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已过,冬月初十,小雪。
蓬莱殿后殿的倒座房有了灶台,她们就不用小炉子热饭菜了。
明媚体贴值夜辛苦,把后殿的火炕份额,修在倒座了,够睡四五个人的。
三个绿没事儿都爱在这屋待着,往炕上一窝,能窝一天不动。
来了小宫女与点绿玩耍,坐在炕头,都得先脱了外衣,不然要出汗。
除了废木炭,没有不好的地方了。
只有求学不倦的碎绿,可怜巴巴的抱着手炉,在西里间废寝忘食,研究学问,这个公主专用房间,完全对她的闺蜜碎碎开放。
为了火炕,少府忙昏了头,赶在上冻前,紧着妃主子以上的宫里先修上。
轮到后殿,就只能先修上一个,剩下的房子,要等开春化冻再改。
后头,还有低位份的主子没轮到呢。
六殿下得了实在差事,入少府将作监,带着大匠们专门负责火炕,不仅在宫里,也接外边的买卖,创收不少。
明年仿制仿造的多了,手艺就不值钱了。
蓬莱殿热闹了,上门与娘娘叙旧的贵妇人都多了起来,申国公老夫人都亲自进来请安了。
初五外命妇入宫,正殿里坐不下。
本朝天子出身边郡,姻亲故旧随着转战天下南北,活下来的各个身上有爵位,来娘娘这里说情排队的不知凡几,再不是当初私下嚼舌头说秦王倒插门的时候了。
初一,翠微宫的另一位大嬷嬷,老实过来,老实走了,宋嬷嬷颇觉扬眉吐气,连对郡主的怨气都轻了。
宫里,有陛下的爱重,才有脸面。
有好处真愿意分润给夫婿,比多少实在老丈人都得用。
少府将作监下属五案、二十七所、十厂库,咱们殿下差事做的好,得了陛下的意,早晚把将作监攥在手里,那得是多大的油水。
如今各殿里修上火炕,先不说主子们如何感激天恩浩荡,守灶台的奴婢都念着殿下的好,以后各处行事方便。
皇帝赏了秦州长公主府不少好玩意儿,最重要的是,敦促太府、户部把压了许久的钱粮,速速调拨了过去。
初雪刚下来,赵嬷嬷顶着雪进来,聊天的时候,狠狠感激了明媚一通。
不仅是朝中事顺,秦州那边火炕虽说推广不及,紧赶慢赶还是在军中用上了。最关键的是煤矿也成了,这个冬天不仅军中取暖方便,还能支应上民间所需,不用面临每年凛冬炭价暴涨的人祸了。
郡主大手笔送上日恒昌的银票五千两,厚厚一大沓子,有零有整。
平阳长公主府从来有功必赏,不带过夜的,这也是明媚死活要去秦州的重要原因。
这是后殿里五个人这辈子见过的,最大的一笔钱。
深绿偷偷掐着浅绿的手腕子,浅绿使劲儿咬着嘴角。
点绿眸中翻腾着渴望,垂下眼皮便收敛了。
碎绿瞅了一眼,默不作声。
明媚心脏骤然跳快了一拍,随即心中熨帖,知道嬷嬷特意准备的一两、二两、五两、十两的,都是备着自己赏人用。
技术专利卖了三百万啊,必须给郡主点赞,郡主敞亮人儿。
这就是知识价值的具象化了,不白穿越一回,感谢上辈子九年义务教育,明媚振奋。
实打实落在身上的好处,是明媚能自己支配的钱财。
当初,苏记并未向秦王隐瞒火炕的由来,点出这是宫中明娘子之奇巧。秦王不加思量将功劳安放在秦州长公主府,即便是他代为呈上,大头也得落在那边。
李桢是接受了完整王学教育的皇子,帝国初期还犯不上把儿子当猪养着,自然知道冬日取暖神器对国运的加持,他很清楚这东西的分量,也清楚父皇必然大悦之,所以毫不犹豫的将冠名权丢给表姐。
秦州的未来,也是他这个秦王的未来。
在他的不算复杂的思路里,长公主府好就是蓬莱殿好。
明媚那边,李桢亲自过问,各处涨了供应,她也能在尚膳监点菜了。
正巧赵嬷嬷饭点来了,明媚说什么也不让嬷嬷走,拿了新得的银票让浅绿与点绿去了。
虽不知殿下如何突然关心起明娘子的起居饮食,朱姑姑与米姑姑不敢怠慢。
照着浅绿的叙述,是照着冷淘面的法子做热面来。
米姑姑招呼姜娘子揉面,往里打鸡蛋加牛奶,她知道明娘子爱吃劲道口感,对面的软硬也交代好了。又叫柴娘子调料汁,蒜汁、醋、糖、盐、葱、胡荽、胡椒、芝麻酱等。
九岁以后,明媚就等于跟着米姑姑长大的,她太了解这童儿爱什么了。
只是过往受限于主子的爱好,凡是主子不爱的,一应不常见。
比如这冷淘面,东西易得,是夏日常用的。入了秋,蓬莱殿就不再做。
朱姑姑向米姑姑请教好了,带着一帮厨娘将现有的酱肉、腊肉等蒸熟放凉切片,捡了菠菜、黄瓜、香椿芽、黄豆芽、青笋、木耳、口蘑、各色萝卜,焯水后切丝削片摆上一大盘。
煮上几个鸡蛋,剥皮切一刀,也放在白瓷盘里。
羊肉汤提上一桶,羊肉片多放,胡椒多放。
再来几颗蒸好的酥梨,放在白瓷盅里,连汤水一起,并不加糖。
面条不过凉水,直接放入白瓷碗,瓷碗上描绘着兰草,叶片细长如行云流水,线条刚劲有力挺拔向上,笔墨浓淡一气呵成,更显古朴自然。
浅绿与点绿推着车走了。
米姑姑转念请了宋嬷嬷来,将这面条拌上,酸甜口,配菜多,还是温热的,宋嬷嬷一闻味道就知道小米的意思。
这几日娘娘上火,小朱那边羊肉送上去,还得给退下来,猪油炒出来的菜,不够清爽,也难下咽。
娘娘可以消食断火,每日少用。
底下的不上心,不知道便宜行事,给主子分忧,就是罪过。
这面虽不合时宜,倒也不是不能用。晚上且试试,做的好少不了功劳,做不好也不算多大错,晚膳自来没有宫规约束,有的殿中直接克扣了也有。
后殿,明媚也算摸到了赵嬷嬷的脾气,两人都到倒座房去炕上坐着了。
后殿这火炕只能打一个,却没规定长度。
明媚选了整个院子里最大的屋子,打了一座六米多长三米宽的炕。
赵嬷嬷闲着,就给明媚讲些府中闲话听。
苏记每日都忙,许业爱没事找事儿,荀真驾车技术好,王秀会做糕点,顾叹老朽,崔惟最可惜。
几番闲话,虽然散漫,明媚对长公主府京中情况也算有个大概了解,日后都是同事,提前关心关心。又寻着不明白的问上一问,赵嬷嬷知无不言。
面条上桌,一大盘各色肉,一大盘各色菜,加上汁水配料,摆了一桌子。明媚和赵嬷嬷在炕东侧坐,四个绿搬来马札在外面围着灶台。
赵嬷嬷习惯性要把面条泡进羊肉汤里,还奇怪今日怎么汤面单送来了。
再一看,明媚端着一只海碗,那大碗上烧制的兰草图都平白长了个子,像一棵树了。
一碗微黄色带着奶香的面条热气腾腾的倒进去,有二两,各色菜疏都捡上,红的绿的黄的,还挺喜庆,调制好的料汁倒进去,酸甜味就出来了,还有一股子蒜蓉的辛香,很能勾起食欲。
明媚筷子用的好,两下三下就搅拌明白了。
再把羊肉片、腊肉片、酱肉片都摆在面上,盖上半个鸡蛋,红艳艳的辣醢也倒上,赵嬷嬷一瞅,也说不好这么吃是精细还是粗糙,就是很有食欲,令人不停吸溜口水。
明媚把海碗往前一推,赵嬷嬷下意识接了过来,两人对视,噗嗤一声都笑了。
赵嬷嬷认下了忘年交,明娘子是个有才又有趣的。
明媚自己也捧起一只海碗,又麻利挑了面条拌上,喷香。
面条里鸡蛋牛奶的香味令人欲罢不能,是明媚最爱的饭食,上辈子家里吃面条,都因为明媚的古怪爱好,非得多预备鸡蛋和牛奶不可。
尚膳监里多用羊奶做点心,牛奶用得不多,还是她提起来,米姑姑先用肉桂、桃仁去腥,做了几次奶黄包,进上以后得了赏赐,这才常备。
赵嬷嬷吃了一碗,自己又挑了面条,这次是三两的样子,配菜只要了菠菜、黄豆芽和木耳,肉也只放了羊肉,辣醢多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