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见母亲和兄长又要吵起来,一面扶薛姨妈坐下,一面柔声道:“妈且顺顺气,哥哥也是一时情急。”
宝钗又转而对薛蟠道:“哥哥且慢焦躁。我且问你,你可知那香菱就是甄家小姐,这事若坐实了,外头人会怎么说?”
薛蟠欲张口理论,但宝钗不给他顶嘴的机会,又道:“若外头议论起来,说咱们家倚财仗势,强占士绅之女为婢为妾,这名声,哥哥能担得起么?”
“如今咱们在京里,舅舅、姨父都在朝为官,多少眼睛看着?这已不是家事,关乎爹爹生前官声、薛家一族的脸面了。”
薛宝钗长篇大论下来,薛蟠纵然是心中有气,也不得不承认宝钗说的有理有据。
此时薛蟠气焰已经弱了三分,薛姨妈又道:“我的儿,我知道你委屈,赶明儿我派人给你买来两个年轻的放你屋子。只是这香菱必须送回去。”
薛蟠本就是喜新厌旧之人,如今又被宝钗和薛姨妈一说,也只得同意了。
宝钗知薛蟠听进去了,便道:“你且静心想着,我去瞧瞧香菱。”
她一面说,一面进入内屋,只见香菱正在呆坐在窗边,望着窗外出神。
在薛蟠来之前,宝钗就将香菱身世细细告诉了她,香菱听了,一直在窗边抹泪,直到现在仍没挪动一下。
“姑娘来了。”香菱忙起身让坐。
宝钗拉着香菱的手,道:“我已经和他说了,虽然他未必能全听进去,但也让他知晓强留你下来的利害关系。”
香菱听了,垂泪道:“姑娘,奶奶待我极好,我也舍不得离开这里……”
宝钗紧握香菱的手,道:“都说你心实,哪有知道自己家而不回去的。你留在这里反倒会害他,你若回去,反而对大家都好。”
香菱不答话,宝钗也看出香菱是听进去了,于是道:“今夜你就收拾收拾东西,明日贾府里给你留了一间屋子,算是把你当正经的士绅之女对待。”
香菱含泪点头,这一夜,薛家无人能入眠。
……
且说贾母自从打算将香菱归还给甄家后,一面把香菱从梨香院接出来,安置在自己院子隔壁,一面又派人到姑苏打听甄士隐的消息。
贾母如此积极操办此事,一是顺了仙人心意,希望此善举能让仙人重新打开空中的画面,二也是为了避免日后东窗事发,牵连到贾府。
原来甄士隐甄家本就是当地望族,当年先是失去女儿,又逢上火灾后,才导致家破人亡,后面甄士隐疯疯癫癫出家,又成了当地的饭后闲谈。
因此贾府派出去的人稍微一打听,便知道姑苏甄家的状况,虽然甄士隐踪迹无处可寻,但甄士隐之妻封氏仍然在世。
这封氏听说自己的女儿就在京城,哭了一回,忙跟了贾府的人去。
封氏要上京的消息传到香菱,香菱又哭了一回,众人慢慢劝,方劝住了。
这一日,香菱梳洗打扮完毕,便往黛玉处去,此时黛玉才刚用过药,见香菱进来,因想到这几日香菱的遭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想着香菱要和母亲相聚,也替她高兴。
香菱笑道:“行装铺盖已经打点完毕,这几日得了空闲,听三姑娘说林姑娘作诗最好,所以今日来求姑娘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
黛玉听了,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大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香菱听到黛玉的回答,脸上更是笑意盈盈。
于是黛玉命雪雁拿来几本诗集,向香菱讲解起诗词来,香菱一面专注地听着,一面抛出问题,黛玉都一一耐心回答。
二人正聊着入迷,宝玉和探春的身影突然出现在窗外,宝玉隔着纱窗拍手笑道:“林妹妹讲的诗词极好,我也要拜妹妹为师。”
黛玉听见是宝玉的声音,忙请宝玉和探春入座。
就在这时,贾母派人来传,说是快半月不见的仙人又重现了。
黛玉等人听了,忙起身往贾母处去,果然见众人都在院子入座等候着了。
外院是东府那边的人,有贾珍和贾蓉,这二人早听说那日在东府园子发生的事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