鬼地方,穷山恶水,能出什么人物?也就他爹惯会逢场作戏,拿这帮人当回事!
尤其那个布政使许英才,分明是他爹的副手,袖扣都穷得磨白了,却装腔作势,跟整个山西巡抚衙门都是他家开的一样。
一省之内,巡抚总领与布政使分工明确,看似巡抚统辖全局,但许英才与洪灏政务上泾渭分明,各干各的,自有监督直通御前之权。
大人们哪里知道愤懑不平的少年心里的小九九。
“是解元柳三泰的五个学生。”说起柳三泰与他那几个极为出挑的学生,杨士庸赞不绝口。就在这时,周毅与张子宸几人,还有肖勉谈笑走了过来,两拨人迎面遇上。
周毅一怔,立刻拱手道:“晚辈周毅见过诸位大人。”
“晚生见过诸位大人……”
“这便是名满西北的案首,许大人你的外甥周毅?”洪灏往面前几个少年身上定睛看去,尤其对周毅一眼相中,他笑着称赞,“果然闻名不如见面,这几位学子气度泰然,颇具文人风范。怪不得柳解元连翰林院的官职都要放下,回到西北教书。翰林院清苦,若是本官,这辈子能教出几个这样前途无量的学生,也是不枉此生了啊!”
周毅与这新来的洪巡抚见面不多,只知道他跟之前来的巡抚大人都不一样,乃是当朝首辅一脉。若不然,也不能才一来就买下上届巡抚廖大人的宅子,看样子是要在西北大干几年——之前调来的走马灯似的巡抚,可没一个刚到西北就置办家底宅院的。
“洪大人谬赞了!晚辈不过中人之姿,是先生为我们牺牲颇多!”周毅心念一转,不卑不亢地道。
“倒是谦逊得很!”洪灏刚说了一句,想引着自己儿子跟周毅他们打好关系,杨士庸就乐呵呵领着几个西北晚辈到一边聊天去了,当场把一省巡抚晾在一边。
洪灏倒是没说什么,他儿子洪耀祖脸上霎时变得不好看。
已任凉州知府的王清源适时道:“最近省内都因为乡试忙碌,再过几日京里便要下派大宗师,众位大人,不如我们趁今日商讨一番?”
战乱之后,凉州文坛大受打击。连续两场乡试大考,录取人选皆是矬子拔大个儿,到了京城会试,仍旧大面积沉沙折戟。就连声望甚高的梁玉明,也未能在进士龙虎榜上取得好名次。
也正是因为这样,山西举人好考的名声越传越远。最近两年更是如此,凉州本地私塾被两京、江南等各地借籍而来的学子撑到爆满,若非府学对外地学子限制严苛,恐怕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