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宴上偶遇周肃,只是生活里的偶然事件,他的职业特点和名将身份,怎么会放任一个游泳运动员满大街溜达。
所以,姜伊人选择加入京华新闻,成为体育记者,就是希望借职业便利,顺理成章接触周肃。
但是,计划是美好的,现实却很残酷。
京华新闻在媒体界的地位,不逊于周肃在泳坛的地位,能在京华新闻工作,几乎要动用太奶的人脉,所以可想而知,内部斗争有多激烈。
刚刚开会宣布了,姜伊人这一批实习生,六个里只能留下两个。
转正本身就是一场血雨腥风,她能不能留在京华新闻都是未知数。
散会后,五个人拉了N个群,唯独姜伊人被排除在外。
因为这个当口,她被主编临时拉去出外勤,目的地是国家游泳队训练基地。
亚运会即将开始,北城作为举办地,这场比赛云集了当下亚洲顶级选手,各路媒体摩拳擦掌,都在筹备专题。
京华新闻利用大媒体优势,直接给总局发函,申请到了给游泳运动员做专访的机会。
很快,采访车抵达目的地,大门处,司机逐一出示记者证、通行证、邀请函。
训练基地的安保,一直很严格,姜伊人记得,从前她送周肃归队,每一次都止步到这。
今天是第一次,她进入内部,站在看台上,注视着穹顶下的水池。
50X25m的碧蓝色面积,水浪起伏,日复一日。
这就是过去九年,周肃人生的全部,是他推掉一切,也要奔赴的梦想。
想到这里,姜伊人心情忽然变得复杂。
她替周肃不值,也替自己不值。
“快看快看!”
身边大伙儿兴奋起来,有人推了姜伊人一把,把她视线拉回场馆内。
水里的运动员纷纷暂停训练,上了岸,向池边聚拢。
与此同时,出发台上,站了八个运动员,蓄势待发。
今天似乎有场内部比赛。
简单热身后,运动员们做出发准备——手指触台,身体前倾,头埋双臂间,肌肉虬结的肩胛,蓄力紧绷。
看台上的采访团队,骤然安静下来。
下一秒,哨声乍响,所有人一跃入水。
泳池和岸边几乎同时沸腾。
起初大家的动作都差不多,水底潜行,然后同时出水,随着运动员开始转体、划水,顿时,水浪翻腾,如煮沸一般,只能看见一条条肌肉喷薄的臂膀。
这是一场男子100m自由泳的比试,前二十五米还看不出什么,甚至在五十米返身前,前三名的差距,仍不明显。
直到触壁。
赛程过半,运动员的体力也接近极限,大部分人出水划臂的频率,眼见慢了下来,逐渐地,第三名落后第二名一个身位,第二名和第一名相差微弱,距离以厘米记,翻盘几乎是瞬间的事。
此刻,全场的人,不管是场边的,还是看台上的,包括姜伊人都跟着紧张起来。
“牛逼!”
水池边爆发阵阵欢呼声,那动静几乎要掀翻场馆屋顶。
“47秒34!太他妈牛了!”
是第一名,摆脱掉对手,保持住领先位置,最终撞线。
大男生们激动地庆祝着,不知道是谁,注意到看台上的姜伊人他们,扯着嗓子喊。
“张主任!刘明晰刚刚游进47秒,是不是可以进一队了?!”
带着京华新闻进来参观的,就是这位张主任。
他全程观看了这场小比赛,亲眼目睹好成绩的诞生,乐得他嘴角压都压不住。
张主任朝小伙子们喊回去。
“这事得全队讨论,我做不了主,”故意一顿,“但我觉得能进一队!”
下面再次爆发一片掌声欢呼声。
张主任笑着收回目光,同时不忘给记者们解释。
“一直以来,国家游泳队分为两支,一队和二队。”
“一队作为高水平运动员的集合,经常在大赛上夺牌,所以大家比较熟悉,这个时间,一队在健身房做陆上训练,没在这边。”
“刚才大家看到的是二队的比赛。”
“二队比赛就这么激烈了啊。”采访团队里有人小声嘀咕。
张主任说:“二队是后备人才,他们刚从省队选拔上来,成绩参差不齐,只有刻苦训练,才有机会进入一队为国征战,所以不拼不行啊。”
成绩好的进一队,成绩差的退回省队,优胜劣汰,竞技体育历来如此。
郑主任:“就像刚才的刘明晰,47秒34,这个成绩相当不错,这回他进一队,应该稳了。”
有人接着问:“这个成绩是什么水平啊?”
刘主任背着手,如数家珍。
“现在100m自由泳的奥运纪录是46秒55;亚洲纪录是47秒02,全国纪录是47秒44,刘明晰游到47秒34,成绩不错,但距离国际,他还有一段路要走呢。”
“在国内,中短距离自由泳单项一直是薄弱项,距离上一次奥运夺冠,已经过去十年,还没有人能够到那个位置。”
和接力、混合泳这类偏综合性的项目相比,游泳比赛中的个人单项,比的就是运动员最极致的运动天赋,和0.01秒的偶然,竞争十分残酷。
刘主任感慨:“目前队里能游进47秒的、能在明年奥运上冲击奖牌的,目测只有周肃一个人。”
参观完真实的训练场面,浩浩荡荡一队人,辗转到会议室。
接下来是采访部分。
摄像、主持已经各就各位,运动员们也陆续到齐。
作为四大泳姿的代表人物,能做专访的运动员,在各自项目里,都是绝对的统治者——
林永林,刚刚崭露头角,是200m蛙泳全国记录的保持者;
福芳,在女子仰泳100m短池锦标赛上,斩获金牌;
孔定文,伦敦世锦赛,收获蝶泳1金1铜;
电视上的熟面孔,突然走进现实,作为媒体人早就见怪不怪了,可他们三人出现在眼前时,姜伊人和同事们依旧觉得挺震撼。
不论男女,肩宽腿长大高个,每个人都像一张拉到最饱满的弓,蓄着劲力,站在人群中,总有鹤立鸡群之感。
姜伊人觉得自己像只肉食鸡,挨个给长腿鹤们发采访提纲。
“一会儿要提的问题,都在上面,总局领导已经看过,大家放心回答,当然有些部分也欢迎大家畅所欲言,自由发挥。”
林永林年纪最小,带着莽劲问姜伊人,“我们真的什么都能说吗?”
姜伊人笑看他,“那要看你想说什么了。”
林永林挠挠头,“我想征婚……不不,是征女友。”
众人轰堂大笑。
林永林还在解释,“每天不是早课就是晚课,日子过得跟和尚一样,太无聊了嘛!”
张主任撇着嘴,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福芳跟姜伊人眨眼睛,“这是我们队著名二傻子。”
林永林听见了,气哼哼怼她,“芳姐你刚才不是还夸——”
“你给我闭嘴!”
福芳抬手,一把捏住林永林的嘴,两大高个,挥舞臂膀掐起来的架势,就像要起飞的直升机。
众人正看得傻眼,周肃来了。
他敲门而入,会议室里欢乐的气氛戛然而止。
刚刚还打闹的人,瞬间收敛,垂手站在一旁,齐齐叫了声,“师兄。”
周肃点点头。
他的目光一视同仁,扫过队友,和现场的工作人员,略带歉意地对在场的人说。
“我迟到了,不好意思。”
从他进门,气氛就冷了,传说中周素不苟言笑,看来都是真的。
摄像和主持人赶紧说。
“没有没有,我们还没开始。”
连张主任也体谅他,“你训练任务重,能抽空过来就很不容易了。”
别人接受采访的时间有一个小时,周肃的主教练却只放他半小时的假,盖因他是明年奥运会多个项目的夺冠热门,在此之前,他的每一分钟都是国家财产。
姜伊人不敢耽误,把周肃的提纲递给他,见他一边翻看一边皱眉,她问。
“有什么问题吗。”
“这些问题的答案,”周肃在椅子上坐下,忽然转头,“都是你写的吗?”
姜伊人一愣。
提纲里有问题,也有答案,这是很常规的操作。
尤其是政体名人,在官媒上的发言,动辄上亿点击率,如此巨大的影响力,根本不容出错,所以,采访时为了避免受访者满嘴跑火车,节目组会提前为他们准备答案。
姜伊人以为周肃不了解采访流程,才有此问,可探头一看,原来真是答案写错了。
周肃十六岁进国家队,不是十四岁;
另外,他虽然从小在帆洲省队训练,大家就误以为他是帆洲籍,实际上,他是滨江人。
第一个答案就有两处明显错误,确实是她们的工作没做好,姜伊人心里一声哀叹。
“我是临时顶班,答案谁写的我也不知道,但我可以立刻改。”
不等周肃说话,姜伊人马上拿出一支笔,这时,正在调光的摄像师喊她。
“伊人,蹲一下,挡住光了。”
“哦。”
姜伊人刚蹲下来,转瞬觉得不妥。
就在周肃脚边位置,刚刚的平视一下变了角度,仰望的姿态,有点憋屈。
她很努力,在保持平衡的同时,尽量把腰板挺直。
“十四岁这里……还有籍贯,嗯……还有这里,你从二队进一队的时间点,也有点问题。”
一共两页纸,她先拿笔把自己这份订正过来。
“……还哪有问题吗?”
姜伊人抬头,公事公办的态度。
周肃垂眸扫了一眼,眉头松开的同时,眼神却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