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枭雄:陈家与黄家的百年暗战》
源起
光绪二十三年,珠江口的海风裹挟着咸腥与硝烟,卷过广州海关的码头。
陈家的大船“海龙号”缓缓驶入港口,桅杆上高悬的不是大清龙旗,而是一面染血的布帛,上书“反清复明”四个大字,在风中猎猎作响。船上的水手皆是精壮汉子,腰间暗藏短刀,眼神锐利如鹰。他们搬下的货箱外标着“南洋香料”,实则内藏私盐、火器,甚至还有从海外购进的西洋军械。
陈家的祖上曾是广东海关总兵,明亡后暗中掌控洪门天地会,专走南洋私货。陈家现任家主陈天雄站在船头,望着码头上清廷的税吏,冷笑一声:“朝廷抽我们的税,我们抽朝廷的命。”
而在千里之外的上海黄浦江畔,黄家的势力同样如日中天。
黄家出身上海道台,表面经营漕运,实则掌控青帮,码头上的苦力、船夫、商贩,无不受其钳制。黄家的货仓底下埋的不是寻常的茶叶丝绸,而是成箱的鸦片与军火。每一艘进出黄浦江的商船,都得向黄家缴纳“水钱”,否则轻则货物被劫,重则船毁人亡。
黄家现任家主黄世仁端坐在茶楼雅间,手中把玩着一枚西洋怀表,淡淡道:“在这上海滩,朝廷的规矩是虚的,我们的规矩才是实的。”
暗流涌动
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乱起,清廷内外交困。
陈家的船队趁机扩大走私规模,甚至暗中资助革命党人。陈天雄与南洋的革命志士密会,承诺以军火换人心。他的船上,除了货物,还藏着一份份《兴中会宣言》。
而黄家则借机大发国难财,黄世仁与洋人勾结,将大批鸦片倾销内地,同时替清廷镇压革命党,换取朝廷的默许。黄浦江的夜色下,青帮的打手们手持利刃,在码头巡逻,任何可疑之人都会被“请”进黄家的私牢。
第一次交锋
1905年,一艘陈家的货船在上海码头被扣。
黄世仁亲自带人登船搜查,在船舱夹层中发现了大批军火。他冷笑一声,对身旁的青帮弟子道:“陈家的手伸得太长了。”
消息传回广州,陈天雄拍案而起:“黄家算什么东西?也敢动我的货!”
当夜,黄家在上海的三处货仓同时起火,火光映红了半边天。
第四章·百年恩怨
自此,陈、黄两家的暗战正式拉开序幕。
陈家以洪门为根基,专走南洋私货,资助革命;黄家以青帮为爪牙,掌控漕运,勾结洋人。
两家的争斗从码头蔓延到商界,从暗杀到火并,从晚清一直斗到民国,再到后来的上海滩风云……
珠江口的咸腥海风卷过肇庆峭壁,悬棺庙的铜铃在暮色中叮当作响。整座庙宇如同钉入山体的楔子,十二具黑漆棺材用铁链悬在崖外,随山风微微晃动。陈家的老守庙人蹲在庙门槛上啃着番薯,脚边陶碗里的稀粥早已凉透——自打康熙年间祖上立下规矩,这庙里的人便再没碰过一粒白米。
"明根净食,死不沾清土。"老人对着崖下祭拜的陈家子弟嘟囔,缺了门牙的嘴里漏风。
正殿香案上供着的不是神佛,而是一柄锈迹斑斑的青龙偃月刀。刀柄"洪武二十七年"的刻痕里渗着暗红,不知是血还是铁锈。新来的后生想摸刀身,被老人一烟杆敲在手背:"清狗的血还没干透呢!"
三千里外,黄浦江畔的黄家祖祠正飘着檀香。鎏金匾额下压着的《爱新觉罗密档》露出半角黄绫,管事用银镊子翻动纸页,生怕沾了汉人的手汗。地砖上满文"龙兴之地"的阴刻被擦得锃亮,穿马褂的账房正将花旗银行的汇票投入火盆,青烟里浮动着美元焦糊的味道。
"阴间也要打点洋鬼子。"黄老爷呷着咖啡笑道,杯底印着大英东印度公司的徽章。他脚边的波斯地毯突然拱起一块——昨夜刚埋了个想偷看密档的绍兴师爷。
《枭雄共治》
民国八年,上海外滩的枪声整整响了一夜。
陈家的人炸了黄家的鸦片仓,三十吨烟土在火光中化作滚滚黑烟,黄浦江面映得通红。黄家反手就沉了陈家的走私船"海龙号",连船带货砸进江底,溅起的浪头打湿了海关大楼的钟面。
死的人太多了。
江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