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 成人的童话

13. 学以致用

小说: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

作者:

成人的童话

分类:

历史军事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全本免费阅读 ggdowns.cc

且说沈清如在徽州府大狱领了份职位,每日早起应卯,下午放衙,兢兢业业,自不必题。

只是他在徽州无亲无故,闲来便只有读书睡觉,总是无聊。又因为那日去阮家还衣服,与阮玉衡相谈甚欢,便在心里把阮玉衡认做一位值得结识的异乡朋友,从此便有事没事往阮家走动。

一开始,阮玉衡见他谦虚有礼,又长于诗词,也很是愿意和他谈天说地。只是院试在即,沈清如每每晚饭必至,过了戌时才回,实在是消磨精神,

这天,阮玉衡才吃过晚饭,正要回书房好生温一温孟老夫子的书,然后补一篇昨日落下没做的功课,李大娘来报,说“沈公子又来了”。

阮玉衡不知道该怎么拒客,只好硬着头皮让进来,烹茶端水,高谈阔论,一直到亥时。

直到阮玉衡忍不住打起一串儿哈欠,沈清如才起身告辞。

阮玉衡送完客回房,也顾不上洗漱,便一脑袋扎进被子里。他实在是太困了,只想赶紧睡觉。

第二天,阮玉衡听到鸡叫过三遍,就迷迷瞪瞪的起床了。

今天本来是学堂正常的休息日,他大可以再睡一会儿的,就算是院试日子快到了,阮先生也不会因为多睡一会儿觉就责怪他。

阮玉衡却着急忙慌的,一边洗脸,一边催着李大娘赶紧做早饭。

“大娘,我一会儿吃完饭就要出去,过了戌时再回。若是有人找我,就说我有事出门去了。”

原来,昨晚上沈清如说今天也是衙门休息的日子,他左右无事,想一早就过来讨教。

阮先生听见阮玉衡这话,便知道他出门是为了避沈清如,也知道多半是去柳家躲着,于是想了想,拿出来一本《祁门簿记法》,让他一会儿带给柳莺。

阮玉衡在家从来没见过这本书,左翻右翻,发现完全看不懂,就问阮先生。

“父亲,这书我怎么一句话都看不懂,柳莺看得懂吗?”

阮先生笑了,“你不懂,人家可懂着呢。”

阮玉衡又翻了两下书,说道,“我不信,这看着与四书五经唐诗宋词也不是一体的,她还能无师自通了吗?”

阮先生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脑袋瓜儿,道,“你不信,一会儿去问问不就知道了。”

阮玉衡吃过早饭,便背起书箱子往柳家径直走过来,一进门儿,正看见柳莺拿着树枝子蹲在地上比比划划,嘴里念念有词。

阮玉衡见状,猫悄儿的踮脚过去,正要吓她一大跳,没想到柳莺早瞅见地上有个人影子靠近过来,突然抬头瞅着他笑,倒反把阮玉衡吓了一跳。

阮玉衡一边跺脚,一边假装叹气道,“我这算什么,偷鸡不成,还反被鸡啄了一下。”

柳莺笑道,“这你怪谁,谁让你先“居心不良”呢,这也算“恶有恶报”的现世报了。”

柳莺因看见他后面背着书箱子,便问道,“咦?你上我家来,怎么还背着书呢?”

阮玉衡从背上卸下书箱子,一边往中堂走,一边忍不住抱怨道。

“嗐,别提了,我如今在家是没有清净了,只好厚着脸皮上你家来蹭吃蹭喝了。”

柳莺好奇,便问阮玉衡是怎么一回事。

阮玉衡便放下书箱子,从那日买馄饨回来偶遇沈清如讲起,一直说到昨日亥时才分别,今天还要上门来的事。

柳莺摇摇头道,“这人真有意思,就算人家脸上没嫌烦,嘴上也没说烦,自己也该知道个分寸吧。”

又看着阮玉衡说道,“那你也该拐着弯儿告诉他,你要考试了,没时间相陪。”

阮玉衡道,“谁说不是呢,只不过他也是个可怜人,本来父母没了,除了那位高大人,在徽州府又没个熟人,如今好不容易遇到个能说话解闷儿的,可不就不吐不快吗,我倒不好意思说他什么。”

阮玉衡从书箱子把那本《祁门簿记法》拿出来,递给柳莺,“呶,父亲让我带给你的,说你能看懂,快告诉我这是干什么的。”

柳莺接过来,看了一眼便笑了,“先生真是细心,我才不过提了一下,他就记住了,还专门找了本书给我。”

阮玉衡听不明白,更着急了,“这是什么,你跟他提了什么,快告诉我。”

柳莺笑道,“你瞅你急的。这不是我家绸缎庄的账房伙计,半个月前突然闹着我爹爹涨工钱。我爹涨不到他要的那个数,只好一拍两散了,一时间又招不到上手的人,爹爹只好天天在店里熬大夜对账。我想着,这事儿倒给我提了个醒,我们家是商贾人家,归根结底还是要以生意为主,我进了你家学堂读了书认了字,若再学会算账理账,以后不就可以帮衬上爹娘了?那日我跟先生提了一提,没想到他就记住了,还专门找了本教算账的书给我。”

阮玉衡恍然大悟道,“噢,原来这是一本教算账的书,我说怎么和平时看的书都不一样呢。”

又忍不住感慨道,“你也是有心了,凡事都想着帮衬爹娘,也难怪他们俩疼你。”

柳莺摇了摇头,认真地说道,“他们原本就疼我,倒不是因为这个。昨晚吃饭的时候,娘还一个劲儿的说看我太累了,让我辞了学堂回家来养着。他们凡事都记挂着我,我能帮着做些就帮着做些,他俩也一把年纪了,也好让他俩身上轻快轻快。”

阮玉衡看着柳莺,一脸的欣慰。

突然又想起来什么,问道,“先前那个账房伙计要了多少,能让柳老伯宁愿自己熬大夜,也不能留下他。”

柳莺笑道,“这是商贾行里的规矩。咱们徽州府地面儿上,不拘你做什么买卖招什么伙计,每个月的工钱都是有个大致的定数的,比如说一个酒楼跑堂儿的,最末等的就是一贯钱。迎来送往端茶倒水,不须掌柜一一吩咐安排的,约是两贯钱。若是做得好,能让主顾认得脸儿,每回点名要你伺候,不来不肯吃的,跟掌柜商量过,最高可涨到三贯钱。”

阮玉衡不解道,“听起来,只要掌柜的愿意,也是能涨工钱的啊。”

柳莺摆摆手道,“不可,一个跑堂儿的,最高也就涨到三贯钱,再多一个子儿也不可能了。”

阮玉衡道,“为何?”

柳莺道,“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再好的伙计,你给三贯,他出五贯,再有个人出十贯,都互相抢着来,岂不乱了套了。利钱总是那么些,都花大钱雇伙计,生意如何能做得长久,所以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按规矩来。先前那个伙计,他本来是五贯钱一个月,爹爹年前刚给涨到了六贯,加了逢年过节的年礼,还额外给了脸面,他父母每人每年可在店里免费做一身布衣裳。饶是这样还犹嫌不足,口中嚷着有个大掌柜愿意一个月花八贯钱雇他。爹爹说,徽州府地面上从来没有八贯钱一个月的账房伙计,还提醒他小心被骗,没想到他竟然夜里卷起铺盖悄悄走了。”

阮玉衡问,“会不会是那人破了规矩,偷偷和他说定了,多呆一日就少一日的差价,所以他就急不可耐的走了?”

柳莺摇摇头,道,“哪里有这样的好事。那个说一个月给八贯钱的掌柜,爹爹认得他。他素日专爱以次充好,蒙一蒙不懂面料的普通百姓,回去洗上一水就缩水褪色,再洗两水就发白,洗过又不能退,所以大多是一锤子买卖。他生意做不过人家,就专做这种下作事。你可不知道,去年爹爹从杭州定了一批好料子,运到城门外,眼看着就要落定了,不想被他的人拦住。要不是脚夫和压货的伙计机灵,围在外围的十几匹布,差点儿都被他划伤了。那个伙计去他家,就算他私下里偷摸儿破规矩,最多也就能头个月能领到八贯钱,那店里的生意冷清的进门都直打哆嗦,连掌柜的一家子都不好养活,哪能月月给他开这么高的数儿。”

阮玉衡道,“他悄悄的走,有没有顺走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