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城下香樟树 几玉

9. 第9章

小说:

城下香樟树

作者:

几玉

分类:

现代言情

第二卷·荒镇

热浪滚滚,烈日灼心。

坐到市郊的公交,下车时,乘客已寥寥无几。本市最大的五金市场坐落于此,工业楼房,四周荒凉,小道旁的绿树难以成荫。无事不登之地,尤其盛夏。

明宵拖着皮箱,在沿路中巴车售票员卖力吆喝声中,钻入一辆空调车。

陌生又熟悉的皮质椅套味,混在空调冷气中。

人已坐满,车却迟迟不开,乘客说着方言在抱怨。

又过了五分钟,售票员上车。

“到江曲。”明宵准备扫码付款。

“阿妹,我们这趟车不到江曲啊。”售票员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回应她,“这是西平车,到上林那里就拐进去了,你要找林校或者东江的车,那些才过江曲。”

明宵看了眼窗外艳阳,认命下车。

背后隐约传来大叔大妈谈论她的声音。

“外地的吧,不熟悉。”

“改来改去,我都烦了。”

“这样也好,更快,要不然绕到旮旯里去。”

“……”

明宵站在树下,环顾路边,没有一辆出租车。

一个中年男人靠近她:“阿妹,去哪里,江曲林校都到。”

她瞥见停在不远处的面包车,摇头拒绝。

“最近查得严,不给超载。”男人继续说,“很多车都不停,除非你到客运站去坐车咯。”

远远驶来一辆中巴车,车窗上放着一块白底红字的纸牌,写着“东江”二字。然而没有靠边停下的意思,径自而去。

男人哼笑一声:“我没骗你吧。”

“到江曲怎么收费?”她问。

“你说个价咧。”男人点烟,汗水浸满脖子,“车上还有其他人,两个到林校的,我就赚个油钱。”

明宵婉拒:“不用了,谢谢。”

男人盯着她看上两眼,没再强迫,翘着二郎腿坐在站牌前的长凳上,吞云吐雾。

脚板底热辣,明宵轻踏双脚。

男人闻声望来:“你是江曲的?”

明宵抬头,却不看他:“嗯。”

“看着不像。”

她没吭声。

“放假回家吧。”男人把烟丢在地上,脚碾两下,“做什么工作的?”

“教书。”

“老师啊,这个职业好。”男人手摸口袋,避风又点一根,“又有假期,又坐办公室吹空调,每天就上上课,改改作业,轻松哦。”

明宵没搭理他,低头打开手机约车页面。

订单显示,行程58元。

附件车辆较少,等待时间可能较长。

“小地方,年轻人都想出去,就剩读书的娃和老人在家。”男人隔三差五就要来一段,“为啥小地方发展不起来,政府不投钱,年轻人不肯留,学校也是越搞越差,娃仔天天就在外鬼混,恶性循环,能好到哪去。”

灰体恤,黑短裤,人字拖,手臂和小腿被阳光晒得黝黑,一看便是常年在外奔波的打工人。听他的口音,应该也是林校那一带。两根烟头在他脚边,他又朝前方吆喝:“大哥,去哪里?江曲东江,马上走了。”

被行李压弯腰的老大爷停下问:“东江,多少钱嘛?”

“二十块咧,还有两个到林校的。”男人帮他卸下部分行李,“没有车,好难坐车的,我们马上就走。”

“太贵了,哪要二十块。”

“那你讲多少咧,可以谈的,先上车嘛,来来我帮你拿。”

“十块,最多了。”

“十块就十块了,上车上车。”

……

面包车很快离去,十分钟后,明宵上了一辆中巴车。

没有空调,汽油味更重。明宵坐在窗边单人座,在热风中昏昏欲睡。

从光怪陆离的梦境醒来,车厢沉闷而安静,道路不似十年前的崎岖不平,马路直通,新修大桥,她还看到一闪而过的介绍牌:北部生态林区。

中巴车停在新街闹市,有人下车。售票员站在车门口喊:“只能再上两个。”

明宵望向窗外,午后路人稀少,不如夜晚热闹。店铺依旧以餐饮店、服装店为主,多年来并无太大改变。倒是更多了些书吧、电玩城、奶茶店。

“热得冒烟!”是新上车的乘客。

“是啊,下午不能在外面走,晚上再出来。”售票员扶着座椅走近,“到哪?”

“江曲。”

“3块。”

路边一辆轿车驶走,明宵看见被它挡住的一家店面。

班玛纹记。很特别的名字。

一排店铺中,有人逛店,有人闲坐,只有它半敞着门,大厅光线昏暗,无人看管。唯有门口的两大株绿植,在阳光下尚有生机。

磨砂膜贴着中部的玻璃门后,明宵注意到一双脚,停在门口。

黑鞋,黑裤,是男人的脚。

他把另一扇门向内拉开。

售票员的挎包擦过明宵肩膀,重回副驾驶:“好了,走。”

中巴车再次启动。

想必是酷夏难熬,男人没穿上衣,是生活自律才能保持的精健身形。他的右臂,从手腕到肩膀,布满大片蓝灰色纹身。诡秘、深寒,犹如一条机械臂膀,无坚不摧。

自门敞后,男人立于门前,寸步未挪。

在周遭景物缓缓向后撤去的几秒内,明宵的视线从那只手臂,向上移。

明明身处室内,胸臂光凉,面上却戴着一只闷不透气的黑色口罩。

四目相对。

她双手猛地扒住窗沿,几欲起身。

那双深黑的眼眸,穿过长街,穿过人群,穿过喧嚣和寂静,静望车内的她。

“很美的不是晚霞,是你。”

“在我面前,从没见过真实的你。”

“素描也适合你,要是有空,改天给你画一张。”

“我不是正常人。”

……

那些往事尘封的记忆呼啸而来,直到人影不见,长街远去,繁华再度归于寂静,明宵缓缓靠着椅背,那身处旋涡中心的空寂感,久久不能平息。

是看错,还是幻觉。

此时的他,应该还在圣彼得堡,还在高楼神圣的艺术殿堂,用画笔创造他非凡的人生。

而不是,在这个年轻人只想逃离,安逸又世俗的小镇上,闹市一隅,刺青纹身,眼眸黑得无光无神,更加深不见底。

怎么会是他。

不应该是他……

陆晨夜。

***

傍晚六时许,明宵搬进教师宿舍。

大半日的报道、面谈、参观,镇高中校长和年级主任共同接待。她的履历,学校这边早就看过。学历优异、经验丰富、大赛获奖、编制岗位,即便在城市里,也能步步高升,发光发热,最后却依然选择回到家乡,教书育人。

校长特别嘱咐年级主任,要对明宵重点培养。

江曲三中比十年前翻新不少,宿舍楼、图书馆、食堂都是新建的,操场两边也增加观众席。

校长指着操场对面一栋楼:“原先是技校的宿舍区,后来技校搬走,那栋楼也归为我们学校的宿舍楼,现在三中招收六县的学生,全部改为走读加内宿的模式。”

明宵颔首:“难怪校园更宽敞,比我读书那会儿好很多了。”

“一代比一代好,再不修缮,我都怕过几年招不到学生。”校长打趣,继而道,“现在很多学生都跨学区到市里读书,生源不行,教学质量也有待提高,培养起一批新老师,又去了大城市,留人招人,都难。”

年级主任轻拍明宵肩膀:“明老师,招到一个你,我们算是捡到宝了。”

“哪里,我看着年纪不小,其实教书经验还比较匮乏,还需要多跟其他老师交流学习。”

“谦虚了,后生可畏。”校长负手笑道。

一路说说笑笑,校长先行离去,年级主任带明宵前往教师宿舍。单人单间,环境还算干净。

收拾途中,明宵忽然问:“尹主任,我记得以前学校后面,有一大片香樟树林。”

“对啊,怎么了?”

“之前在学校后面围栏就能看见。”明宵斟酌几分,“刚才我看了眼,怎么变成民房楼了?”

尹芳洁“哦”了声:“早几年把前面这片砍掉都卖了,后来荒凉了一阵,又建了几处民宿,把另一片围起来建了生态公园。”

明宵恍然,轻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