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赵棠因一些卷宗上有不明的地方想找刘知府询问,赶到知府官署已经是中午了,因是午饭时间只能来到刘知府家中,想着做客期间再询问。期间,刘知府的小妾端茶进来。那小妾不到二十五六岁的样子,细柳身材,娇俏动人。不过赵棠可没注意她的长相,而是自她一进门就看到她的裙子不一般。
这裙子如月流辉,静则似脂凝澄冰,动则如流水浮光。
“她这裙子用的分明就是最上等的月白色湖州丝做的,而且这种颜色配上这种等级的料子一般是用来祭祀太阴的。”赵棠此时相当惊讶。
他在户部内库十年,皇室御用的绫罗绸缎和祭祀用的丝帛他可太熟悉了。最高等级的祭祀丝帛上面应该绣十二章纹、云龙纹或者用金线绣上祝词、祷告文一类的样式。像她这条裙子,这种品级、这种颜色的湖州丝织成的丝帛就是用来祭祀的,而且上面应该是用金线绣的祝词和祷告纹理,可为什么没见到这些纹理呢?难道他们给细细的勾挑拆了去?然后又用其他丝线绣上的花?
这等品级的料子即便不是用来祭祀,想穿在身上也得是皇亲国戚级别,而且还都得是皇帝御赐才能用。
那些年每次祭祀要用到的丝帛,或是皇帝要御赐的绫罗绸缎可都是他清点出来的。
赵棠看她往外,又盯着裙子看了半天,难道是自己眼神不好?可越看越像。这时候只怪自己出门没戴上水晶叆叇镜。
回去后,赵棠把自己的疑虑告诉给了袁达,袁达笑着说:“这有什么难处,我让几个兄弟去看看就知道了。”
当年下午三名锦衣卫悄悄来到祭品库周围查看,那看守库房的小吏一直不见影子,等到天略黑,三人熟练开锁,一人看守,两人进去查看。
两名锦衣卫潜入祭品库,里面存放的应该都是祭祀用的物资。因为里面昏暗,两人点燃火折子,借着这点光亮查看这些物品,终于找到丝帛存放处,锦衣卫虽然不懂丝帛的织造,但按照赵棠给的描样,仔细查看上面纹理,发现有部分丝帛跟赵棠的描样对不上,根本就没皇家御制图案,全是花鸟鱼虫之类。
第二日,两名查看库房的锦衣卫以赵棠随从的身份跟赵棠来查看祭品库。
赵棠说要看看存放祭品的库房,那看守库房的小吏吓出一身冷汗,但又不能违背命令,只得带着赵棠等人去祭品库。
库房打开后,随行人员一一查看并记录。发现祭祀用的蜡烛竟然都是民间百姓用的便宜货;赵棠重点查看了湖州丝帛,果然有一部分被替换成了普通丝帛;祭祀用的吉金礼器少了好几个;朝廷送来的几个黄金祭器被换成了黄铜做的。
赵棠拿着祭器严肃问道:“这些东西都去哪了?”
小吏突然跪倒,哆哆嗦嗦地说:“小的不知道。”
“全部招出来,非逼着我用刑吗?”赵棠怒斥一声。
“回御史,这些祭器原本是金的,被辅国将军要走了,只能换成铜的了。”
“这些丝帛呢?这些根本就不是祭祀用的。”赵棠指着那些普通丝帛严厉问道。
“丝帛有一部分被刘知县拿走了,说是给辅国将军拿得,我们只能换成别的顶替一下。”
“这些蜡烛呢,看着也不像用来祭祀的。”
“回御史,原先用来祭祀的蜡烛也卖了,所以就用民间的蜡烛顶替了。”
李恕在一旁说:“御史,好像还缺了好几个铜鼎、铜簋、铜尊。”
赵棠又问:“这些铜鼎、铜簋、铜尊难道也卖了?”
小吏说:“已经被卖了。”
“还有从番邦进贡来的香料呢,怎么这么少了。”
“卖了一些,另外刘知府拿走一些,说是辅国将军要的。”小吏哆哆嗦嗦的说。
“你好大的胆子,敢把祭祀太祖的祭品拿去卖钱送人。”
小吏直喊冤:“御史老爷,不是我干的,是守备干的。”
赵棠一挥手:“先把他抓起来,等问了守备再说。”
赵棠身边的人一左一右架住了小吏的两条胳膊拎了起来。
凤阳守备太监听闻赵棠来了,急忙出来迎接,看见小吏被控制起来,先是一愣,感觉大事不妙,脸上皮笑肉不笑的问道: “赵御史有何指示?”
赵棠冷冷地说:“听说这附近闹耗子,祭品库都快被耗子盗空了,我特意来看看。”
守备太监陪笑道:“都是属下失职,我让人买些耗子药就是了。”
“哎呀,这小耗子容易抓,大耗子怎么抓啊?”
守备太监一时支吾,不知该怎么应对。
赵棠说:“你自己全招了,还是要我严刑拷打?或者让这他跟你对对帐?”
守备太监狡辩:“不知御史要问什么,属下实不知内情。”
两个锦衣卫走上前,其中一人把金牌一亮,守备太监直接跪下。
守备太监一一交代,还把内官监太监钱茴也交代了出来,原来这些年来,钱茴专门负责修缮皇陵,多年来虚报修缮款项,中饱私囊,像他这种守备太监只能靠变卖祭器来赚钱。
守备太监被抓了起来,刘知府、黄同知、胡通判还有钱茴一时心惊肉跳,不知道下一个栽倒的是谁。
黄同知向刘知府发牢骚,说:“这个赵棠果然不能招惹,当年在锦县一代有多少人栽在他手里。看来这次他来凤阳府也是要‘大开杀戒’的。”
胡通判心急,询问道:“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得想办法才行。”
刘知府想了想说:“既然查到祭品库了,那得告知辅国将军一声,毕竟他拿的最多,要查也得查到他头上。”
辅国将军是濠成郡王之弟,也是老郡王最宠爱的儿子。老郡王活着的时候,用各种理由赏他,所赏之物占了郡王府财产的三成,嫡长子不满,向郡王妃发牢骚,在郡王妃的劝导下,老郡王这才停手。
没了赏赐,再加上自己挥霍无度,辅国将军就巧立名目勒索当地官员,要求献上金银,且数量还不少。当地官员不可能把自己的俸禄拿去孝敬,被勒索又不敢上告,因为老郡王会以“怠慢宗室”为由要挟他们,到时候怕是要被贬。
正好,皇陵一带是块肥肉,老郡王看上了,于是当地官员用“划归陵寝用地”为借口,一次次的把皇陵一带的良田“圈走”,把良田献给老郡王和辅国将军。
老郡王薨逝后,嫡长子袭了郡王之位,也继承了郡王府的财产。因为兄弟不和,几乎不怎么来往。辅国将军需要找一个来银子的门道,于是就又找上了当地官员。
如今皇陵周围能被瓜分的良田已经没有多少了,就连淮河附近用淤泥堆出来的应该分给流民的田地也被占用了。当地官员绞尽脑汁想办法捞银子进献给辅国将军,想来想去最终把主意放在了祭品上。
按祖制,祭祀用的牲畜被宰杀后是要分给参与祭祀的官员,以及守陵的太监、军户等人员的,而守备太监悄悄的将一部分肉类偷卖换成银子贴补自己。
这事儿被刘知府他们知道了,要挟守备太监偷着将一部分祭品拿出来献给辅国将军,不然就告发他。守备太监被拿住把柄只能照做,于是将一部分献给了辅国将军,还有一部分送给了刘知府、黄同知、胡通判。
精美的金银器、铜器、上等的丝帛、还有从番邦得来的各种香料和宝石,这些是郡王府都没有的东西,辅国将军拿到手后忍不住赞叹。刘知府他们成功的将被勒索对象转移到了守备太监身上。
而守备太监自己也趁此把一部分祭品拿去卖了,一次两次都没发现,以后也就放开胆子做买卖了。
如今守备太监和看管库房的小吏被抓,经过赵棠的审问,都招了。
为将功赎罪,守备太监检举了内官监太监钱茴,说他虚报修缮款项,中饱私囊。
内官监太监钱茴专门负责修缮皇陵,多年来向工部虚报修缮款项。原本修缮经费应该由工部管理,但钱茴不属于工部而是皇帝指派的,所以经费多少由他说了算,工部只能配合。
赵棠带着一行人来到钱茴的衙署。见到赵棠,钱茴面色阴鸷,但还是行礼问候:“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