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再为你们展示一些你们地星人类探索的记录。”奥陌陌话音刚落,光屏上便出现了十数条信息:
**“19世纪起,地震学观测确实在地球深部、靠近核幔边界(约2900km)的位置,发现了两处异常巨大的结构。
这些结构表现出地震横波(S波)传播显著变慢、密度与成分可能异于周围地幔的特征,规模可达'大陆级'。
从模型与测绘数据来看,这些结构的'高度'可达约1000km量级,'横向尺度'为数千km量级。需要着重强调的是,此处的'高度'指的是其在地幔中的厚度/起伏,并非'从地表向下伸出'的凸起。
与珠穆朗玛峰约8.8km的高度、澳大利亚南北宽度约3680km相比,更能凸显其规模之巨。“
**“海洋存在垂直分区:中层带(200–1000m)、深层带(1000–4000m)、深渊带(4000–6000m)、哈迪斯带(>6000m)。
通过对诸多卫星观测木星卫星冰层下深海的潜在世界发现:土卫六(泰坦)拥有浓密氮气大气层与液态甲烷/乙烷湖泊,表面极寒(约-180°C),日照仅为地球的千分之一;
其厚冰层下可能存在液态水海洋,被视为潜在资源与中转站设想。
土卫二(恩克拉多斯)南极喷发'蒸汽羽流',检测到水及含氮化合物(如氨),指示冰下海洋约30km深,可能存在氨基酸前体。
木卫二(欧罗巴)表面冰壳下被认为存在比地星海洋大2–3倍的海洋;陨石坑周围同心环新冰被用作'海侵—再冻结'证据。
NASA'欧罗巴快船'已于2024年10月14日发射,预计2030年4月抵达。这些'地外海洋'的共同特点是:黑暗、低温、以化学能为主,与地星深海生态具有可比性。
1977年,'阿尔文号'在约2440m海底热液喷口附近,首次揭示了'黑暗食物链':其不以阳光/氧气为基础,而是依赖化能合成。
深渊带压力可达每平方厘米>1吨,但已发现适应极端压力的片脚类与狮子鱼等生物,其细胞含有可抗压的'抗压酶/分子伴侣',以此维持蛋白结构与膜稳定性。“
**“南极冰盖下被证实存在庞大水系与冰下湖(如东方湖),由暗河相连,受地热与高压共同作用保持液态;其生态以化学能为主,被视为研究地外海洋生命的重要类比场。
深海暮光区存在缺铁限制,细菌合成铁载体以强化摄铁,影响有机物分解与生物碳泵,进而关系到海洋碳汇与气候调节。
并且在2016年,南极冰原深处出土数枚'细长头骨',外观近似人类但头顶明显拉长,被形容为'像拉长的鹅蛋'。
基因检测显示其与人类相似度仅约50%,头骨重量高出约60%,且头顶仅有一整块骨板(人类头骨通常为两块顶叶板)。“
**“南极'金字塔'传闻:称1910年E国科考队在南极目击'冰雪覆盖的金字塔尖'后失踪;
1960年L国在飞行中观测到异常平坦区域,后续研究确认南极冰盖只在沃斯托克湖等400多个冰下湖的存在,且在冰下发现三座金字塔状地形。
南极这片占地1400万平方公里的冰雪大陆,平均冰层厚度达到2450米,而在东南极,冰盖最深处,冰层厚度甚至超过4000米。
1996年,L国科考队对南极冰层下进行钻探,距离冰下湖泊仅剩120米时,所有工作戛然而止。
在冰层雷达探测发现的异常信号中,在冰下3769米处存在一个面积达15690平方公里的巨大液态湖泊,这就是沃斯托克湖。
L国考队采用热水钻探技术,以每天仅仅几米的速度,小心翼翼地向这个神秘湖泊靠近。
然而就在2012年2月5日,当钻探深度达到3769.3米,在距离湖面仅剩最后一层时,科学家惊讶地发现,湖水温度竟然保持在零下3°C,却没有结冰。
这意味着湖水中含有极高浓度的溶解物质,或者存在某种未知的地热源。更诡异的是,声呐探测显示湖底存在强烈的磁异常区域,仿佛下面埋藏着某种巨大的金属结构。
2013年,当L国家终于公布从湖水样本中的发现时,整个地星科学界都为之沸腾。
他们在冰封样本中检测到了3507种微生物的基因序列,其中89%完全无法与已知生命形式匹配。
这些生物在极端高压、零下低温,完全黑暗、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存活了1500万年,它们的代谢方式以及遗传结构都与地表生命截然不同。
天体生物学家指出,沃斯托克湖的环境与木星卫星欧罗巴的冰下海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