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元十四年的初雪,融化在太学庑廊的滴水檐下,转眼间,庭中老槐的枝桠已从枯寂转为含蓄的孕绿。
时光如渭水东流,无声无息,自终南山归来时的十一月凛冽,滑过授衣假期的围炉与静思,再穿过元正朝贺的喧嚣,悄然行至建元十五年(379年)二月仲春的时节。
春风尚带料峭,却已能嗅到泥土解冻的清新气息,拂过长安城南郊的太学庑舍,也拂过丙字乙号学舍内五位学子沉淀了一冬的心事。
授衣假毕,太学重开绛帐,弦诵再起。
学舍内,炭盆余温尚存,空气中弥漫着墨香与少年人特有的蓬勃朝气。
王曜自博平侯府搬回,晨起诵读,夜阑笔耕,规律的学子生活下,是愈发沉稳的气度。
只是偶尔,在课业间隙,或是对烛凝思时,终南山巅那场交织着血火与诡谲的梦境,以及王嘉那番关于天机谶纬的石破天惊之语,会如冰层下的暗流,骤然涌上心头,令他执卷的手微微一顿,目光投向窗外未知的虚空。
这日旬假午后,难得众人皆在舍内。
徐嵩正伏案疾书,整理着自其叔父右将军徐成处听来的关中各郡县民情,眉宇间凝着化不开的忧色。
杨定则倚在窗边,擦拭着一把精致的**,那是他新婚妻子安邑公主所赠,阳光透过窗棂,照亮他英武侧脸上那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
吕绍最是闲适,翘着腿躺在硬板床上,嘴里哼着不知从何处听来的小调,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床沿。
尹纬坐在角落的阴影里,捧着一卷《鬼谷子》,目光却并未落在书页上,仿佛神游天外。
自破虏将军**府上归来后,他周身的气息更显冷峭孤高,连吕绍这般粗疏之人,也觉出几分不同。
“景亮。”
吕绍忽然翻身坐起,凑到尹纬身边,好奇道:
“我爹近来总唤你去府里,到底所为何事?神神秘秘的,连我都瞒着。”
尹纬眼皮未抬,只淡淡道:
“吕将军垂询,不过些经史疑义,兵家旧事罢了。你若感兴趣,何不自去问他?”
吕绍碰了个软钉子,撇撇嘴:
“得,当我没问,老头子那些事,听着就头疼。”
他转而看向王曜,见其正对着那卷《氾胜之书》出神,便又凑了过去,嬉笑道:
“子卿,怎地魂不守舍?莫不是……在想你那董娘子?”
王曜被他一语道破心事,面上微热,搁下书卷,掩饰道:
“休得胡言,我是在思量裴公前日所授新改良的区田法,想着如何能在南郊推广。”
杨定闻言,收起**,朗声笑道:
“子卿,你这可就不够意思了,那董家小娘子,自终南山一别,可是近三月杳无音信,我等都看在眼里,你这些时日,时常心不在焉,不是为她,还能为谁?”
他走过来,拍了拍王曜的肩膀。
“若是放心不下,便去安仁里董府探问一番,男子汉大丈夫,何须如此扭捏?”
徐嵩也停下笔,温言劝道:
“子臣所言甚是,董娘子性情虽娇,然终南之行,对子卿亦是关切备至。如今久无消息,确有不妥,或许家中确有不便之处。”
连角落里的尹纬也难得开口,声音依旧冷冽,却带着一丝洞悉:
“情深不寿,强极则辱。子卿心中既有挂碍,一味回避,反生心魔。当断则断,或是……当访则访。”
王曜被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心中那点怅惘与疑虑愈发清晰。
他叹了口气,坦然道:
“不瞒诸位,我确实……有些担忧,董姑娘她……不像是能沉寂如此之久之人。”
吕绍立刻来了精神,挤眉弄眼道:
“这就对了嘛!要我说,你现在就去!带上些时新果子,就说是朋友关心,探病问安,名正言顺!”
正说笑间,胡空来访,邀王曜同去云韶阁授课。
王曜正好借此暂离学舍,整理心绪,便与胡空一同出了门。
云韶阁中书阁内,炭火温煦,驱散了春寒。
数月未见,阿蛮与绿珠等几位少女,在王曜与胡空的悉心教导下,进益显著。
阿蛮原本只识得几个俗字,如今已能流畅抄录《列女传》篇章,字迹虽显稚嫩,却工整端秀;
绿珠于算学上颇有天赋,寻常账目已能核算无误。
胡空在一旁耐心指点着绿珠一处账目的疏漏,态度温和。
课间考校,王曜见二人应对从容,笔下亦有章法,心中欣慰,遂当众温言嘉许:
“阿蛮姑娘笔力渐稳,绿珠姑娘算学精进,皆是用心向学之功。还有你们几个,也颇有长进。学问之道,贵在坚持,假以时日,必有所成,还望大家再接再厉!”
众女见素来严谨的王曜出言称赞,皆面露喜色。
阿蛮更是羞得垂下头去,脸颊飞起两朵红云,如同初绽的桃萼。
待课程结束,众人散去整理书案时,她踌躇片刻,终是鼓足勇气,走到正与胡空低声讨论的王曜面前,双手捧上一物,声音细若蚊蚋,手指因紧张而微微发颤:
“王先生……此物赠与您。”
王曜低头看去,见她掌心托着一枚青布缝制的书签,形制简朴,边缘以同色丝线细细锁边,正面以稍浅的丝线绣着一株临风摇曳的兰草,虽针脚稍显稚嫩,却透着一股清新雅致,显然是费了心思的。
“这是……”王曜微讶。
阿蛮不敢抬头,声线微颤:
“先生教我们读书认字,已近一年……此物是阿蛮亲手所做,聊表……谢意,愿先生……学问精进。”
她说完,将书签塞入王曜手中,不待他回应,便转身飞快地跑开了,裙裾拂过地面,带起一阵轻微的香风。
胡空在一旁看着,笑了笑,低声道:
“子卿,阿蛮这丫头,怕是……”
王曜捏着那枚尚带女子体温与淡香的书签,心中了然。
他并非木石,阿蛮那含羞带怯的眼神,以及这精心准备的礼物背后所藏的情愫,他如何不懂?
只是……他心中轻叹,将书签小心收入袖中,对胡空道:
“不过是学生感念师恩,文礼莫要取笑。”
此事却未逃过柳筠儿的眼睛。
她一直静立廊下,将方才情景尽收眼底。待王曜与胡空告辞离去后,她唤住正独自对着窗外出神、嘴角含着一丝甜意的阿蛮。
“阿蛮,”
柳筠儿声音温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醒。
“方才赠书签与王先生了?”
阿蛮闻声一惊,转身见是柳筠儿,脸上红晕未褪,点了点头,小声道:
“是……行首,我只是想谢谢王先生……”
柳筠儿走近,拉起她的手,看着她清澈却已情窦初开的眼眸,柔声道:
“我知你是好意,王先生人品高洁,学问渊博,待你等亦是真心教导,你等敬他慕他,亦是常情。”
她话锋微转,语气渐沉:
“然,你需谨记,王先生非是池中之物,其志在经国济世,前程远大。且他身边……已有红袖添香,你我身在此间,更当自知。存一分敬慕之心即可,切莫生了不该有的妄念,否则,徒惹烦忧,最终伤及的,还是自己。”
她话语恳切,带着过来人的肺腑之言。
阿蛮听着,初时脸上的羞红渐渐褪去,转为一丝苍白,她咬了咬唇,眼中泛起些许泪光,终是低下头,轻声道:
“柳行首,我……我明白了,阿蛮不敢有非分之想,多谢行首提醒。”
柳筠儿拍了拍她的手背,无声轻叹。
她久历风尘,看惯情爱纠葛,深知身份云泥之别下的情愫,多是镜花水月。
她自身与吕绍,尚前途未卜,又岂愿见阿蛮这单纯丫头陷入无望的痴念之中。
离开云韶阁,王曜心中记挂阿伊莎父女,便信步向东,往十里坡的“龟兹春”酒肆行去。
酒肆依旧是他熟悉的模样,只是门庭似乎更显整洁,檐下挂着一串新制的、以彩石和铜片缀成的风铃,随风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为这朴拙的胡肆添了几分灵动。
推开柴扉,正在柜台后擦拭酒具的帕沙抬头见是他,脸上立刻绽开惊喜的笑容,放下手中活计快步迎了上来,粗糙的大手拍了拍王曜的臂膀:
“子卿!你可有些日子没来了!快进来,外面风大!”
言语间满是熟稔与亲切,俨然已将他视作自家子侄。
“大叔,近来可好?生意如何?”
王曜含笑拱手,目光扫过收拾得井井有条的店堂。
“好好,托你的福,去岁下半年生意渐好,今年开春后往来客商更是多了不少,阿伊莎还和我商量,看要不要再盘下临街一个店面,再招一个伙计呢!”
帕沙笑道,目光却不自觉地往内间瞟去,带着几分了然的促狭。
“阿伊莎在后面整理酒窖,念叨你好几回了,我这就去唤她。”
说着,不由分说地将王曜按在一张干净的胡床上,又忙着去灶间张罗酒食。
不多时,一阵轻快的脚步声从后堂传来,阿伊莎像一只轻盈的蝴蝶般飞了出来。
她穿着一身新裁的藕荷色夹袄长裙,领口和袖口缀着同色的细密绣花,鬓边簪着一朵刚从野外采来的、带着露水的淡紫色野花,明媚鲜妍,见到王曜,眼眸瞬间亮了起来,如同落入了星辰,嘴角扬起灿烂的弧度:
“子卿!你总算想起我们啦!我还以为你被太学的经卷埋住了,或是被长安城里的繁华迷了眼呢!”
话语如同欢快的溪流,叮咚作响,瞬间驱散了王曜心头的几分阴霾。
她毫不避嫌地挨着王曜坐下,一股混合着蒲桃酒香与少女体息的淡淡馨香萦绕过来。
她絮絮叨叨地说起近来琐事,语速快而清晰:
“子卿你看,这风铃是我和阿爹一起做的,好看吗?声音可清脆了!还有啊,我们新酿的一批葡萄酒,这次用了不同的法子,味道更醇厚了,待会儿你一定要尝尝!前日有个从西域来的客商,赞我烤的胡饼比他家乡的还香脆呢!后院的母鸡也争气,开了春,下的蛋又大又多……”
她的话语鲜活而充满生机,仿佛将整个龟兹春酒肆的烟火气都带到了王曜面前。
王曜听着她清脆的话语,看着她因兴奋而微微泛红的脸颊,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