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隐涧的经历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姜璃因实力提升而产生的些许松懈。暗处的窥探者不仅存在,甚至会在“必要时”出手确保她这个“观察对象”的存活,这种被无形之手操控的感觉让她如坠冰窟。
返回宗门后,她更加谨慎,几乎杜绝了一切离开伴月谷核心区域的任务,大部分时间都留在竹昕苑修炼,或者前往传功堂听课。她需要时间消化雾隐涧的收获,更需要寻找破局之法。硬碰硬显然不明智,了解对手、了解这个世界运行的深层规则,或许能找到一线生机。
这一日,传功堂的课程内容引起了姜璃极大的兴趣——【九州神话通识·上古篇】。
授课的并非柳萱那类年轻执事,而是一位鬓角斑白、气质儒雅温和的中年女修,道号“文瑾”,据说常年负责宗门典籍整理与传授文史知识,修为虽只是筑基中期,但学识极为渊博。
台下弟子大多对这类“不涨修为”的课程兴趣缺乏,有的昏昏欲睡,有的则私下传音闲聊。唯有姜璃,以及少数几个如白芷般对什么都好奇的弟子,正襟危坐,凝神准备听讲。
文瑾真人对此情形似乎早已习惯,并不在意,她温和的目光扫过课堂,声音舒缓而清晰,如同在讲述古老的故事:
“今日,我等便追溯时光长河,回望那天地初开、神人混居的上古纪元。尔等需知,我辈修士,追索天道,亦不可不知我等从何而来,这片天地由何而定。”
“天地始于混沌,如鸡子,未有生灵。有先天神祇生于其间,伟力无穷,开天辟地,造化万物。然今日所言,并非盘古氏开天旧事(注:此版本中盘古形象较为模糊,并非主流),而是关乎我九州人族起源、道统源流之始。”
姜璃精神一振,她知道,重点来了。
“据最古老之典籍《山海古纪》及我揽月阁传承之《月神祭文》记载,天地初开后,四极废,九州裂,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滔天,烈火燎原,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文瑾真人的声音带着一种古老的韵律,将一副苍凉洪荒的画卷缓缓展开。
“值此危难之际,有娲皇氏,感众生悲苦,乃行补天壮举。然,与我等寻常所知略有不同。娲皇并非‘抟黄土造人’之始母——那或许是其更早之功绩,于记载中已不可考——而是以无上慈悲与造化神通,修复天地,重塑秩序之神。”
“其采五色神石(金、木、水、火、土之精华),炼之以融,补苍天之裂;断巨鳌之足,立四极之柱,稳大地之基;聚芦灰,止□□;杀黑龙,平冀州;驱猛兽,安万灵……终使天地复位,灾祸平息,万民得以再生。故,娲皇亦被尊为‘大地之母’、‘造化之神’,乃庇佑、修复与秩序之象征。”
姜璃心中波澜涌动。这是她第一次如此系统地听到关于娲皇的“正统”描述,虽然与她那微弱血脉感应中的悲悯与创造之力相符,但更强调其“修复”与“建立秩序”的功绩。那“五色神石”更是让她心中一动,想起了心口那屡次显现的五色毫光。
文瑾真人继续讲述:“娲皇补天之后,天地秩序初定,然百族并存,争斗不休。人族于其间,初时弱小。有西王母,居于昆仑神山,掌不死药,司天之所厉及五残(瘟疫、刑罚),乃生命、死亡、刑罚与隐秘之女神。其形象并非后世所谓老妪,乃‘蓬发戴胜,虎齿豹尾’,威严莫测,亦曾相助人族先贤。”
西王母?姜璃想起自己在藏经阁也曾见过相关记载,似乎与月之力量也有渊源。
“而后,人族渐兴,部落纷争。其时,有熊国君主轩辕氏(后世尊为黄帝),贤明仁德,欲统合诸部,消弭战乱。然其宿敌,九黎部落之首蚩尤,铜头铁额,骁勇善战,且能呼风唤雨,制造迷雾,其势滔天。”
课堂上的弟子们渐渐被故事吸引,抬起了头。
“轩辕氏与蚩尤之战,乃决定人族命运之关键。然,此战之胜负,绝非仅凭男子勇武。”文瑾真人语气加重,眼中流露出身为女子的自豪,“史载,轩辕氏曾‘九战九不胜’,困顿不堪。危难之际,是其元妃嫘祖(西陵氏),发明养蚕缫丝,制成战旗、鼓囊,统一号令,振奋军心;更有女魃(或称旱魃),乃天女之神,身具无上神力,应轩辕氏之请降临世间,其所至之处,赤地千里,破尽蚩尤呼来之风雨迷雾,终使轩辕氏得破蚩尤大军于涿鹿之野!”
女魃!破尽风雨迷雾!姜璃听得心神激荡。这是她从未听过的版本!在母系为尊的世界观下,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竟是两位伟大的女性!
“然,女魃之力过于强大,战后无法回归天界,所居之处,旱灾频仍。百姓由敬生畏。最终,乃由后土皇地祇(另一位伟大的女神,司掌大地、轮回与平衡)出面,将其安置于赤水之北,令其不再为害人间。此亦可见,力量需有制衡,方为长久之道。”
文瑾真人缓缓总结:“故而,上古之战,非独男子之功。嫘祖之智,女魃之力,后土之衡,乃至娲皇所奠定之天地秩序,皆为基石。此便是我九州尊母系、奉阴德之历史渊源所在。女性之力量,非止生育繁衍,更在于创造、守护、智慧与平衡。此乃我揽月阁,乃至天下女修道统之精神根基。”
课堂之上一片寂静。许多弟子,包括一些原本不甚在意的男弟子,都露出了深思的神色。这个视角的神话,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认知。
姜璃更是心潮澎湃。她仿佛看到了一条贯穿时空的线索:娲皇(造化、补天、秩序)——西王母(生命、死亡、隐秘)——嫘祖(智慧、创造)——女魃(强大的、需被平衡的力量)——后土(大地、平衡、轮回)。
这些伟大的女神,各自执掌着不同的权柄,共同塑造了这个世界。而自已体内那疑似源自娲皇的血脉,又在这宏大的图景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那“钥匙”,那“余烬”,又指向何处?
文瑾真人看着台下弟子们的反应,微微一笑:“神话并非空谈,其中蕴含着古人对天地、对力量、对秩序的思考。于我辈修士,亦可从中感悟大道痕迹。譬如娲皇补天,可视为对天地法则的修复与完善;西王母掌生死,关乎阴阳转化之秘;女魃之力,警示力量需与心性匹配……”
她开始将神话与修行之道相结合,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听得众弟子如痴如醉。
课程结束后,姜璃仍沉浸在巨大的信息量中。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了解到这个世界的“创世史诗”和力量体系背后的文化逻辑。这不仅仅是一些故事,更是一种世界观,一种对力量本质的认知。
她主动上前,向文瑾真人行礼请教:“文师叔,弟子姜璃,方才听师叔讲及娲皇采五色神石补天,不知……古籍中可有关于这些神石下落,或是……补天之后是否尚有‘余烬’残留的记载?”
文瑾真人有些讶异地看了姜璃一眼,似乎没想到会有弟子对如此细节感兴趣。她沉吟片刻,道:“五色神石乃天地精华所凝,补天之后,自是融入天地法则之中,何来残留?至于‘余烬’之说……《山海古纪》中倒有一句模糊记载:‘……天柱折,地维绝,娲皇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然有余烬未熄,散落九野,载录造化之秘,然无人得识。’”
余烬未熄!散落九野!载录造化之秘!
姜璃的心脏猛地一跳!这与她在有姜国藏书阁看到的那本《九野拾遗》的记载几乎一致!难道那祭坛上飞出的陶片,以及自已的血脉感应,真的与这娲皇补天的“余烬”有关?
文瑾真人摇了摇头,语气转为告诫:“然此类记载,多属荒诞附会,虚无缥缈。九野茫茫,何处寻那虚无之‘余烬’?即便真有,其上所载之‘造化秘辛’,又岂是凡俗所能窥探?徒耗心力罢了。尔等当以扎实修行为本,莫要好高骛远,沉迷于这些虚妄传说。”
“谢师叔指点,弟子明白了。”姜璃恭敬道谢,心中却已翻江倒海。
文瑾真人的告诫是出于好意,但她的话,反而从侧面印证了“余烬”传说并非空穴来风!而且,似乎宗门正统并不认可,或者说,并不重视这种传说。
这让她更加确定,自已的秘密,绝不能暴露于宗门眼前!无论是那可能源自娲皇的血脉,还是对“余烬”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